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王震

日期:2021-12-24         

t0124084c151896e701_副本.jpg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1993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

235378767_副本.jpg

部分开国上将图像

faedab64034f78f0944c29c274310a55b3191cbf.webp_副本.jpg

王震将军戎装照。资料图

360se_picture (3)_副本.jpg

王震将军

8d8c2b6f6b64416a9179d2a2ec008524_th_副本.jpg

1935年8月,红2、6军团领导在湖南澧县合影(左起:贺龙、李达、关向应、任弼时,中坐者为王震)

6901aa69ddf74a1cb8cacf153651280a_th_副本.jpg

1937年4月,王震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

t012089099083432172.webp_副本.jpg

红军时期,吴德峰、王震、张子意在大定留影(左起)

f10587a3bc264f3abc84ccdf22f6b607_th_副本.jpg

延安时期的王震

t0174a33cb550203f32.webp_副本.jpg

1944年11月10日,王震“南下支队”正式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第二次长征

360se_picture (2)_副本.jpg

红军大部队进行西征

aba50e3071e1405ca8a04bd038b0a13a_th_副本.jpg

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据地

U136P4T8D2148319F107DT20100303094153_副本.jpg

 1945年,毛泽东(左三)和朱德(左一)、李鼎铭(左二)、吴玉章(右二)、王震(右一)在延安

360se_picture (6)_副本.jpg

王震与夫人王季青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王震与夫人王季青

360se_picture (4)_副本.jpg

王震夫妇与儿子、儿媳、孙子在一起

b472212ce8dc4fa1b410e02d4bfebe2e_th_副本.jpg

1947年,王震在定边前线指挥战斗

360se_picture (1)_副本.jpg

王震与贺龙等在前线指挥

1323848057340_IMAG1237340958395368 - 副本_副本.jpg

建国初期拜访何香凝,王震与何香凝、廖承志合影

f11fe2e46cb74ca9a13d922bad034b86_th_副本.jpg

1951年5月,在库尔勒十八团渠放水典礼上,王震兴奋地跳进水渠中

U136P4T8D2148318F107DT20100303143942_副本.jpg

  • 随王震大军入疆的女兵

U136P4T8D2148321F107DT20100303093916_副本.jpg

  • 随王震大军入疆的女兵

U136P4T8D2148322F107DT20100303093800_副本.jpg

二军教导团女生大队部分老同志2009年再聚首

t011847d1cb9ceabbd0.webp_副本.jpg

王震将军

1323848057234_IMAG1237340958349366 - 副本_副本.jpg

1955年,王震和参加黎湛线铁路通车典礼的华南各界人民代表参观郁江大桥

1323848056810_IMAG1237340958077358 - 副本_副本.jpg

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等老同志非常关心农垦事业。图为1956年王震和林伯渠在一起

1323848056386_IMAG1237340957882350 (1) - 副本_副本.jpg

叶剑英和王震在一起

a15f1849e09d4d65822feb0924aeb31e_th_副本.jpg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和王震握手


e2a04b2de3274fc89a5bbe8766efd93a_th_副本.jpg

王震向周恩来汇报铁道兵工作情况

703ca9df651e4f2bbe47f9d377ee8a7f_th_副本.jpg

王震视察北疆铁路,和铁道部第15工程局铺轨工人在一起

455b8ca155604ff492422006f34c4692_th_副本.jpg

王震任农恳部部长

57aad6b74a0445ae869ded91679f5335_th_副本.jpg

王震和新疆农垦战士一起

883dca6209ea4dd195f29ea0b1a3762b_th_副本.jpg

1960年,王震踏勘新疆塔里木荒原

2d28c37f534642a3955e02fefaf2f2a9_th_副本.jpg

王震在海南岛农场茶园采茶

806aed76a8c84a6ea3105f64d2ac482f_副本.jpg

王震开心的笑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王震和叶剑英亲切握手

360se_picture (2)_副本.jpg

王震和叶剑英视察海军

360se_picture (4)_副本.jpg

王震出席叶剑英元帅纪念碑揭幕仪式

360se_picture (3)_副本.jpg

王震、许世友在会议上

360se_picture (5)_副本.jpg

王震夫妇与外国朋友

0674f92ff735457abade03be5fd177ba_th_副本.jpg

1981年,王震和邓小平、王任重在新疆视察

F200804291646271523354787_副本.jpg

王震在浏阳与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共叙友情  

F200803311026413239428703 (1)_副本.jpg

王震与邓小平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休息室交谈

t0179fdaac27038474a_副本.jpg

      王军(1941年4月11日-2019年6月10日),男,湖南浏阳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国上将王震之子,曾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保利集团总经理等职

t0149c30c72f3421af6.webp_副本.jpg

王震之子王军


t0181e58e67d4a9ceb5.webp_副本.jpg

王震之子王军

“革命猛将 建设闯将”王震的光辉岁月

王震在战争年代是革命猛将,在和平时期是建设闯将。他勇于并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是党内著名的实干家。革命战争时期,王震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浴血奋战。新疆和平解放后,他率领部队白手起家,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开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受命率领铁道兵在技术、装备落后的条件下修建铁路,开创了中外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是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从天山山脉到东南大地,从北大荒到海南岛和西南边陲,到处留下他辛劳的足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是最早带队考察经济特区的中央领导人之一,也是海南建省和扩大沿海开放的积极倡议者之一。王震一生勇挑重担,勇往直前。他在六十多年革命生涯中表现出的气魄、胆略和政治智慧,形成的崇高思想、品德和风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率兵支援昆仑纵队 令毛泽东安然脱险

1947年3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迅速占领延安,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后,将胡宗南这支战略预备队投入华北、东北与人民解放军决战。中共中央根据双方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同时,为加强陕北作战,决定从晋绥解放区调回由王震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第二纵队,在延安以东地区机动作战。

胡宗南部向延安发起进攻时,曾扬言要在三天之内占领延安。但经三天激战,胡宗南部仍然被我军阻击于麻子街—马坊—金盆湾一线不能前进,且伤亡惨重。

3月16日,毛泽东调整战略部署,将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组成左翼、右翼和中央三个兵团。其中左翼兵团由教导旅和晋绥军区二纵队组成,由王震、罗元发指挥,在南泥湾组织防御。

3月18日上午,胡宗南部逼近延安,中共中央开始撤离。傍晚时分,最后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也开始撤离。夜间,王震率领一个纵队赶到王家坪。当他听说毛泽东还没走时,就急忙来到毛泽东住处,催他赶快离开延安。谁知,毛泽东见到王震却平静地问他:“最近身体怎么样?”王震立即回答说:“很好,没的问题。”接着,王震向毛泽东汇报了部队的情况,促请毛泽东立刻转移。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讨论后,从容地乘坐抗战初期华侨捐赠的吉普车撤离延安。王震送毛泽东远离之后,才率部撤退。

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仍然继续留在陕北领导、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在中共中央作出部属后,由任弼时召开干部会议,将留在陕北的中央人员按军事编制,编成中央纵队,即昆仑纵队。第一大队为直属队;第二大队负责机要和情报工作;第三大队负责电台和通讯工作;第四大队是范长江率领的新华社工作人员。再加上4个警卫连,一共八百多人。纵队由任弼时担任司令员,陆定一为政治委员,叶子龙为参谋长,汪东兴任副参谋长,廖志高为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的代号叫做“李德胜”,周恩来代号是“胡必成”,任弼时代号为“史林”,陆定一代号为“郑位”。

1947年3月30日,周恩来东渡黄河,去晋西北安排中央后方机关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马上返回,可电报发出几天后还不见他的踪影。而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在电报中说,周恩来接电后,第二天就过河回去了。毛泽东派汪东兴亲自带骑兵去迎接周恩来,并再三强调:一定要保证周恩来不误入敌占区,可骑兵部队走后也没能很快送来找到周恩来的消息。毛泽东非常着急,立即把这个情况电告了彭德怀。

彭德怀找来王震。王震立即带一个团出发,向绥德方向一路寻找。王震率队出发时,化了装的周恩来已抵达双湖谷。4月9日,周恩来抵达石湾镇,次日下午赶到青阳岔,与毛泽东、任弼时会合。

1947年6月9日,刘戡率领四个半旅偷袭王家湾,扑了一个空。第二天刘戡命令部队顺着马蹄印向西北方向火速追击,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严密搜索前进。赶到小河村,未发现任何情况,又继续前进。彭德怀得到了敌人偷袭昆仑纵队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但又没有得到昆仑纵队的确切位置。正在这时,王震当即表示说:我马上带一个旅出发!骑兵两天就能到达。

6月11日,国民党二十九军的先头部队逼近天赐湾一带,毛泽东正率领仅200多人的昆仑纵队隐蔽在一条狭窄的山沟里,敌人已经推进到四五百米以外,情况异常危险。昆仑纵队全体将士将子弹推上了膛,形势万分危急。当时,为了应付意外事变,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做了最坏准备,约定三人从三个方向突围,哪怕一个人突出去也是胜利。

突然,敌人背后响起了阵阵猛烈的枪声,原来,王震率救兵及时赶到,从敌人的侧面和背后忽然发起猛烈冲击。国民党军被王震的骑兵部队吸引住了,他下令部下追击骑兵部队。就这样刘戡的部队全部随着退出了天赐湾。由于王震的及时救援,中共中央、毛泽东、昆仑纵队安然脱险。

指挥7万大军 用6个月时间全面接管新疆

1949年3月,西柏坡莺歌燕舞,春意盎然。中共中央正在这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并决定兵发大西北等还没有解放的地区。时任中央候补委员的王震找到毛泽东,主动要求进军最艰苦的新疆。毛主席深知王震远征经历十分丰富,又有开垦南泥湾的成功经验可用于新疆的经济建设,同意了他的请求。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5月,第一野战军向西北残敌发起强大攻势。王震率部挥戈西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风卷残云般消灭了盘踞西北多年的胡宗南和马家军主力。6月,王震出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在攻克宝鸡、天水后,饮马甘南,强渡洮河、黄河,一路激战,沿途席卷阻击之敌,于9月5日解放了青海省的西宁。

此时,甘肃、青海的残敌只剩下新疆这条退路,他们如潮水般向西溃逃。为将残敌全歼于甘肃境内,完成解放新疆的战略任务,王震指挥第一兵团第二军,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自西宁北上,翻过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随后,部队28小时连续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张掖,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刚溃逃到这里的国民党残兵败将还没喘过气来,就举手投降了。

接着,王震率部又以日进百里的速度向酒泉挺进,兵临玉门关,直逼新疆大门。驻新疆的国民党军在我军铁流西进和党的政策感召下,宣布起义。但起义部队中的反动分子不甘心失败,企图趁解放军尚未进疆之际发动叛乱。为保卫和平解放成果,安定局势,根据党中央的命令,王震指挥第一兵团分两路进军新疆。

10月10日,两路大军同时向天山南北开进。进疆部队在王震的率领下,顶风冒雪,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1950年1月20日,两路大军相继到达指定地点,全面接管了新疆各重要城市、军事要地和千里边防,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天山、阿勒泰山和帕米尔高原,圆满完成进军新疆的战略任务。

在中国军事史上,清朝军队收复新疆费时2年多;1943年国民党军7万多人进军新疆准备了3年,又花了2年半才到达迪化、喀什等地。而王震指挥的7万大军只花了6个月时间就全面接管新疆,又一次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也为他的革命征战生涯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在北大荒早期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大荒”,系指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地区,这里土质肥沃,水源丰富,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北大荒得到了有组织、大规模的垦殖开发。经过几代北大荒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北大荒现有耕地2912万亩、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万亩,已是农场(城镇)遍布、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除了盛产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和高粱等作物外,还提供肉、奶、糖等产品,形成了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格局,被誉为我国的“北大仓”。而北大荒开发中创造的“北大荒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英雄本色的生动写照。鲜为人知的是,国家原副主席王震在北大荒早期开发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他是北大荒开发宏伟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1954年6月,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乘火车离京前往黑龙江省汤原县视察,因为那里驻守着从朝鲜战场回国承担森林铁路修建任务的铁道兵第5师部分官兵。当时,他们一边做着工程扫尾工作,一边等待办理复员手续。列车一进入黑龙江境内,便驰骋在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王震惊叹万分:“北大荒真名不虚传。漠漠大荒,一望无边。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真是搞农业机械化的好地方!”

一到汤原县铁道兵第5师营地,王震顾不得休息,就在副师长余友清的陪同下察看了战士们种的菜地。望着脚下绿油油的蔬菜和远处长满五花草的荒原,他情不自禁地蹲了下去,抓起一把黑土说:“这土真肥啊!一使劲能攥出油来。比起戈壁滩的沙地和早年南泥湾的黄土要强上百倍!”于是,一个在此安置转业复员官兵“开垦戍边”的想法油然而生。从菜地回来,他和余友清一起走进了复转大队的帐篷,同即将退伍的老兵促膝谈心:“你们都是庄稼汉出身,复员了留在这里种地,搞机械化农场,好不好?”

见这批来自川贵的老兵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王震进一步劝导说:“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眼下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到处需要粮食。你们想想,是回老家扛着锄头种巴掌大的地,还是在北大荒搞大型机械化农业,哪个好?”继之,他又谈了抗战时期带领第359旅屯垦开荒、搞大生产以及率领进军新疆的指战员就地屯垦、开发荒原的盛况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家听了,心里豁然开朗。6月5日,王震向第5师指战员作了开发北大荒的动员讲话,使大家群情振奋。

在驶往哈尔滨的列车上,王震兴奋地对随行的秘书说:“这一趟收获不小,一是为退伍兵找了出路,二是北大荒确实是大搞农业机械化的用武之地,三是一辈子就会两件事:打仗、种地。如今朝鲜停战,我也年近半百了,就带大伙种地去!”

原本要直接回北京的王震突然改变行程,在哈尔滨下车后,就拜访了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欧阳钦在接待王震时,热情地向他介绍了北大荒的历史沿革和几年来的开发情况,并风趣地说:“你去的汤原还不是大荒原。大荒原在三江流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形成的冲击平原。那里荒草齐天,渺无人烟。就像老乡说的:五十里地做邻居,三十里地南北炕。光密山县那一带荒地,就够你开发的了。它相当于好几百个南泥湾哩。”王震饶有兴致地又问了一些诸如畜牧业、少数民族等情况,欧阳钦一一作答。随后几天,王震听取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的工作汇报,并参观考察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九三荣军农场,从而对整个北大荒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返回北京,王震安排部署了在福建南平建鹰厦铁路工程指挥部的有关事项后,又于9月间匆匆北上,专程来到边境小城密山县。该县领导就着地图向王震详细地介绍了松花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完达山南北的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地区有1000万亩可垦荒地的情况。王震抑制不住兴奋之情,连忙从密山县城赶到第5师驻汤原县营地,急切地对余友清说:“铁道兵部队的复员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办农场,铁道兵党委已作出决定了。现在,你先带一支精干的先遣队到密山、虎林一带去进行实地勘察。今年冬天部队就进去,明年好开荒生产。记住!你们5师是打头阵的,得搞个样子,后来的要按你们的脚窝子走,要大发展,要‘母鸡下蛋’……”次日,余友清就带领先遣队出发了。时隔不久,当他返回把其在完达山南麓等地调查发现大片可垦荒地的情况向王震作了汇报后,王震高兴地说:“好啊,有这么大的荒原,我们可就有用武之地了。”遂当即决定先在虎林建立农垦基地,由余友清负责。

10月14日,余友清带领一支由800多名转业复员官兵和经公安部批准的5000多名劳改犯人等组成的队伍从驻地出发,5天后抵达密山,分批进驻虎林建点办场。很快,他们就用树条子、乌拉草等盖起了一批马架子和适于过冬的坑道式地窨子。

此时,王震已返京南下,坐在开往鹰厦铁路的列车上。他时刻牵挂着余友清部开荒建场的事,根据自己所了解掌握的解放前日军侵占东北时曾组织了一个移民“开拓团”妄图开发密(山)虎(林)一带的线索,专门给余友清发了一份军函。在这份函件的提示下,余友清组织人力从当年日本“开拓团”的废墟里挖出上百万块砖,在河布河上游河谷地带找到3000余立方米红松,还打开了当年日本关东军修筑的地下仓库。利用这些物资,他们迅速在西岗荒地上建起了军垦农场基地。

1955年元旦,以余友清为场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O部队农场”在密山县正式成立,它是在北大荒建立的第一个军垦农场,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开发北大荒的序幕。当年,该农场即开荒14万余亩,其中人拉犁开荒4.65万亩;播种近4万亩,粮豆总产量3383吨。

“英雄奔赴北大荒”

此后,王震在率部抢建鹰厦铁路的间隙里,又多次来到北大荒看望余友清和战士们,并指示余友清组织人员赴迎门顶子、南横林子、大和镇、饶河等地踏勘荒原,为即将建立的新场选点。遵照毛泽东关于“国营农业在第二第三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将有大规模的发展”的指示,王震经过精心酝酿和筹划,于8月14日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呈递了《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请示,详述了他对黑土地的调查情况,建议“铁道兵在黑龙江的密山、虎林、饶河3个县境内,举办一个综合性的半机械化的农牧业企业”。该请示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很快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同意。

于是,王震亲自出马,四处奔波,组织打响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垦荒战役。10月,他致信八五O农场,要求其做好接收1.5万名复转官兵的安置准备。次年1月,他又函告余友清:派人赴江苏、河南、广东3省接运劳改犯2万人。1956年2月25日,他亲赴江西上饶召集铁道兵团以上干部开会,研究部署了复转官兵到北大荒开荒建场事宜。同时,他还指示八五O农场修复密山——虎林公路,又令铁道兵第9师派桥梁团和机械化大队前来协同施工。至11月,由铁道兵复转官兵建设的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九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分别在曙光镇、大和镇、迎门顶子和饶河荒原诞生。这些国营农场在建场程序上始终遵循着王震制定的边开荒、边生产、以点扩点、由点到面,高速度地建设国营农场群的方针,它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五边”方针: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

与此同时,在王震的积极努力下,铁道兵9个师和1个军官预备队,共有17400多名复转官兵来到密、虎、宝、饶荒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有一批干部被动员来到北大荒。此外,他还从中央警卫师、西北军区工程兵和公安团调了一批复员战士;从装甲兵商调了一批复员老兵充当北大荒开发的机务骨干;又请黑龙江省委从省国营农场系统选调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

在国家农垦部成立后不久,铁道兵农垦局也在密山县成立(1960年改称牡丹江农垦局),为农垦部直属垦区。已兼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亲自主持召开了铁道兵农垦局密山会议,决定国营农场的建设任务是:全面规划、分区布点,边生产、边建设、边搞水利工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发展,争取3年内完成开荒1000万亩的总任务。在这次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北大荒开发事业展开了它无比瑰丽的画卷,至1957年底,铁道兵垦区已拥有13座农牧场,2.28万名职工,人口6.7万;耕地面积260多万亩,播种面积107万多亩,收获粮食1.25亿斤。但这个新垦区对于面积达5万余平方公里的北大荒来说,也仅仅是占了很小的一角。

为了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发北大荒,1958年年初,王震得知将有10万部队官兵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消息后,立即找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人商谈,请求尽量动员组织这些官兵到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到密山农垦局所属农场去,获得了总政治部的大力支持。4月12日,王震亲自在密山火车站组织万人大会欢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复转官兵。会场上竖立着他书写的诗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他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源源而来的农垦大军表示慰问和欢迎,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做出成绩。至5月底,进入北大荒的复转官兵共8万多人,包括7个建制预备师、4个部队医院以及撤销建制集体转业的部队。

当年到北大荒垦区的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一批干部共1039人,他们是王震主动向中央提请要来的。这些人在参加劳动改造期间,得到了王震的多方关照,其中对于著名作家丁玲夫妇和著名诗人艾青,王震更是大加鼓励和照顾。他不仅特意安排艾青到八五二农场林业分场任副场长,而且还在艾青到职那天,专程赶到农场,当面嘱咐场领导:“政治上要帮助艾老,尽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多接触群众,了解农垦战士。”王震的悉心呵护,使艾青拿起搁置多时的笔,写出了以“老头店”为主题、歌颂开拓北大荒的长诗《踏破荒原千里雪》、《蛤蟆通河上的朝霞》。

“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大样板”

20世纪50年代初,王震率部进军新疆后,就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萌生了搞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战略构想,并得以初步实现。当他发现了北大荒这片辽阔无边的黑土地后,便认定这里才是他实现“大农业”宏伟构想的好战场。

1956年,王震在铁道兵农垦局党代会上传达了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他在讲话中谈及自己的农业构想时说:“目前开荒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有很多人要到边疆来。明年开荒,我要动员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一二百学员前来参加开荒,还有工程师、教授、留学生等。要发展畜牧业,做到每户能养一口猪,并且要发展奶牛业,建立奶粉厂。盖房子要依山傍水就地取材,以节省人力、财力。明年盖房子要盖得好一些,木材我们有,不要保守不砍伐。明年砍了,就接着种植针叶树,将来可增加木材几十倍……”此后,他在视察各农场和垦区召开的各种会议上,不断地谈到对于“大农业”的构想,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1959年8月,王震带着农垦部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他的“试验田”——八五O农场七队视察。当他们行至三队以南的柞树林带,眼前忽然出现一片开阔平坦的草原,于是王震高兴地说:“五分场应当在这里建一个居民点,实现城镇化,生产队的职工都集中到这里居住。原来的生产队改成农忙作业站,或饲养猪鸡的畜牧点……要按照建成一个大型机械化试验场的规模进行规划,给垦区所有农场树起一个样板来。”很快,他便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来这里勘测设计,精心规划,把这里定名为“卫星城”,作为农垦部的“试验田”搞样板试验。1960年2月,八五O农场成立了“卫星城基建指挥部”,开始动手兴建“卫星城”。在5月26日召开的八五O农场工作会议上,王震亲自作《关于八五O农场五分场规划纲要》的报告,其中对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提出了规划指标、生产措施、机械配备,以及有关水利建设、土壤改良、良种培育等方面的设想。这个规划报告,无疑给垦区广大职工以巨大的鼓舞。但半年后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卫星城”工程被迫下马,卫星城后改名红心村,成为农垦部实验场的场部。

在北大荒开发中,王震尤为重视发挥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的特殊作用。他先后从北京农机学院、北京农业大学要来一批应届毕业生,到铁道兵垦区担任技术员、开荒队长;他还亲自到北京农业大学邀请全国著名的小麦专家蔡旭教授、玉米专家李竞雄教授和耕作专家孙渠,以及沈其益、郑长庚、彭克明、夏荣荃等教授来垦区指导工作和讲学,同时也常带在农垦部工作的苏联专家来垦区考察指导。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垦区对科技人才的需要,更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强大科技队伍。于是,王震决心边开荒建场,边筹建科技、教育机构。

1957年9月,王震将农垦部规划设计处处长陈林派到密山县裴德镇,在此筹建了拥有200多名大学生和技术人员的荒地勘测设计分院。该设计分院全体人员踏荒原走沼泽,历经艰险,至“文革”前夕,共完成各种比例尺的单测地形图工作量6700多平方公里;各种比例尺的实测单面图工作量13400余平方公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670余公里,定线数10万公里;土壤调查面积6300多万亩,从而为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北大荒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王震于1958年在密山县裴德镇主持创建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3年10月迁至大庆市),并亲任校长。如今,八一农垦大学已茁壮成长为一所面向全国招生,建有12个学院,设有43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它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3万名;取得科研成果86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280余项,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在促进农垦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中功不可没。

1964年3月,王震主持召开全国国营农场会议,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国营农场的主要成就和经验,讨论了10年规划。会议要求北大荒要建成“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大样板”!但王震的这个“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战略构想尚未及深入实施,便在半年后被迫离开国家农垦部部长岗位,赴南方休养去了。此后他与北大荒中断联系长达21年之久。

“向北大荒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致敬”

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北大荒垦区也同全国各地一样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饱经磨难的王震,对此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直到1985年8月26日,他才得以和赴北京演出的“北大荒雁窝岛儿童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同机飞往北大荒。在佳木斯市,他亲切接见了前来迎接的复转官兵、知识青年代表。当他得知垦区在改革开放中,经营管理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建立了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和科学体系,粮豆平均亩产、总产、上交和整个东北农垦总局经营赢利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时,万分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题词:“向北大荒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致敬!”

1990年7月,北大荒垦区小麦和粮豆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同时黑龙江垦区建设100亿斤商品粮基地项目也被国务院批准立项。在喜讯频传之际,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来到哈尔滨市,在他下榻的花园村宾馆亲切接见了垦区西部地区九三、北安、嫩江、绥化、哈尔滨5个农场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和工人代表。7月27日,在哈尔滨召开的大会上,王震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全体复转官兵、农垦职工、支边青年和科技人员的亲切问候。

在此后7天里,王震又一次踏遍了北大荒的山山水水。他考察了佳木斯市,并到市郊参观了北大荒的“科学城”和用亚洲最先进设备进行大豆综合加工产品开发的“三江食品公司”;继而驱车北上,先后视察了八五O、八五七、八五一、八五二等农场,深入到老职工家里探望问好……在友谊农场,他特意参观了作为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农业现代化试点单位的五分场二队。眼前,有一台自移式大型喷灌机正在绿色的大豆地上喷水吐雾,有一架农用飞机掠过低空,喷洒着农药;远处,有一台绿色的进口联合收割机正在金色的麦浪里驰骋。王震被这种“立体化”的农业生产景象感动了,说:“果然是现代化试点,大农业,大机械,大气派!”午休时,在众人热切的恳求下,王震稍作沉思,在宣纸上挥毫题词:“为给国家提供100亿斤商品粮和肉、奶、糖等多种商品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