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男,湖南浏阳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部分开国上将图
57位开国上将图
宋任穷将军戎装照
1928年,宋任穷所在红五军团被敌人打散,他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始终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找到红军。此后相继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连政治委员、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零四团政委、四十四师一三零团政委等职务。长征中,宋任穷担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期间主要负责掩护大部队转移工作。
宋任穷(时年29岁)1938年于冀南军区·南宫
宋任穷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红1师1团7连文书
土地革命时期的宋任穷
宋任穷(左三)、徐向前(左一)等同志1938年在河北南宫合影
1937年春,李达(前排右起)、刘伯承、张浩、宋任穷(后排右二)在甘肃省镇原县
邓小平、宋任穷等同志在一起。新华社发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率部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图为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后,卢汉(前右)和陈赓(前左二)、宋任穷(前左一)见面
宋任穷(左一)、刘伯承(左二)等1949年10月于南京
1950年初,云南人民欢迎四兵团入昆明。左为宋任穷,前右为陈赓
聂荣臻(左三)、宋任穷(左五)、陈赓(左二)等同志1959年在莫斯科
右一为宋任穷将军
毛泽东、宋任穷(右四)等同志1963年在杭州合影。新华社发
宋任穷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演员。新华社发
宋任穷(左一)与邓颖超等在一起
宋任穷将军(左)
陈毅和薄一波、宋任穷、滕代远
宋任穷(右二)
1951年宋任穷夫妇在昆明
宋任穷将军夫妇
宋任穷将军夫妇
宋任穷将军夫妇
宋任穷将军夫妇
宋任穷将军全家福
宋任穷和小孙子在一起
1983年宋任穷在花园村与第三代合影
1956年宋任穷与家人在北戴河
1984年宋任穷和家人在玉泉山
宋任穷夫妇合影
宋任穷和钟月林相伴70年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闭幕后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合影。左起:胡锦涛、刘华清、朱镕基、薄一波、乔石、李鹏、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万里、姚依林、李瑞环、宋任穷、宋平。新华社发
宋任穷将军(右)
宋任穷将军(左)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资料图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
宋任穷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8日上午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005年1月15日,宋任穷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宋任穷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新华网供图)
2005年1月15日,宋任穷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江泽民同志向宋任穷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新华社记者高洁摄(新华网供图)
宋任穷
宋任穷,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1909年7月11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22年考入本县金江高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中共区委委员、县工农义勇军中队党代表。 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军到井冈山后,在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1师1团3营任文书,后在袁文才、王佐部任连党代表。1929年1月红4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后,随第30团留守井冈山,参加第三次反“会剿”。1930年起任红12军第35师团政治委员、红15军第44师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38师政治委员、第13师政治委 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广昌保卫战中,率第13师坚守阵地17天。1934年入红军大学学习。长征中任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曾与陈赓指挥该团一部抢占皎平渡口,继又抢占通安州,保证了红一方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所部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后参加强渡大渡河等战斗。1935年6月起任红军学校特科团政治委 员、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到陕北后,任红28军政治委员、军长,率部参加东征和西征战役。1937年初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随部赴晋东南抗日前线对日军作战。1938年3月率骑兵团到冀南,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参加创建以南宫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起任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冀南行署主任和中共冀南区委书记。重视调动人民群众的抗战积极性,探索在平原地开展游击战的方 法,领导军民挖沟破路,坚壁清野,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同时组织指挥冀南等地军民进行反摩擦斗争,于1940年对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发起3次讨伐战役。1942年起领导军民进行生产自救,战胜旱、涝、虫、雹等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度过了抗战期间最艰苦的岁月,巩固和发展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5月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后,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代理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曾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兼中央局党校副校长。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参与淮海、渡江战役的组织工作,并先后在豫皖苏、皖北领导开展支前工作。后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南京市委副书记,协助刘伯承组织领导军民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工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底赴西南地区,任第4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协助贺龙、邓小平等组织指挥西南军区部队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并参与组织建立民主政权等工作。1955年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1956年起任国务院第三、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参与原子能事业的创建工作。1960年起 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7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 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三中全会增补)、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宋任穷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