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八路军并开赴抗日前线。云阳八路军出征纪念馆和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旧址,如今成为著名的红色文化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云阳也是西北地区领先的无公害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陕西泾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又称泾云实业开发集团公司),是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省有名的“菜篮子”工程示范企业。
2022年6月14日,陕西省军区10余名退休、退役老干部,在咸阳军分区原司令员李永强、原政治委员郑治全同志组织和带领下,慕名到泾阳县云阳镇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参观,听取介绍,阅读相关材料,对云阳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云阳以蔬菜产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农业,尤其是泾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者和领头人焦志学,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记。老兵们触景生情,纷纷提笔,吟诗撰文,抒发感慨。
平凡中的伟大
——泾阳县泾云实业集团总裁焦志学印象
文/郑治全
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焦志学,就是这样一个人。
焦志学,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人。生于1949年,现己年过七旬。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土里土气的关中汉子,却是陕西省闻名的乡镇企业家。他个子不高,黑黑的,瘦瘦的。一口地道的陕西关中话,偶尔两句“京腔”,笑翻所有在场的人。
他虽没当过兵,但浑身上下散发着浓浓的军旅情结。年轻时曾担任泾阳县云阳镇武装部部长,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过力,流过汗,倾注过殷殷深情。这一切,皆源于他是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云阳誓师改编,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具有光荣传统革命老区云阳镇的儿子。至今,每逢与部队的战友聚会,他总要放声歌唱《小白杨》《我是一个兵》等军旅歌曲。离别时,总要敬一个并不十分标准,但充满深情的军礼。
我和他相识于三十年前的1992年。那时我在咸阳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因焦志学“以劳养武”事迹突出,曾被授于陕西省和全国民兵预备役国防战线典型人物,因此我曾几次随军分区司令员李永强同志到云阳考察学习,与焦志学有过接触和交往。他对党和毛主席的忠诚;对人武工作和民兵预备役事业的重视与执着;对待同志的热情纯真;对所在村庄和周边乡亲们的爱戴与帮扶行动,给我留下过极其深刻的印象。
2022年6月14日,我们曾在陕西省军区工作过的12位退休、退役老兵,慕名前往泾云农业集团参观见学。被他那几十年如一日,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和辉煌业绩而深深感动着。
几十年来,焦志学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为民,奉献忠诚。亲自创建了驰名三秦的泾云农业科技集团,建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日交易量达1000吨;建立了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年供应各种优质蔬菜种苗2000万株。目前,年育苗总量又超过3000万株;建立了产地蔬菜冷藏运输体系,使蔬菜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惠及陕西、甘肃省普通百姓。为陕西省的“菜篮子”工程做了巨大贡献。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赵乐际(时任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张勃兴、李建国,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等党政军各级领导同志都先后到过泾云集团参观考察,给以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他出生在云阳镇革命老区,几十年不遗余力,多方搜集各种史料,编写完成了上下两集百万字的《云阳革命史》,并慷慨奉献出多年积累的稀世宝贵史料,四处筹措资金,促成建立了具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益教千秋万代的云阳红色记忆馆,以此推动红色观光农业发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焦志学一个古稀老人,至今仍担任着除泾云集团总裁之外,还是中国农副市场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蔬菜科技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共咸阳市科技社团党委委员、咸阳市科技协会会长、咸阳市蔬菜协会会长、咸阳市老年科协常务理事、泾阳县老年协会长、中共泾阳县云阳企业党总支书记等近十项职务,为他所热爱的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余热。
此时此刻,我要由衷地说:焦志学,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着既平凡而又非凡的事,创造着既非凡而又伟大的佳话。
作为他的老朋友和同龄人,我情不自禁地为他唱赞歌:
泾云老总本姓焦, 日夜奔波不惧劳。
科技种植扛大任, 放心蔬菜为民销。
首俯甘为孺子牛, 默默耕耘励志豪。
上下四方齐称赞, 三秦大地美名飘。
泾云参观有感
钟峻青
一
山川秀美看云阳,
红色热土翻绿浪。
蔬菜种植产业化,
科技兴农奔小康。
红色 绿色
——云阳采风散记
纪 方
夏日炎炎,云高天蓝。我们一行10余名部队退休退役老兵,近日慕名到渭北的泾阳县云阳镇观光采风。
泾阳县和云阳镇这个地方,在职那些年我曾经来过多次,知道此地乃是“关中平原的白菜心,中国版图的大地原点”,这里地域开阔,人口稠密,一马平川,土地肥沃,粮食高产,瓜果丰盛,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在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尽管对泾阳这块土地并不陌生,但是,退休多年后再次来访,依然有新鲜的感觉,新的认知和收获。
这次所接触的主要对象是泾云实业集团公司的蔬菜产业基地和云阳红色记忆馆。大半天的参观学习和交流座谈,脑海中装进了不少东西,归纳而言之,形成了两种靓丽的颜色:红色,绿色。
红色,是烽火战争岁月烙印在云阳这块土地上的浴血荣光。渭北一带,包括富平、耀县、淳化、旬邑、蒲城、三原、泾阳、阎良等地,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星火燃烧,就有共产党人传播真理、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足迹。而云阳这地方的“红”火和驰名,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形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由此地改编为八路军,并由此出发奔赴抗日前线。时为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共识和协议,长征胜利落脚陕甘根据地的红军部队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包括先期入陕的红25军和陕北红军)共计45000余人,在云阳这个地方,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又称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师,朱德为总指挥(又称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副总司令),林彪、贺龙、刘伯承分别为师长,8月底,三支雄师分别在泾阳县云阳镇、桥底镇和富平县庄里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随后分期分批从驻地出征,东渡黄河,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为挽救民族危亡,打败日寇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这一时期,我们党还在云阳安吴堡开办了战时青年训练班,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一万余名战斗骨干。中国共产党的不少领袖人物和开国将领如张闻天、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小平、贺龙、叶剑英等都曾经到过这里。云阳镇的文家大院,曾经是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早期的中共陕西省委和渭北特委也曾以云阳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发动许多爱国热血青年由此奔赴延安。今天的云阳镇南门口广场,就是85年前八路军集结改编和召开出征誓师大会的地方。泾阳县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八路军出征纪念亭和“红色记忆展览馆”,成为中共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站在纪念馆院子内题为《救亡号角》的宏伟雕塑前,彷佛听到了朱德总司令慷慨激昂的誓师动员讲话,耳边响起高亢嘹亮的军号和八路军将士义无反顾的铿锵脚步声,也似乎看到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浴血拼搏场景。当然,更能体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我说的绿色,显然指的是泾河两岸的青山绿水和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十多年前夏日芒种过后来云阳,目光所触及之处,是成片的麦浪翻滚和农家收割的繁忙。今天进入云阳,包括来时沿路经过的地方,麦田和玉米地还有一些,但是主导产业则是成片接壤连村的果树林和蔬菜园地。云阳镇政府的领导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他们依据国家有关振兴乡镇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所做出的发展规划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布局。云阳这地方,地处关中“白菜心”,紧邻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关中城市群和甘肃、宁夏等省区,距离关中环线和西(安)延(安)、福(州)银(川)高速比较近,交通四通八达,加上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四季分明,土质肥沃,灌溉便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相比较而言,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蔬菜和果业产值更高, 经济效益更好,也有利于父老乡亲尽快发家致富。县、镇政府决策在保证夏秋主要粮食作物的同时,大力提倡和扶持“菜篮子工程”,在云阳镇和附近的口镇、安吴镇十多个村庄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00余亩,还在云阳樊尧村建设起270多亩地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不但供应当地和周边城市,还远销陕北和甘肃、宁夏等地。当你置身云阳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如同进入了绿色氤氲的蔬菜王国。冬春有蔬菜大棚和现代化智能化的保温苗圃,夏秋有一个接连一个的菜园子,根类、茎类、叶类、花果类蔬菜品种齐全,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更有星星点点的红黄蓝白色小花点缀其间,如同绚丽多彩的自然画卷。同时,在云阳镇街道,建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形成了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和服务体系。每天清晨,来自省域内和外省区的采购运输车辆络绎不绝,西安、咸阳的市民当天上午就可以吃到云阳生产的放心鲜菜。不用说,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富裕了当地群众。云阳镇的村民户均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多数人家有小轿车。
不过,说起云阳的红色也罢,绿色也罢,都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一个将毕生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家乡这块土地的一个乡镇企业家。他叫焦志学,出生于1949年,新中国的同龄人。
焦志学的人生经历,说起来颇富有传奇色彩。工、农、兵、学、商,行行都干过。中学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参加过铁路工地建设,不久又进了工厂,做采购员、供销科长,担任过泾阳造纸厂厂长。后来又进入政界,做起了行政管理。2002年,他辞职下海,领头创办了泾云实业开发公司,发展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种植养殖业。公司开始只有七八个人、十多万元资产,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经营下,很快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有上亿资产的现代化农业股份制产业集团。至于说到“兵”,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军从戎,却有着深深的军旅情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担任云阳镇武装部部长,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坚持“以劳养武”,做出突出成绩,被树立为陕西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先进个人和国防教育先进典型,荣获“全国武装战线十佳新闻人物”。直到今天,他还时常喜欢穿着军绿色的服装,和咸阳军分区与县人武部保持着的密切联系,经常参与拥军优属活动。
作为农民的儿子,焦志学对生他养他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不管是担任企业领导也好,做人武工作和抓民兵建设也罢,以至担任云阳镇党委副书记、泾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各种社会职务,他的梦想和奋斗目标都不在仕途官场,而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农村的振兴和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他起初决定在云阳地区推广反季节种植大棚菜时,好多人是不理解的。他反复上门做思想动员和宣传工作,使群众认识到“靠种地致富,就要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农业。传统的蔬菜种植没有市场竞争力,只有发展大棚蔬菜,作反季节蔬菜才能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当初,建一亩蔬菜大棚需要投入12000元左右,而不少农户一缺资金,二无技术,在未见到实惠以前是不肯轻易行动的。为此,焦志学决定以自己的企业为依托,利用民兵的组织形式,把自由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并到杨凌农科大学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村民讲课和现场示范。他抱着“致富路上,不让一户农民拉下”的信念,对缺乏劳动力和资金的困难户,采取特别的帮扶方式。在不断地实践中大胆开拓思路,创建和完善了“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建蔬菜大棚、市场、冷库、育苗示范基地,使企业所在地泾阳县云阳镇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销售集散地,使泾阳县成为陕西省高效农业示范区、陕西省首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创业有成、荣誉满身的焦志学,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带头发展绿色产业,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热衷于红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他经常给自己的后人和村里年轻人宣讲云阳的革命历史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益教千秋万代,以此推动红色观光农业发展,他几十年来不遗余力,多方搜集各种史料,组织编写完成了上下两集近百万字的《云阳革命史》。他积极参与筹建“云阳红色记念展馆”,为筹办云阳八路军出征广场和纪念馆,他主动投资并四处游说,筹措资金和收集史料。据当地镇上领导介绍,现今云阳革命纪念馆陈列展示的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有近一半是焦志学多年来收集和保存的,最后全部无偿地捐献出来了。我们参观那天,73岁的焦志学就扮演了义务讲解员的角色。他对云阳的革命斗历史,对当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誓师出征的过程,对习仲勋、汪锋、赵伯平、赵寿山、于佑任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革命斗争经历,讲解起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彷佛身临其境。其中有些情节和细节,恐怕专业党史学者和讲解员也不如他那么清晰熟悉,加上他讲解起来哪浓浓的关中乡音,绘声绘色的动作表情,风趣爽朗的笑声,真令人听的津津有味,入脑动心。
由此可以说,满身乡土味的老共产党员焦志学,既是云阳绿色产业的先行开拓与耕耘者,又是红色基因的赓续与传播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共进,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担当,在他身上体现的十分精致。
由此可见,早已迈入小康生活,日趋繁荣富裕的云阳,走的是一条红色文化加绿色产业的致富之路。红色是根基,绿色是叶脉;红色是传承,绿色是硕果;红色是文化底蕴,绿色是智慧农业,红色是精神动力,绿色是经济腾飞。红色和绿色的完美结合,绘就了云阳山河秀美、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
回来的路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
七絕 云阳新一代
刘华宁
红军北上过云阳,
八路扬旗大众昂。
血脉相传优后代,
兴农创业为民祥。
徐少先摄影
红色云阳赞
张世昌
一
云阳古镇军号鸣,
整编誓师再出征。
驱逐敌寇为救亡,
民族抗战岁月峥。
二
老区传统今尤在,
天下民重自为轻。
造福桑梓多贡献,
小康路上聚精英。
参观泾云农业有感
徐少先
红军整改上前线,
抗战云阳创纪元。
后人继承八路志,
以劳养武谱新篇。
云阳参观有感
石缠旺
红军集结, 云阳整编。
东渡黄河, 开赴前线。
八路健儿, 浴血抗战。
为国为民, 巨大贡献。
红色热土, 又谱新篇。
今有泾云, 农业示范。
蔬菜产业, 连村成片。
科技引领, 绿色发展,
产品加工, 标准生产。
储运配送, 市场优先。
党员领头, 群众志愿。
点面结合, 乡镇共建。
智慧农业, 腾飞发展。
共同致富, 功绩非凡。
展望未来 前途无限。
徐少先摄影
注: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