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军旅印记

绽放在硝烟战云里的金达莱

——补记70多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爱情故事
日期:2023-07-27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徐映珉

1950年10月25日——历史将永远把这一天定格和凝固在岁月的长河里:

这一天,人民志愿军高歌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异国疆场。

这一天,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和我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境以弱战强、以少抗多的保家卫国作战。

这一天,从东方华夏大地发出的一声声如滚雷般的呐喊,震山撼岳,震惊了全世界。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我们取得了“立国之战”的伟大胜利,这场被史学家称为“1007天的战争”永远载入史册,化作永恒和不朽……

抗美.png

今年7月27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硝烟炮火早已散去,动人传唱从未远离——“万水千山隔不断纯洁少女忠贞之爱,炮火硝烟抹不掉热血男儿思念之情。”抗美援朝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境距离最远、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场现代战争。这场长达8年之久的作战,使百万志愿军将士不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也忍受了情与爱的煎熬。7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打开昔日的战事日记,重温那一章章爱情的诗篇和发生在炮火纷飞战场上的那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爱情故事时,无不为志愿军官兵高尚的情操和纯朴真挚之情所感动:他们抛弃儿女私情,把离愁别恨埋在心底,把妻子爱人的深情厚爱化作杀敌立功的巨大精神力量,把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和牵挂变为爱祖国、爱人民的实际行动,在异国疆场弹奏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爱情交响乐……

著名作家张贤亮曾说过,人世间最深情的爱莫过于夫妻执子之爱,人世间最神奇的力量莫过于爱情催生的无穷力量。百万志愿军将士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用流血牺牲书写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用挚爱深情谱就纯真爱情的美丽乐章。那一个个鲜活生动、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犹如一朵朵绽放于炮火硝烟里芬芳娇艳的金达莱;那一幕幕充满传奇的情景,无不令人动容、震撼心灵。

防空洞里喜相逢

刚刚结束了硝烟炮火,步入和平环境的人民解放军官兵,还未来得及歇息,又要出国征战,对于众多人来说是毫无思想准备的。因此,当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百万英雄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许多人还未做更多思考,便匆匆与妻子爱人告别,踏上异国疆土。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有五分之一的官兵刚刚举行完婚礼,未度完蜜月就踏上出征之路,有不少人竟然在新婚之夜与新娘分别……随着志愿军成批入朝,他们的家属、爱人的心也跟着飞到炮火纷飞的前线。他们带走了她们无尽的思念和柔情,给她们留下孤寂和担忧,纵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息,也常常拨动得她们的心弦震颤。于是,家书雪片似地从后方飞到前线将士手中,以倾吐她们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更有许多人从此默默地承受着失去丈夫的悲痛。

在战火紧张、激烈期间,志愿军总司令部不准后方留守的官兵家属私自出国来前线探亲。尽管如此,不少家属仍不顾禁令,偷偷地跑到战场会情郎。一些官兵的妻子思亲心切,便不辞辛劳,从数千公里外的家乡只身来到朝鲜,哪怕只见丈夫一眼,也心满意足。笔者在一本发黄的朝鲜战争日记上看到珍藏完好的一封寄自秦岭深处名叫何秀娟女子的书信:“自从你和我拜了堂后,我的心一刻也没有平静过,我怕你出事,怕你回不来,夜夜做梦都想你。如今,我独守空房,早知这样,我还不如不与你结婚。”时隔不久,这位难耐寂寞的新娘披着凉爽秋风,提着家乡的红苹果,踏上朝鲜国土。此时,新郎正坚守在前沿某高地。新娘子打听到后,便女扮男装,搭着送给养的车偷偷闯进“军事禁区”。到了阵地,大家看是位红装女子,顿时热闹起来,你瞧瞧,他看看,一片雀跃。一些结了婚的男士们则像欢迎自己的爱人一样欢迎她,这个端水,那个找吃的,热情地为这位独闯“三八线”的勇敢女性接风洗尘。当然,欢乐之余,一些刚当新郎的同志不免“触景生情”,思念起远方的新娘子。

当连长得知前沿阵地第一次出现女性时,既惊奇、又恼怒、更着急:这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的阵地上,只有3条人工坑道和一些自然防空岩洞,全连战士和伤病员都占满了,如何接纳一位异性?且不时有敌机轰炸和炮击,情况十分危险。可何秀娟却不管这些,唯一的希望是早日见到心上人。

何秀娟的突然到来,给紧张的战事平添了几分忙乱。为安顿好这位女性,连队干部不亚于打一场仗,当即研究出一套具体方案:严密封锁消息,暂缓上报这一特殊情况;派人速去接替战斗在前沿阵地上的新郎,换其下来会新娘;腾出指导员与通信员住的那个代号“松鼠洞”的天然石崖洞,作为新郎新娘暂时团聚的“战地洞房”;“蜜月”限期3天,到时“赶”新娘下山回国;严格限制新娘活动范围,不许其随意出洞走动,加强警卫和防护,确保新娘安全而来完整而归;奉献出阵地上所有的食品和仅有的水,让新娘度个满意的“战地旅游”……

随即,战士们分头行动,为他们布置“鹊巢”。大家找来炮弹箱,支起一个仅容两人的又窄又短的木床,铺上采来的松毛草,燃起两支朝鲜红蜡烛……

夕阳西下时分,新郎披一身烟尘,冒一路炮击,匆匆赶到连部。他还未反应过来,温柔大方的新娘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急步奔上去紧紧地抱住他,羞得他不好意思起来。

简陋的“洞房”,虽没有丰厚柔软的被褥,也没有明亮的电灯,但却充满别样的温馨和欢乐。如同久旱的禾苗喜逢甘露一样舒美,宛若干柴遇到烈焰一样热烈。是夜,夫妻俩相偎相依,倾诉相思,荡游在蜜一般的情河里,尽情吸吮着爱的琼浆玉液……柔情细语不时地飘出山洞,灌入战士的耳里。一些血气方刚的壮士在祝福这对久别新人战地欢聚的同时,经不住那甜蜜醉人的诱惑,不免顿生嫉妒,辗转难眠。

更有趣的是,午夜时分,正当这对新人陶醉在温柔之乡时,敌人好像早已获取这一“情报”,向该高地发起一阵猛烈的炮击,雨点般的炮弹倾泻在阵地上,震得坑道、防空洞沙土飞落,惊得新娘浑身抖颤,直往新郎怀里钻。

不知是敌人有意捣乱,还是特意为这对情侣助兴,伴随着轰轰的炮声,情郎新娘反倒觉得别有一番情趣,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良宵佳夜。

短暂而“绝情”的3天“蜜月”很快结束了,新娘带着依依不舍之情,一步一回头地走下阵地,告别了丈夫,告别了给予她终生难忘之挚情的全连官兵。红装、倩影和笑容,渐渐地消失在硝烟中……

也怪,这位战火中第一个女性的到来,不仅给前沿阵地的官兵带来欢乐和力量,也带来了吉祥和辉煌。3天后在与敌人的一次交战中,全连官兵顽强拼搏、精诚协作,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一次次偷袭,创造了一次歼敌60余人的最佳战绩,受到上级通报嘉奖。官兵们激动之余,编了一副诙谐而真挚的对联:“红衣女偷上阵地如同神助,众男儿痛击顽敌力大无比。”

“三八线”上找情郎

其实,在战斗最激烈的头一两年里,真正像何秀娟这样为了爱情不顾生命、寻郎寻到一线阵地的痴情女子并不多。

当举世瞩目的五次战役胜利结束、美国及其联合国军遭到沉重打击被迫放下武器接受和谈的消息传到国内时,日夜备受煎熬和担忧的志愿军家属们,悬挂的心终于落地了。随即,她们思念亲人的心理欲望愈来愈强烈,恨不能一夜之间插翅飞到朝鲜前线,与亲人团聚。

随着“三八线”枪炮声的渐渐冷清,志愿军总部“不许家属出国赴朝探亲”的禁令也有所松动。这样一来,朝鲜大本营里红红绿绿的女性日渐增多,昔日寂静的军营变得热闹起来。一些前来探亲的妇女逢人便打听,询问自己丈夫的部队驻地;有的则守在大本营等待丈夫下阵地后看望。还有不少胆大性急者偷偷搭上开往一线阵地送给养的大卡车,踩着焦土,冒着零星枪弹找情郎。

一天,38军某团一位连长负责护送一群从青岛市结伴而来去金华方向阵地看望丈夫的年轻女子。她们都是见过世面、机灵有文化的城里人,但一踏上战场,却显得娇弱、恐惧、胆怯,而且全然不懂战场知识。一路上,她们时而高歌《志愿军军歌》,一点儿不像到了前线,倒像在公园、大街游玩散步。

当她们看到眼前一片片废墟、遍地全是弹坑和在燃烧的汽车及树枝时,顿时变得沉默起来:难怪一年半载爱人捎不回一个字来。她们终于被前线将士长期忍受的艰苦生活、整日冒着生命危险的处境感动了,原谅他们的“冷淡”和“无情”。

突然,一阵嗡嗡地马达声掠过头顶,随即敌机俯冲下来,朝着阵地上胡乱扫射。这是侵略者不甘失败、在和谈前夕发泄不满和报复的可耻行径。

这下,可吓坏了这群娇女子。她们根本不听带队干部的指挥,要么抱着头乱跑乱躲,要么紧抱成一团,简直急坏了带队干部。为了确保她们的安全,带队干部使劲把她们分开,可拉开这个,那个又围抱过来。

带队干部便气急地大声训斥道:“你们不要命啦!”谁知她们却忍不住地笑起来,回敬道:“我们是群孤胆巾帼英雄,越聚集在一起越坚强、越不怕死!”

一位大学生女士还调皮地说:“飞机、炸弹挡不住我们对前线战士的忠诚之爱!”

幸亏敌机骚扰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扫射的子弹全打在附近的草丛里,未碰上她们一个。要是真丢下来一颗炸弹,就糟了。

直到带队干部严肃地说“这是战场,不是在拍电影”时,这群痴情女子才意识到刚才的玩笑开得有点出格。一位女士过后怕得掉起泪来:“千里迢迢来到异国疆场,眼看就要见到丈夫,要是被炸弹炸死了那多冤枉啊!”一句话说得同伴心里直颤跳,大家立刻老实多了。

经过一番周折,她们终于在前沿阵地找到了各自的丈夫。此刻,她们的高兴劲别提了。这群织女在阵地上的坑道里与爱人如胶似漆、幸福甜蜜地度过了短暂而难忘的“夫妻相聚”。所不同的是,再没有敌人的捣乱和炸弹炮火的袭扰。尽管她们为了爱情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物质的浪费乃至生命的代价,可她们无怨无悔,相反,竟是那样的激动和兴奋。一位女子在日记本上这样幽默地写道:“能在焦土上与爱人度过一个温馨之夜,在国内花钱也买不到,真是不虚此行!”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长达8年的抗美援朝作战期间,共有万余名志愿军的家属来到前线探望亲人。其中大部分是团以上干部的妻子和来自城市的女性。她们在前线短暂的停留中,深深地被志愿军将士的高尚情操和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染,也被在国内看不到的战场情景所吸引。

为了能与丈夫长时间在一起,这些女郎纷纷跑到前指,要求支援前线。就这样,不少人辞掉在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当了卫生员、收发员、打字员、电讯记录员、军邮员。有的还当了文工团员,上前线体验生活,下连队收集素材进行创作,为前线官兵排演文艺节目,一下子使部队热闹活泼起来。

直到半年之后,志愿军司令部发出通告,强行把她们“赶”出前线时,她们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国的列车。

炸弹与爱情似乎是矛盾的,但有时也是一致的。成千上万名志愿军的家属如同花蝴蝶翩翩飞至朝鲜战场,既实现了牛郎织女的相会团聚,又使她们的爱和情在炮火中得到升华和锤炼,变得更加忠贞不渝。同时,更给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炮火点燃心中爱

“硝烟炮火搭鹊桥,英雄美女结良缘。”这句话是对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与北京师范大学女学生贺思华战地爱情的最好见证。

郭忠田是38军342团的一名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带领全排战士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所带的排荣获“战斗英雄排”称号,他个人荣获特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1年国庆节前夕,郭忠田与一批志愿军英模代表应邀回国作巡回事迹报告,并光荣地参加了第二个国庆观礼。之后,英模们又参加了在北京天坛公园召开的庆祝抗美援朝作战一周年纪念会,郭忠田代表志愿军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后,郭忠田按照英模事迹巡回报告团安排,分组赴全国各地向祖国人民汇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英勇作战情况。他们除了西藏等边远地区外,全国甲级县都到过了。

英模代表们每到一地,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献花、握手、合影,忙得他们应接不暇。尤其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地报道,更是点燃了亿万中华儿女崇敬热爱志愿军将士的激情。一些年轻姑娘一看见志愿军英模,就团团围住,纷纷打开纪念本,要求志愿军英雄给她们签名留念;有的姑娘甚至把衣服上的纽扣揪下一枚送给志愿军英模作纪念,以表达爱慕之情。

人民英雄爱人民,人民英雄人民爱。志愿军英模代表生动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姑娘们的心,求爱的书信一封接一封。识字不多的郭忠田怕回不好信,对倾慕他的姑娘一封信也没回。然而,这并未能拒绝姑娘们对英雄的热爱。

郭忠田在北京作报告时,19岁的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女学生贺思华,听完报告后好不容易挤到郭忠田面前,请他签名留念。幸好郭忠田还能熟练地写自己的名字,他红着脸在贺思华喷发着香气的纪念本上写下了“郭忠田”3个字。看到只有名字这几个字,贺思华感到有点不满足,还想请郭忠田给自己题写一两句话。郭忠田看出了她的意思,只好直率地对贺思华说:“请你原谅,我识字不多。”

贺思华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对郭忠田说:“你太客气了!我刚听过你的报告,滔滔不绝,声情并茂,讲得头头是道;你的签名流利有力,我才不相信你识字不多呢!”

郭忠田腼腆地笑了笑,痛苦地摇摇头对贺思华说:“我也想多念书多识字,可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上不起学,参军后整天打仗又顾不上学文化。”

贺思华深情地望了一眼他,细声地问:“你住在哪里?”郭忠田不解地回答:“我们就住在前门外打磨场招待所。你有什么事吗?”

贺思华两只扎着蝴蝶结的小辫子一甩,高兴地对郭忠田说:“那太好了,那儿离我家很近,只隔两条小街……”她又略微沉思了一下问道:“你愿不愿意学文化?方便的话每天下午我来找你,辅导你学文化。”

面对热情大方的贺思华,郭忠田不好当即拒绝一位妙龄少女的好意,只好点头答应。

贺思华出生在日本,父亲是著名的中医,因此给她取名“思华”。那时,她刚读完高中,正准备考大学。出于对英雄的热爱之情,贺思华完全忘却了一个大老粗与知识青年之间的差距。

这天下午,贺思华如约来到打磨场招待所,热情地教志愿军英雄郭忠田学文化。这让郭忠田喜出望外、倍感惊讶:他以为她不过是顺口说说而已,想不到她竟当真了。

在之后的相处中,贺思华每次辅导完文化课后,总要让郭忠田给她讲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故事。她被硝烟炮火中的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流血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深深所感动,崇敬和爱慕志愿军英模之情禁不住地在心田里涌动。而郭忠田也被贺思华的热情、大方、活泼、可爱所吸引。渐渐地,两人由相见相识到相互产生爱慕之情。

郭忠田正值青春年少,贺思华还是一位高中生,他觉得两人在一起有许多不便,容易引起别人闲言碎语,有损志愿军形象。于是,他把这一情况向总政治部的王秘书做了汇报。王秘书觉得这是人民群众出于对英雄的深情之爱,拒绝吧不好,不拒绝吧出了事不好办,只好含糊其词地对郭忠田说:“这件事你自己把握好就行,不要违反纪律。”

就这样,“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很快确定下来:郭忠田甘当小学生,贺思华热心当老师,两人光明正大地相处往来,也没有引起别人的议论和指责。不久,贺思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成为一名大学生。但这位“老师”的心是真诚的、情是圣洁的,只要听说郭忠田从外地作报告回到北京,她就风雨无阻地来到招待所,帮助这位“小学生”学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彼此的了解,这对青年男女忘却了彼此之间的差距,成为难舍难分的情侣。

两年后,郭忠田结束了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报告。返回部队之前,他正式向贺思华求婚。苦苦等待的贺思华终于等到了这甜蜜幸福的一刻。经总政治部批准,从硝烟炮火中走出来的郭忠田与贺思华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消息传开后,大家都为贺思华这位美少女痴情钟爱志愿军英雄的佳话所感动,祝福他们结下美好而幸福的姻缘。

挚爱化作战斗力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能让人催生出无穷的精神力量,那就是爱情。38军坦克团志愿军战士任金明,就是一位在爱情力量的激励下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战斗英雄。

3年前的“八一”节之际,笔者来到任金明出生和入伍的秦岭腹地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见到了已95岁的任金明的妻子何凤琴老人。简陋的土屋前,一株硕大的木荆花树绽放着一簇簇散发着阵阵芳香的花朵——老人说,这是丈夫入朝参战前亲手栽下的一棵象征着夫妻爱情的“连心树”。

何大娘从一只小木盒里取出用红绸布包裹的“三等战功”和“优秀坦克手”奖章,用柔弱的声音告诉我,这是丈夫任金明留给她的最珍贵的纪念品。军功章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见证,浸透着硝烟和鲜血,镌刻着忠诚与奉献,有丈夫的一半,也有自己的一半。

“虽然他已经离开我21年,但每当看到他穿着志愿军服装的遗像和这沉甸甸的军功章,仿佛他就在我身边,天天都在陪伴着我。”抚摸着熠熠生辉的军功章,何大娘禁不住地涌出一串串热泪,思绪回到70年前……

没有花轿,没有宴席,没有婚纱照,更没有大红的“囍”字。1950年10月,正在家探亲休假的任金明和妻子何凤琴办完婚礼第10天,突然接到部队发来的加急电报:“火速归队,入朝参战。”沉浸在甜蜜幸福之中的任金明一时还未回过神,通情达理的妻子何凤琴深情地对他说:“上前线打仗要紧,我的一颗心跟着你上战场。”连忙给他收拾行李。

分别前,何凤琴剪下一撮头发,连同一包艾叶用红绸布缝成一个香包,装在丈夫的口袋里,依依不舍地对他说:“你就把它当作护身符,想念我了拿出来闻一闻、看一看,就当我在你身边。”带着爱的力量、情的温暖,任金明涌着感动的热泪踏上归途,走向硝烟弥漫的异国战场,把对妻子的爱恋和思念化为奋勇杀敌的力量。

一年后,他们的爱情有了结果。“八一”建军节前夕的一天,在炸弹声震耳欲聋的前沿阵地上,任金明收到妻子何凤琴发来的一封电报:“儿降生,六斤半,母子平安,盼给儿起名。”

欣喜若狂的任金明挥舞着电报,一边与战友们分享爱情幸福甜蜜,一边急忙给妻子写信,为新出生的儿子取名“爱军”。

残酷而严峻的战斗开始了。带着妻子的一片深情挚爱,带着对儿子未来的殷殷寄托,任金明像一位注入了兴奋剂的勇士,不惧强敌,不畏艰险,驾驶铁甲冲锋陷阵……在两次战斗中配合全排先后摧毁敌工事一座,炸掉敌人一个重火力点;为抢救战友和保护坦克战车身负重伤,直至临终前腿上还留有两块小弹片。

战后,任金明所在排被授予“战斗英雄排”,他荣立一次“三等战功”,并被授予“优秀坦克手”荣誉称号。丈夫在前线英勇作战杀敌立功喜报频传,妻子在后方抚儿持家劳动生产争当模范。任金明8年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何凤琴同样把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化作默默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她在山村田野里辛勤劳作,一人挑起生产生活的重担。她先后担任生产队队长和妇女主任,多次被表彰为“劳动模范”和“生产能手”。

圣洁的爱,是真挚的、崇高的、伟大的,更是无私的。经历了硝烟炮火洗礼的志愿军战士任金明,与何凤琴恩爱一生,他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更爱绿色军营。两个女儿长大后,任金明和何凤琴夫妇说服她们选择嫁给了军人,还把孙子、外孙和外孙女送到部队。何凤琴老大娘动情地说:“保家卫国、戍边守防,是军人的使命责任,更是一生的荣光和自豪。伟大祖国坚固的钢铁长城,需要每个军人这块砖来支撑,任何人想摧毁她都是痴心妄想。”

这是每个父母对儿女们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这是伟大祖国母亲发出的铿锵誓言和庄严宣示!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