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连暲(1894—1968),原名傅日新。出生于福建长汀农村,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位医疗将军,开国中将。
被毛泽东称为“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
开国中将傅连暲
“红色华佗”傅连暲
傅连暲和苏联外科医生阿洛夫在延安合影
中央总卫生处长傅连暲经常为孩子们看病。图为在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傅连暲左手抱李敏
福音医院旧址
原福音医院休养所
傅连暲(中)
傅连暲(左二)
傅连暲(左)
傅连暲(左一)
陈真仁与丈夫傅连暲合影
1954年,陈真仁(右1)、傅连暲及子女合影
陈真仁(1919-2006),陕西宁强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中央门诊部药房主任,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局采购处处长,药材处副处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傅连暲夫人。
毛泽东给傅连暲的信
在中国共产党将星云集的英雄群体中,有一位将军因特殊功绩而为人称道,他从未领兵打仗,却功勋卓著、声名显赫;他少年受洗入教,却倾心向党、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一生。他就是被毛泽东称为“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
悬壶济世 倾心向党
傅连暲189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汀农村,出身贫寒,年少时跟随父母信奉基督教。他以优异成绩从亚盛顿医科学校毕业后,被聘为长汀福音医院医生,五卅惨案后被推举为院长。1925年底,他与邓子恢邂逅,邓子恢送给他几份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岩声》报和刊物《新社会观》,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从此,傅连暲开始倾心于革命。
南昌起义爆发后,闽西中共党组织负责同志找到傅连暲,希望他能够做好接收起义军伤员的工作。傅连暲欣然接受了这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起义军300余名伤病员到达汀州后,傅连暲把福音医院的全部药品拿出来,夜以继日地为他们治病疗伤,并动员妻子、女儿参与到医疗工作中。当时陈赓腿部中弹,伤势严重,有的医生建议给他截肢,傅连暲断然拒绝。经过精心治疗,陈赓的伤腿终于保了下来,两人也结下了深厚友谊。为徐特立治病期间,徐特立经常与傅连暲谈心,向他讲革命道理,对他触动很大,感叹道:“我当医生治好了他们的病,可他们治好了我的心,一个真正中国人的心。”在傅连暲亲自治疗下,起义军伤病员陆续痊愈并回到革命队伍。这次革命活动,给了傅连暲极大的心灵震撼,为他日后投奔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着与革命队伍的接触和了解,傅连暲的心与共产党更近了。他利用给国民党军官看病的便利,获得一些情报,及时传达给当地党组织,避免了重大损失;在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占汀州时,他提前做好接收伤病员准备,并向朱德建议,为红四军全军种牛痘疫苗,制止天花蔓延,保护了革命队伍;他利用自己家被国民党军强占为“公馆”的机会,机智地获得一箱军用地图,还订阅了《申报》等报纸,想方设法转交给毛泽东。后来毛泽东曾当面对他说:“你送来的报纸和地图真是帮了大忙了,我要感谢你。”傅连暲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党做着大量有意义的工作。
矢志不渝 忠诚于党
1932年,福音医院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看护学校”,傅连暲兼任校长,并亲自编写课本教程,带领学员临床实习,为革命军队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医护骨干。毛泽东对傅连暲也有了更多了解,帮助他分析作为一个基督教徒能够参加革命的思想原因:“你能参加革命,和出身有关,你是受压迫阶级出身。”毛泽东的一席话,打消了傅连暲的顾虑和担心,使他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和信念:“我相信终有那么一天能站在党旗下,向党交出一颗心,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员,一个共产党员。”
傅连暲响应毛泽东的号召,为了革命将福音医院搬到瑞金,还把医院所有家产及药品捐献出来。《红色中华》报专门发表《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一文,表扬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傅连暲被任命为中央红色医院院长,他严谨细致的医德医术,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王稼祥、蔡树藩、伍中豪等将领都在他的精心施治下得到痊愈。第五次反“围剿”紧急关头,毛泽东身患恶性疟疾,也是在傅连暲亲自诊疗下及时恢复健康。毛泽东说:“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
长征中,傅连暲跟随大部队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提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部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蚊虫叮咬、不喝生水等措施,为部队卫生保健工作作出了贡献。傅连暲为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治病,并采取土办法为部队官兵治疗伤寒病。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他组织了随军医疗培训班,为红军储备了医务人员。
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中央党训班学习,在毛泽东和陈云亲自安排下,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傅连暲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后,面对陕甘宁边区极其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他殚精竭虑,组建了层次合理的医疗卫生队伍,努力提升医院软硬件水平;他坚持五湖四海,广纳贤良,吸引许多国统区的医疗专家及外国专家投入到党和人民卫生事业中;在边区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和群众卫生工作,努力改变边区民众落后的卫生观念和卫生习惯;他还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形成了早期治疗、重视“治未病”、注重起居调节等保健工作的优良传统。他提议在延安成立保育院,专门接收革命后代,解决了许多人的后顾之忧。他忠诚于党、医者仁心,受到了自上而下的尊重和称赞。傅连暲50岁生日时,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专门为他送去“治病救人、长命百岁”的贺词。周恩来称赞他是“有功之人”。
践行使命 尽职为党
傅连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并为之奋斗一生。傅连暲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向毛泽东写信,要求捐献遗体,留作医学之用。为了党的长远发展,在党向东北地区派出大批干部时,他向毛泽东提出建议,选派卫生干部去东北,为解放大城市后城市卫生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傅连暲还提议召开全军第一次药材会议,集中解决卫生战线存在的各自为政、供给不均的问题,有力支援了战略反攻阶段的各个解放区;1949年9月,他参与主持了第一次全国卫生行政会议,确定了有深远意义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建设总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参与筹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三大原则,作出了医学教育等重大决议。面对旧中国就存在的传染病、流行病,他指导实施了鼠疫防治等重大工作。他从人民军队的卫生建设和医疗业务出发,领导制定下发一批法规性文件,编写大量军事医学读本,推动了军队军事医学知识普及和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他全面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贯彻“团结中西医,发展和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指导方针,开展学术交流,创办医学杂志刊物,亲自发表科普文章,展示了一名优秀的党的医疗卫生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他注重培养人才队伍,为党和军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医务工作者。
傅连暲用自己的赤胆忠心、高超医术、高尚医德诠释了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书写了“红色华佗”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