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在网络语言中是“我爱你”的意思。西安慈善东城志愿者服务队选定这个日子,开展了一次向秦岭山区残疾人困难户献爱心活动。10名志愿者从西安出发,往返行驶350多公里,到柞水县杏坪镇和红岩寺镇所辖的三个村走访慰问,并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团建活动,时间虽短,但收益颇丰。
把社会关爱送到残疾人床头
这次慰问的对象是两位“80后”年轻人,两人都是几年前因意外事故造成高位截瘫、常年卧床的一级残疾者。他们在享受政府扶贫政策和残疾救助措施的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多方面帮扶。2021年3月以来,仅我们这个志愿者团队就先后来过三次,这一次是第四次上门慰问了。
首先来到的是杏坪镇党台村村民邓学林家。这个33岁的小伙子,身体虽然遭到重创,但头脑依然灵活,渴望与外界保持交流。因有事未来的志愿者尹书春,特意委托团队带来一部他捐赠的平板电脑送给邓学林,这让小邓喜出望外。团队队长孙红旗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书名叫《自己拯救自己》,递到邓学林手中叮嘱道:“这是一本励志书,你可以翻一翻,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身残志坚、有所作为。”邓学林激动地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昂扬的神采。留下400元慰问金告辞出来后,邓学林的母亲恋恋不舍地拉着志愿者刁清华的手连声道谢。刁清华说:“有什么困难你就对我们讲。要相信政府,相信社会上好心人多,大家都会帮助你们的,你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邓妈妈连声应道:“是的,是的,可这么远的路,你们连口水都没喝……”门口有一片邓家种的土豆地,生长得蓬蓬勃勃,热情的志愿者拉着邓妈妈在田头一起合影留念。我们都走出去好远了,回头一看,邓妈妈还站在那里一边挥手、一边抹眼泪。
给残疾人邓学林赠送平板电脑
接着,我们驱车来到不远处的红岩寺镇掌上村,看望残疾女青年朱兴苹。6年前,朱兴苹因车祸造成右脑脑死亡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婆婆也有残疾,公公多病,原本在外打工的丈夫迫不得已只好回来伺候几个病人,巨额的医疗费和日常只出不进的生活开支使这个家庭陷入近乎绝望的困境。在政府的扶贫脱困工程中这家人得到政策范围内的照顾,社会爱心人士闻讯后也伸出了关爱之手。省慈善协会慈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孙红旗当时在其中)2019年就来给过切实的帮助,我们这支团队2021年以来也先后四次捐献过款项和实物,平时还通过微信转账和快递的方式予以慰问。在志愿者的推动下,掌上村加大了对朱兴苹家庭的扶助力度,并安排她的丈夫廖宗佳担任护林员(公益岗位)和做些零工,每月有固定收入,减轻了这家人的生活负担。这次,看到志愿者又来探望自己,躺在病榻上的小朱忍不住热泪长流。几位女志愿者握着她的手和她谈心,体贴地安抚她的情绪,鼓励她振作精神与病魔斗争,绝不能放弃生活的勇气。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志愿者关切地询问了她正在上小学的两个儿女的学习情况,并赠送两个红包(共计600元)作为给孩子的节日礼物。原任掌上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徐会荣,前些年走出大山去西安创业,仍念念不忘家乡的一草一木,并参加西安的志愿者团队,经常回来探望朱兴苹。孙红旗与徐会荣建立了联系,互通信息,联手做公益,共促长期帮扶朱兴苹计划的落实。
残疾无情人有情,爱之深则情之切。志愿者把点点滴滴的社会关爱送到救助对象的身边,是对党和政府的扶贫济困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谐,弘扬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中华传统美德。这条公益之路,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坚持走下去。
志愿者慰问残疾人朱兴苹
他们都有一颗慈善之心
这次柞水之行,我又结识了一批志愿者朋友,一路上耳闻目睹,他们所拥有的那颗慈善仁爱之心和所付出的朴素而实在的公益努力,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着我。
在我们这支团队里,有三对夫妻,他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公益路上的战友,夫妻关系为他们开展公益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孙红旗是团队的队长,他的妻子毕成蕊就成了志愿者团队的“专职司机”。别看毕成蕊行事风风火火,其实她是个癌症患者,她相信积德行善是战胜病魔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不但非常支持孙红旗做公益,而且自己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孙红旗夫妻的影响带动下,毕成蕊的妹妹毕承利和妹夫任俊也加入了进来。这两位都是退休工人,深知底层百姓生存的不易和对社会关爱的渴求,做起公益来劲头十足。还有一对夫妻,丈夫叫曹惠新,妻子叫江银莲,60来岁,靠自己创业衣食无忧,开着百万元的豪车经常四方旅游。但他们自己富了,并没有忘记社会上生活窘困的人,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把爱心的阳光播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曹惠新的“座驾”,也多次为志愿者团队出行提供服务。
我与刁清华女士是第二次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我们同属“耄耋之年”,共同语言更多一些,这次有机会作了深聊。她原是铁路系统的职工,由于身体原因45岁就办了病退。在一次重病做了大手术之后,悟出了很多人生哲理,从此潜心研究传统文化,一心向善修身养性。在她与疾病搏斗的过程中,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她也萌生了回报社会的念头。2009年12月她加入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开始参与各种公益活动。2020年9月又加入省慈善会慈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献爱心捐款2732元。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其他志愿者团队活动以及担任社区志愿者,并运用自己掌握的艾灸医术,无偿地为社区群众服务,教会许多人自己操作。三年前老伴去世后,她更是一门心思扑在慈善公益事业上,被省慈善协会评为“最美志愿者”,获得多个荣誉证书。她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我有一颗向善感恩的心。人老了什么都可以放下,唯有积德行善的步子不能停。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觉到社会的温度,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心愿。”
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志愿者——雷锁甲。这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从小就受父母慈行善举的影响,后来创业成为享誉三秦的文化企业家,依托自己创办的天下史馆(西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结善缘、广施爱心。他曾多次出资赞助志愿者公益活动、为志愿者聚会无偿提供场地设施。这次柞水之行,他带着侄子一起做公益,除了给两户残疾人捐款,还主动与当地村委会对接,商议进一步帮扶的办法。
这些志愿者的生活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却显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他们都有一颗慈善博爱之心,笃信善有善报,从内心出发想做善事;比如,他们行事一般比较低调,不求闻达,但求心安,甘心奉献,不求回报;再比如,他们注重自身修行,把做慈善公益当作一种修炼心灵的方式,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志愿者中老年人比较多,这固然与这个群体有闲时间、有闲钱有关,但最重要的,作为过来人,他们对人生有更本质的参悟,懂得怎么去做才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和这些普通平凡的志愿者在一起,我好像第一次认真思考什么叫善良、怎样做叫感恩、以及什么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我的内心感到空前的澄净、清明、愉悦、安宁。
用红色精神打造志愿者团队
西安慈善东城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孙红旗,是一位老党员,在单位他是离退休人员党总支的支部委员,在志愿者团队他是一位讲政治重视团队思想建设的领头人。他认为,志愿者要想向社会献爱心,首先必须修炼好自己的爱心,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慈善公益事业和团队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结合这次送温暖活动,他组织团队成员就近在红岩寺镇本地湾村进行了生动入心的革命传统教育。
参观本地湾红色村史馆
本地湾村是柞水县二十个革命老区村之一,是商洛市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红岩寺区苏维埃政府及中共五星县委所在地,当年红25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该村的谷子沟就是李先念指挥作战的地方。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本地湾村精心打造了《红色村史馆》,来此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贻选陪同下走进村史馆展览厅,年轻的驻村女干部甘洁颍担任讲解员,引领大家一起缅怀那段峥嵘岁月的革命历史。通过大量革命遗物、历史照片、文字资料、红色故事,志愿者们更鲜活地了解到党的辉煌历史、光荣传统和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出了村史馆,我们又来到建在红岩寺镇半山上的烈士陵园拜谒革命先烈。几位志愿者采来一束束花献在烈士墓碑前,不时驻足凝视、深情瞻仰,表达崇高敬意。在烈士事迹介绍的展板前,大家仔细阅读,当看到有的烈士浴血牺牲时年仅15岁,都情不自禁地含着热泪发出感佩的赞叹声。
与此同时,志愿者还参观了本地湾的现代化新农村民居群,向村图书室捐赠了一批图书。雷锁甲还就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本地湾美丽乡村建设更上一层楼与张贻选书记进行了深入磋商。
在返回的路上,志愿者们一致表示:今天的活动具有多重意义,既慰问帮助了残疾人,又给我们自己补了“钙”。我们今天能有做慈善公益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与革命前辈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慈善公益精神与红色革命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我们一定要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大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慈善公益活动的质量和效能,帮助更多的贫残人群共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志愿者团队与帮扶对象合影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