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时的老领导、老战友常保民,去年撰写出版了一本题为《人生漫笔》杂谈论文集,寓哲理与社会观察、实践心得于一体,读起来颇有启迪。书中有十多篇谈健身养生之道的文稿,其中最鲜明的观点,就是“人生之路,乃是心灵之路”“健身养生,贵在养心”。“养心就是锻炼和平衡心态”,“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年轻人,心态要好,老年人安度余生,心态更重要。”
我非常欣赏和赞同他的观点。
据我所知,这是老常同志的亲身实践体会和人生历练总结。
常保民出生于1940年,1962年从大学投笔从戎,历任陕西省军区组织干事、宣传处处长、渭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赶上军队大裁军和机关精简缩编,时年46岁的他和一大批正当年富力强的师团职领导干部被裁减离岗,好长时间闲置在家而未安排工作。有一些同志因此心情郁闷,幽怨成疾。保民老兄却淡然处之,说“咱是党员,听组织的,服从大局,让干就干,让休息就休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应邀在省军区机关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做了几年“临时工”,帮助收集整理和撰写军史资料,还编写出版了《国防教育实用手册》《民兵工作小百科》等图书,生活过得很充实。直到十多年后才办了正式退休手续,被安置在部队干休所。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老常同志对待疾病的态度。他在年逾古稀之后,体检时被诊断出咽喉长了异常的东西并且有扩散的危险,西安两家医院的专家都建议动手术切除,家人和亲朋好友都为此感到焦虑惶恐。而他呢?淡然一笑:“有啥可怕的?我已是奔八十的人了,何必还去挨一刀子?”硬是坚持不做手术,照样乐呵呵地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到环城公园散步跳舞。结果,四五年过去了,原先查出来的病灶奇迹般地完全消逝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今年82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铄矍,谈舌纵横,还经常参加朋友聚会和撰写发表文章。
老常同志这种随遇而安的处世心态和胸怀,着实令人敬佩和折服,在熟人和战友圈子里被传为佳话。
当然,老年群体中,像常保民同志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很多。但是,也时常听到一些令人伤感和遗憾的故事。
曾在政府机关共过事的一个朋友,在领导岗位时身体很棒,容光焕发,隔三岔五就去游泳或活跃于篮球赛场。退休不久,被诊断出患了胃癌。医生告诉他,通过手术和化疗,只要积极乐观,静心调养,完全可以康复。可是他在得知自己患癌后,犹如晴天霹雳,情绪消沉,昼夜难安,整天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即使家人细心照护,医生尽最大努力为他治疗,却依然没有保住他的生命,不到半年就走了。
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心态对于疾病治疗和健康有着极大的关系。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阳光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药物。拥有好心态,才会有好身体,才能拥有幸福安然的人生。
其实,关于养生和养心、心态和健康的关系,古人早就悟透了。佛家言:“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黄帝内经》上说:“心为君主之官。”意思是说,心态是人生的主宰,亦是精气神的主宰。
俗话说,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人生的苦乐,生活的好坏,福缘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人生在世,命运如车轮,心态如舵手。心态好,稳操舵,往往一路顺风;心神不宁,方向不明,坎坎坷坷,事事皆难。
一个人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那么,如何养心和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呢?
道家鼻祖老子的主张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少私寡欲。老子说“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语出《道德经》46章)。就是说人要知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害了,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罪过了。知道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才会心安自得,健康长寿。
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在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不过三十多岁的背景下,他却活了83岁,算是德高寿长之翘楚。他的养生养心经验和老子一脉相承,概括起来八个字:“少私、寡欲、清静、乐观”。在他看来,人有私心和欲望可以理解,最主要的是私信和欲望要节制,不要贪图一己之利,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欲望要掌握好“度”,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要少淫欲,节物欲,淡化权利欲,不沽名钓誉。“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遇事趁着冷静不惶恐,心境平和少烦恼,气定神闲,超然自在,保持心情开朗,逍遥自得,不要悲观厌世,郁郁寡欢。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保持心理平衡,平平淡淡带着微笑生活。
三国时期的旷世贤达诸葛亮在写给自己儿子的《诫子书》中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静”字,一个“俭”字,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告诫儿子和世人,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实现远大目标。由此,“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成为流传千古的人生座右铭。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将养生之道归结为“六节”:“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也是强调清心寡欲,不可过度淫欲,不要烦恼生气,不要动不动发脾气,操劳也要适度,考虑问题不要太复杂,遇到痛苦悲伤的事不要想不开和过度悲伤。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真正的智者,会把挫折转化成动力,会把伤痛转化成快乐。怀着一份好心态,成全自己,成就自己,路会越走越宽。
概而言之,生活,过的是心情;人生,活的是心态。养生的真谛在于淡泊名利,放弃杂念,净化心灵,调整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仁者之心,智者之举。谁能淡化名利权位的纠结,摆脱物欲情欲的困扰,自觉净化心灵,放下杂念,驱散藏在心底的魔,知足知止,谁就活得简单轻松,活得自由快乐,疾病就少,福寿就长。用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的话说“人这一辈子,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就是一种圆满。”
以上道理恐怕大家都明白,只是滚滚红尘,世态万千,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一些人在物质利益和精神欲望的驱使诱惑下,难以平心静气、安之若素罢了。
对于刚刚走上社会或步入仕途的年轻人而言,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是需要一番思想斗争和心智磨练的,而对于像我们这一代饱经人间风雨沧桑,有过军旅生活和丰富社会阅历,退休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老年人来说,淡泊明志和清心寡欲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理应自觉自悟,躬身践行。
听过一首禅意浓浓的流行歌曲《问佛》,我看对养心健身大有启示,录其词以共赏:
谁能参透世间因果
驱散藏在心中的魔
人间名利谁能淡薄
放下一切平凡的过
缘来缘去人生几何
大千世间多少过客
是福是祸谁能躲得过
看透轮回的舍与得
问一问佛谁来渡我
谁又能把红尘看破
看透世间事看清对与错
净化心灵种下善果
........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