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醴陵北乡黄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萍醴边游击队队长、湘东南第2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红35军参谋长、独立第3师师长、红21军参谋长、中央苏区西方军参谋长、江西军区作战科科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军委干部团教员、红15军团作战科科长、红30军军长、红28军军长、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执行处处长、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冀东抗日武装暴动、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梁山阻击战、宛西战役、宛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与恢复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4岁。
部分开国上将图
57位开国上将图
宋时轮将军戎装照
宋时轮年轻时
抗战时期,陈赓、宋时轮、莫文骅在延安合影
1938年,宋时轮、邓华支队的骑兵部队向冀中挺近
1944年,宋时轮(左一)在延安党校学习时合影
1949年,宋时轮在庆祝上海解放大会上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1950年,宋时轮与朱德在山东曲阜
1951年,宋时轮(右三)在志愿军总部部署第五次战役
开国上将宋时轮
1961年国庆节,宋时轮将军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3年,宋时轮将军(右二)和时任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孔从洲(右一)等在一起
宋时轮将军与某连官兵研究训练动作
宋时轮将军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部队总结经验
1972年11月14日,宋时轮将军任军事科学院院长时
1973年,宋时轮将军与廖汉生在海南
1974年12月,宋时轮将军看望野营拉练途中的军事科学院官兵
1977年,宋时轮将军参加军事科学院常委会
1978年3月15日,宋时轮(中)、叶剑英(右)、粟裕(左)在一起
宋时轮(左二)、粟裕(左一)陪同叶剑英视察
1980年,宋时轮(右)和陈丕显在一起
何长工85岁寿辰时,宋时轮前去探望祝福
宋时轮在北京郊区参加麦收劳动
1985年6月11日,宋时轮将军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宋时轮、郑继斯和女儿宋崇实在白崇禧宾馆留影
80年代,宋时轮将军和女儿宋崇实在程家花园家门口留影
宋时轮将军次女宋崇实
宋时轮将军小女儿宋百一(左)
上世纪50年代,宋崇实与父母在青岛
1994年,江泽民为宋时轮将军的题词
宋时轮将军雕像
庆祝建军90周年暨纪念宋时轮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9月10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庆祝建军90周年暨纪念宋时轮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9月10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宋时轮上将生前秘书穆俊杰讲述宋时轮的故事
陈毅元帅之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昊苏(右)与陈赓大将之子、八路军研究会会长陈知建(左)在活动现场
陈赓大将之子、八路军研究会会长陈知建(左)与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中)、 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右)在活动现场
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在活动现场
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在活动现场
肖劲光大将之女肖凯在活动现场
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合影,左起:王春江、苏承业、李莉莉、张国欣、刘建国在活动现场留影
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合影,左起:王小舟、陈嘉来、王东哈
宋时轮,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宋际尧,别名宋之光。1907年9月10日生于湖南醴陵北乡黄村。曾就读于醴陵县立中学。1923年冬在长沙入军阀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习。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被捕。1929年出狱后到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边界地区组建游击队,任萍醴边游击队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1930年起任湘东南第2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红35军参谋长、独立第3师师长、红21军参谋长兼第61师师长、中央苏区西方军参谋长、江西军区兼东北战区指挥部作战科科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教员。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作战科科长。1936年先后任红30军、红28军军长,率部参加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率部进军雁门关以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任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 员。1938年5月转赴平西区,任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兼第12支队司令员。6月与政治委员邓华率部挺进冀东,支援李运昌、胡锡奎等组织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暴动。8月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1940年到延安,先后入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9月随陈毅到山东根据地工作,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执行处处长,协助中共代表叶剑英同国民党军事代表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方面代表进行有理、有力的斗争,揭露其搞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期间,处置过多起突发事件,并曾险些遭国民党特务开枪刺杀。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2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莱芜战役。4月在泰蒙战役中,指挥所部及第3纵队一部全歼泰安守军。尔后率部参加孟良崮和沙土集等战役。8月为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组织指挥梁山阻击战。1948年2月进军豫皖边,先后参加宛西和宛东战役。6月在豫东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开封,指挥所部先在上蔡重创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尔后又在杞县东南桃林岗顽强阻击五昼夜,重创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9月参与指挥济南战役,率西集团担任主攻,运用炮火、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战术,与东集团一 起全歼守敌10万余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重兵坚固设防大城市的先例,并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其后实施淮海战役创造了条件。在淮海战役中,曾指挥3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并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这一系列成功的阻击战,使国民党军中流传着“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说法。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4月率部参加渡江战役,与第7兵团一起首先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尔后指挥所部急行军,协同第10兵团在郎溪、广德地区迅速围歼南逃的国民党军5个军。5月在上海战役中,指挥所部实施多路快速穿插,率先攻入市区。上海解放后兼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
1950年11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与指挥第二、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等。1952年秋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7年11月调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曾先后兼任计划指导部、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等职。1972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1978年任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参与恢复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工作。198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1984年2月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和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