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杨至成

日期:2022-01-10         

t01e8d1d91754cf9f89_副本.jpg

杨至成1903.11.30-1967.2.3),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人,侗族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军部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军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先谴工作团主任、军委采办处主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卫戌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政委、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一方面军长征、东征战役、西征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7年2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28097527_3_副本.jpg

部分开国上将图

28097527_6 (1)_副本.jpg

57位开国上将图

t019c877c236758b046_副本.jpg

杨至成将军戎装照

c2cec3fdfc0392458828b1a78d94a4c27c1e25fc.webp_副本.jpg

1938年,杨至成在苏联留影

377adab44aed2e7333e8fd8b8d01a18b87d6fa10.webp_副本.jpg

1938年2月,杨至成(左二)和刘亚楼等在抗大与部分领导合影

0dd7912397dda144b9ff1715b8b7d0a20df486a6.webp_副本.jpg

1939年,杨至成(左一)在莫斯科合影

30adcbef76094b36b78c7e4aa9cc7cd98d109d7e.webp_副本.jpg

1940年,杨至成(左一)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合影

10dfa9ec8a136327af75a3949b8fa0ec09fac7f9.webp_副本.jpg

1950年,杨至成为中南军区军工医院落成剪彩

adaf2edda3cc7cd996c6557e3301213fb90e91a9.webp_副本.jpg

1950年,杨至成(前左二)与中南军区军需生产英模代表合影

a71ea8d3fd1f4134c4f767d92f1f95cad0c85e50.webp_副本.jpg

1950年,杨至成将军与亲属合影

42166d224f4a20a49c1a5f609a529822720ed015.webp_副本.jpg

1955年,周恩来总理为杨至成将军授衔

1c950a7b02087bf4b9db0441f8d3572c11dfcf67.webp_副本.jpg

杨至成将军

37d12f2eb9389b505a38b0fa8f35e5dde6116e56.webp_副本.jpg

杨志成将军

5bafa40f4bfbfbed4ceef2a9acd9b033aec31f64_副本.jpg

杨志成将军

8b51b8b169004212955d2581ff842afa (1)_副本.jpg

杨至成(前排右三)

b3fb43166d224f4af84c11b403f790529922d144.webp_副本.jpg

1956年,杨志成将军与夫人唐慧文在北京五老胡同合影

6159252dd42a2834c5905bac51b5c9ea15cebf67.webp_副本.jpg

杨志成将军全家福

cb8065380cd791239fd1f9d3a7345982b2b78067.webp_副本.jpg

杨志成将军夫妇与潘振武

c8ea15ce36d3d5395d655f6b3087e950352ab03a.webp_副本.jpg

1966年,杨志成将军全家福。后左一为杨志成将军大儿子杨子江

95eef01f3a292df5c890fcbdb6315c6035a873c2.webp_副本.jpg

2014年5月4日,杨志成将军大儿子杨子江



杨至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杨序清。1903年11月30日生于贵州省三穗县木界村一个富裕大户人家。7岁开始读私塾。1921年毕业于省立农业中学。1923年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1926年春随联军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同年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正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后被派到由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任连政治指导员。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作战失利后任连长,随部艰苦转战于闽粤赣湘边。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在与前来镇压起义的国民党军许克祥部作战中右腿受伤。同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后 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1营4连连长。在参加反国民党军“进剿”作战中腹部受伤,随即在反“会剿”作战中兼任留守处主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负责伤病员的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29年1月随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任军部副官长。1930年起任红12军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军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先后组织建立了中央苏区的“赤色邮政”,红军的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电通讯联络,建立了枪械、弹药、被服、纺织、鞋袜、卫生材料等20余个工厂,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保障红军的物资供应,并创办了后勤学校。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虽遭受“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打击,被降为供给部科员, 但仍勤勤恳恳做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中革军委先谴 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任军委采办处主任和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2月任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戌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冬因积劳成疾赴苏联就医。1939年起先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准备经蒙古回国,但由于边境地区遭日军严密封锁,被迫滞留乌兰巴托,靠卖苦力甚至讨饭为生,历尽千辛万苦。1946年1月回国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一边组织领导后勤工作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一边组织建设后勤学校和开展军工生产,初步奠定了东北部队物资供应的基础建设。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大力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

1949年夏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先后任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 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在中南地区组织领导创建各类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同时组织接收和发展了地方轻工业。1955年调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62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3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