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老兵心语

常给人生减减“肥”

日期:2023-08-18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徐映珉

“人生之旅走到一定程度,就要放得下、想得开、看得淡,多做‘减法’,少做‘加法’。要看淡名利、减少欲望、追求乐观、选择宁静、懂得感恩、学会回报。”这是主动辞去公职、扎根黄土高原、带领众乡亲艰苦创业、倾情致力乡村振兴、把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村建设成享誉全国“十大美丽乡村”的陕西省泾阳县龙泉山庄董事长刘炜的一番人生感慨。

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如今,“不怕没名就怕胖”——从草根平民到网红明星,千方百计想出名继而成为众人关注的名人比比皆是,哪有惧怕出名之意,倒是担心身肥体胖的人不在少数,怕天天瘦不下来。这是因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一大障碍和病态。于是,男女老少通过坚持各种健身运动、控制饮食、减少过剩营养、运用物理或药物等方法除脂消胖以保持正常体重,已成为一大时尚。

勿庸赘言,有了重视健康长寿的意识和科学的养生方法及自觉习惯,无疑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好见证,亦是可喜可赞和当倡之举。因为,倘若不注意减肥,甚至胡吃海喝,任由身体过度肥胖超重,就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轻则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重则危及健康、长寿和生命。诚然,减掉躯体上多余的脂肪和重量并不难,难的是人生路上亦有许多“肥胖”和“赘肉”需要经常减一减。否则,同样不利于健康长寿,甚至毁了事业前途、家庭幸福、人生快乐乃至生命。

消除臃肿,勤给躯体减减肥。长期以来,许多人总认为身体肥胖是健康的标志,身壮体肥能抗疾病御风寒,甚至把肥胖视为是富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现代医学证明,人体超过正常的重量形成的肥胖,对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多余的脂肪不仅造成臃肿影响形象美感、妨碍生活行动,还会压迫内脏器官引发心脑血管等许多疾病。时下,许多人由于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合理、营养过剩,加之长期缺乏运动锻炼,身体过于肥胖的人群和肥胖症患者愈来愈年轻化。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65岁以下的人群中,肥胖症患者占到近40%,不少幼少儿中“小胖墩”随处可见。现代健康调查研究表明,肥胖人的寿命大都短于精瘦的人,肥胖已成为危及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英国伦敦汤普森医院的门诊大楼上醒目地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这句话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因肥胖致死临终前在该院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医院刻下这句话,意在警示后人:要给肥胖的躯体减减肥。

去掉累赘,多给财富减减肥。时下,对于躯体的肥胖,人们似乎明白了其危害,千方百计在减肥,但对于财富之肥,却很少有人想到要给其减一减,更多的是想到如何给其增肥,总认为财富不是病痛,多多益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并不宽裕的时候,比较大方、乐于助人,一旦积累不少财富之后,便变得非常吝啬、斤斤计较,并且得一望十、得十望百,一生都在忙忙碌碌聚财之中度过,到死的时候才发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的感叹。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大奸臣大贪官和珅一生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敛取的钱财可敌举国库银,仅收受贿赂而得的金、银、铜、玉等名贵痰盂达三千多个,临终时得到的竟是嘉庆皇帝赐给的一条三尺白绫。其实,多余的财富和超重的肥胖一样,是一种累赘,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看不见、难意料的“致命陷阱”,会玷污人的灵魂、摧残人的心智、加重人的精神负担,有时还会成为驱使人丧失道德和理智的“导火索”乃至留给子孙后代的一大祸端。君不见,这些年一些落马贪官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侵吞国家财产、攫取不义之财,少则数百万元,多则达数亿元,名烟好酒、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豪车、别墅、洋房显赫四方……有的财物尚未享用,便成了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顶戴花翎”和性命随时会随之而去;有些歌星、影星,动辄出场费、片酬费高达数十数百乃至数千万元。虽金钱高垒、显阔露富,但人品低下、精神贫瘠,有的甚至灵魂堕落遭众唾弃。有道是:“艺多不压身,财多心神累。”漫漫人生路上,多余的财富会成为妨碍前行的一种阻力,有时让人如负重荷、不堪其累、举步维艰;多余的财富有时会让人意识麻木、思想空虚、精神堕落、心理变态、灵魂扭曲、情感冷漠、意志颓废、四肢懒惰、行为迟滞……因此,像减掉躯体上多余的脂肪一样,多给财富减减“肥”很有必要且受益匪浅。诚然,提倡给多余财富减肥,并不是说不去挣钱,而是说要多拿那些超出自己需要部分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好事善事。当你对多余的财富感到困惑时,不妨想想你的财富很富有,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日三餐;不妨到火葬场看一看:明白什么叫“生不带来,死难带走”。

驱散贪念,常给欲望减减肥。“欲”为何物?辞书里诠释得很直白:人或其他动物固有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外界和内在因素驱使下想要获得某种东西或要达到某种目的的念想、愿望或渴求。人生在世,谁也逃脱不了“欲望”二字的缠绕。可以说,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始,欲望便随之产生并伴其一生。欲望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生命一旦停止,欲望自然消失,而人的欲望的满足又是生命消耗的不可逾越的过程。“存天理,灭人欲”,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常的欲望、正确的欲望、积极的欲望和有效的节制欲望,是升华、延伸生命的必由之路和灵丹妙药。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给为官从政者立下了“警示牌”:“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可见,人的一生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欲望应有个度,不能超出自身的条件、道德的底线和法纪的界限。否则,就会变得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据2022年11月7日某媒体报道,四川省达州市人大原副主任梅榕,利用职务便利,单独及伙同官至广安市政协主席的丈夫肖雷、弟弟受贿所得1059万元,不仅把丈夫拉下马,自己也受到法律严惩,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并处罚金80万元。她在忏悔违法犯罪行为时声泪俱下地说:“自己是一个贪婪的女人,面对已经是副厅级的职位仍不满足。我老公也是正厅级了,我都还不满足,到了那个位置不好好工作,我反而变本加厉地去贪腐。”身陷囹圄的梅榕,面对铁窗高墙感慨万端:“如果说把肠子都悔青了那是轻的,我是后悔得肝肠寸断,后悔得撕心裂肺,后悔得痛不欲生,连每一根毛发、每一个细胞都后悔了。”此时此刻,其言亦真——倘若早把钱财当成身外之物,戒欲止贪拒诱惑,干干净净当公仆,何来今日的万般后悔?纵观近年来一个个落马贪官,没有一个能挣脱“贪腐”二字。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和教训告诫人们:贪婪是一切灾祸的根源,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子。“心有长城抵狂澜,品高自能挡诱惑。”因此,人生要知足,欲望要减肥,在对待名誉、地位、权利、钱财、美色等方面,心中要有“底线”,眼中要有“红灯”,手中要有“戒尺”,应遵循自然规律,切忌不着边际去追求。著名史学家、作家钱钟书曾说过,一个人倘若不当的、过多的欲望填充灵魂的心田,就像旧房子着火无可救药,会在感性和理性中把自己燃为灰烬,最终无法抑制、不能自拔。人生在世,短暂春秋,欲望扭曲陷深渊,贪念不却可杀身。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人生之舟再大,固然载不动太多太重的欲望物流,要想使之抵达幸福彼岸而不至于中途搁浅,就必须轻载少载或不载,除此别无选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个人一生应该满足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而不是物欲利欲权欲情欲色欲之本身。正可谓:“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原无忧,因风而皱。”这“风”与“雪”无疑乃身外之物,无须看重和弃舍不得——这便是常给欲望减减肥的应有之义。

卸下包袱,善给精神减减肥。精气神乃人生意志、信念、动力的坚强支柱。缺少了精神支柱,就缺少了前行的信心和奋进的力量,更谈不上人生的辉煌;而一个人精神过于“肥胖”,则会背负沉重的包袱,成为人生的“绊脚石”。因此,许多人深感“精神肥胖”比躯体肥胖的危害更可怕更要命,减掉精神之“肥”比减掉肉体之肥更重要。现代社会,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看不见的精神“肥胖”和重负:家庭不顺,婚姻不幸,爱情受挫,命运坎坷,事业曲折,工作艰辛,前途无望,就业忧愁,生意惨淡,仕途失意,待遇不公,疾患缠身,经济拮据……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上要养老,下要抚幼,少房缺车,按揭还贷,四处奔波,精神压力倍增,甚至到了崩溃的地步,因此而导致的精神疾患和精神分裂症人群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显示,时下患抑郁症和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中青年人数的比例逐年成倍增加。由于一些人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脆弱,不堪其苦其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对人生绝望,便出现了跳楼的、服毒的、割腕的、跳河的、坠崖的等过激行为;更有甚者失去人性和理智,做出危害或伤及无辜的极端犯罪之举,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悲剧,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善给精神减减“肥”绝非危言耸听、多此一举,当应成为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共答题”和一门“必修课”。

给躯体减肥并非难事,除了服用一些药物和物理疗法外,主要是做“减”法:减少过多脂肪,减少暴饮暴食,减少过剩营养,减少不良习惯……而要给财富和欲望减肥,更多的是做“加”法:勤于学习多“充电”,滋养精神多“补钙”,纯洁心灵多“除垢”,提升境界多“输血”,加肥加大人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人生的精神高地更牢、理想追求更远、眼界视野更宽、道德情操更高、思想品质更纯、学识修养更深、生命之树常青、灵魂之泉长流……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