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部分开国上将图像
杨成武的戎装照
杨成武15岁参加革命,红军长征时就立下赫赫战功,锋芒初露,名闻军中。因为他是红军著名的三个先遣团之一的红二师第四团的政委,率部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是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战斗
1930年,杨成武同志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4军第12师教导大队政委、师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长兼直属党委书记时在江西广昌。新华社发
1935年,杨成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留影
抗日战争中的杨成武
1935年的杨成武
1937年,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
1939年,聂荣臻在杨成武、邓华、孙毅、唐延杰陪同下检阅一分区子弟兵
1939年11月,杨成武同志组织指挥了著名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这是杨成武向部队作战前动员。新华社发
杨成武
杨成武在前线指挥
飞夺泸定桥战斗图
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油画: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上将杨成武:飞夺泸定桥、击毙日军中将,毛主席夸他:军中赵子龙
杨成武重回泸定桥
1948年10月,杨成武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时留影
杨成武入朝前在鸭绿江畔留影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后)和聂荣臻(前)
1947年4月,杨成武同志率部参加正太、青沧、再战保北三个战役。这是杨成武(右)和聂荣臻(中)、肖克(左)在正太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新华社发
新婚不久的杨成武和赵志珍
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夫妇
杨成武、赵志珍和女儿杨易生
杨成武将军
1943年杨成武赵志珍在一分区
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夫妇
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夫妇
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夫妇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和赵志珍
杨成武夫人赵志珍
杨成武夫人赵志珍
杨成武全家福
杨成武和赵志珍晚年
杨成武和赵志珍晚年
赵志珍晚年
1965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杨成武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 新华社发
杨成武与毛泽东在一起
杨成武与毛泽东在一起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同志与邓小平在一起。新华社发
1983年,杨成武与聂荣臻元帅在北京接见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右一)
1991年12月18日,江泽民同志与杨成武同志亲切握手。 新华社发
飞夺泸定桥后中央军委奖励给杨成武的列宁服
杨成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4年10月27日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本县农民暴动,加入闽西红军,先后任秘书、宣传队中队长。1930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起任红4军第12师连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11师32团政治委员、 红2师4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资等战役。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多次率部担任前卫,指挥4团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1935年5月与团长王开湘率红4团由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两昼夜强行军,占领泸定桥西桥头,随即占领泸定城,为中央红军主力越过大渡河创造了条件。同年9月又挥兵攻破天险腊子口,为红一方面军进军陕北打开了通道。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初任红1师政治委员,参加东征战役。同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初任红1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率部至灵丘县腰站地区牵制打击日军,保证了师主力部队首战平 型关的胜利。尔后率部收复涞源、广灵、灵邱、浑源、阳原、蔚县、易县等7城。1937年冬任八路军独立第1师师长、 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司令员兼第1支队司令员,后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领导开辟恒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并先后参加易涞战斗和晋察冀军区1938年秋季反“围攻”。1939年冬在日军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中,参与指挥雁宿崖战斗,并指挥6个团的兵力在涞源地区进行反击,于黄土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独立混成第2旅旅长阿部规秀中将,并毙伤日军900余人。百团大战中,率部参加正太铁路破袭战。1941年9月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反日伪军“清剿”中,所部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1944年冬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部恢复和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在春夏季攻势作战中,指挥所部相继发起任河、文新、饶安、子平河东、大清河北等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平绥路战役。1946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大同集宁、张家口保卫战、易满、正太战役,并参与指挥青沧战役。1947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保北、清风店、石家庄、涞水、察南绥东等战役。1948年8月起任华北军区第3兵团司令员,为策应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率部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后,回师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1月任第20兵团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太原战役。后率部进驻天津,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戌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夏、秋季防御战役。1952年回国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戌区司令员。1955年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兼防空军司令员,领导军区部队和防空军部队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并组织部队参加北京地区水利工程建设。1959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1965年12月起任代理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1978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 军区司令员。1983年去职。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杨成武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