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老兵心语

书山有路“读”为径

——写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
日期:2024-04-22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徐映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笔下的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意在激励人们在求学成才之路上:唯有勤读书、苦读书、多读书,才能积累知识、增长学问、学有所成。更是被许多人视为人生座右铭和佳联,或置于桌前,或挂于书房,或悬于中堂。

韩愈形容书山之路上的“勤”,自然包括勤读、勤学、勤研、勤思、勤悟、勤练、勤习、勤做等。笔者以为,在通往人生求知、学习、成才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亦需要众多的“勤”,而阅读是唯一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当列首位——这是因为:阅读是记忆之母,阅读是学思之基,阅读是理解之门,阅读是消化之匙。只有勤读、苦读、多读、善读,方能阅有所悟、读有所思、学有所获、业有所成。

笔者自打做了双眼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置换手术、近视功能缺失后,阅读文字便成了一种痛苦和遗憾。虽然依靠老花镜尚能维持,但时间难以长久。近日与几位朋友聊天,话题扯到读书学习。他们滔滔不绝,不时冒出一大堆新名词、新知识和新书目,令我这个与书报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自愧不如、汗颜难止。原来,这些新知识、新信息都是从书本上读来的,或从网上下载下来的。他们感慨地说:书山有路“读”为径,学海无涯“阅”为舟,不阅不读,一切皆无。

的确如此。时下,面对多如山林的各种各类图书和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即便勤学苦研、天天“充电”,也赶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和信息脚步,更不要说疏于学习、懒于读书了。有资料显示,当今,在成年人中,现有的知识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淘汰和更新,这惊人的速度让人有种危机四伏、不学则废之感。读书学习,掌握新知,如同一块电瓶、一个水池、一片绿洲,一个人倘若不注重学习、不勤于读书,不加强新知识的储存、新信息的补充和新技能的掌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消耗殆尽和荡涤一空,最终变得衰竭、枯萎、干涸、荒芜以至被“沙化”。

然而,对于这一残酷无情而又充满危机感的现实,许多人(包括作者在内)并未引起足够深思和高度重视,甚至感觉良好,依然安于现状。有些人对读书学习缺乏兴趣,总是屁股坐不长久、心思静不下来,工作之内忙应付,工作之余忙应酬,无暇读书阅文。还有一些人总觉得,现在书海泛滥、鱼目混珠,没有多少实用性的书籍可阅可读,读也读不过来,打开电脑,划划手机,浏览一些资料和信息就行了,用不着翻书搜卷细阅慢读。更有一些人,把书籍当装饰品,把知识当化妆品,只买书不读书,爱化妆厌“充电”,图书藏满架,学问半纸无。

“学富五车源于勤,胸无点墨懒于读。”社会已迈入“图书多如山,信息快似箭”和“一日不读书,如同睁眼瞎”的时代,只有爱读、喜读、常读、多读、勤读、善读,才是求学长知的正道和出路,才能赶上知识的脚步和时代的节拍,才不会落伍或被社会淘汰。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取决于对读书学习的兴趣、态度和恒心毅力,会不会珍惜和利用好点滴而宝贵的时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视读书为最大的嗜好和享受,其渊博的知识和超人的学问,就是靠勤于读书和苦于读书“读”来的。他一生把“枕上、厕上、马上、车上”等零碎时间全部用在读书阅史上,即便是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和夜以继日的艰苦岁月,也是惜时如金、手不释卷。即使到了晚年视力无法支撑的程度,也要让工作人员为他读书报、念文件,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世人树立了“读书直至生命休”的光辉典范。新闻老前辈、《解放军报》原总编杨子才,堪称“书痴”,一生对书情有独钟,读书如醉如痴、如迷如狂,到了“一天不读书,浑身不舒服”的地步。据报道,他靠一页一页地细阅苦读,几年间竟把二十四史通读学研了两遍,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所思所悟,撰写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杂文、随笔和诗词。正因为知识和学问像长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注入他的“蓄水池”,才让他取之不尽、用之无穷、博古通今、文思泉涌,被大家誉为“军中才子”。

“读书日”话读书,是题中应有之义。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工作事务多、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来读书看报学习。其实,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是个常数,但对每个人来说,又是一个变数,随手“俯拾”:工作间隙,茶余饭后,寝前片刻,候车之际……如果把一年的业余时间集中起来制成一张“读书明细表”,就会发现,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的学问同样惊人地可观:一年365天,除了工作日,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加起来又超过了一年。如果按目前我国人均寿命72岁计算的话,一个人一生竟有60多年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学习;倘若每天挤时间读20页书,一生读的书多达300多册。如此天天读书学习更新知识长学问,岂有落伍时代和他人之理?遗憾的是,时下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总是有时间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刷抖音,却没空闲读书阅报勤“充电”。有调查资料显示,如今,人们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消磨在手机浏览和观赏上的时间,竟占去生命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而用于读书阅览的时间几乎少之又少、忽略不计。面对如此强烈反差的现状,我们该以怎样的行为和文字对“阅读”的内涵和意义作出诠释和注解?

其实,一个人自学会看图识字、有了阅读能力始,读书阅文便伴随终生。而人生最大的快乐和享受,不是荣华富贵的物质生活和光怪陆离的感官刺激,而是沉浸于墨香飘溢、沁人心脾的宁静阅读中。读书之乐,唯有读书人才能体会到。清晨,在体味读书的隽永时放飞惬意的梦想;静夜,在灯下细细品闻好书良卷的芬芳之香。读书是一种轻松而安逸的享受,不知不觉间便沉浸于字里行间。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手捧一本书,灯光斜照在书面上泛起一丝丝暖意,便会忘掉一天的烦心事,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春天读书,如春风拂面、春雨润心,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夏日读书,热浪袭人,似沐桑拿,如同给读书加温,蒸腾得人筋松骨软、四肢舒坦,一身倦意顿时烟消云散;秋天读书,天高气爽,清风徐徐,沁人心脾,让人浮想联翩;冬天读书,窗外雪花飞舞,室内炉火正红,心中暖意融融。劳累时读书,犹如大旱后甘霖滋心润肺;高兴时读书,心情好比风筝飘空欢快轻松;苦闷时读书,就像遇到朋友和知己,心灵得到慰藉和浸润。难怪宋代著名诗人尤袤向世人宣称,自己可以不吃不穿,但不可以一日不读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种“雪夜闭门读禁书”的酣畅淋漓、“手倦抛书午梦长”的恬静安逸以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万丈豪情,是不喜读书的人无法感受和体会到的。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走进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次难忘的旅游,让人流连忘返、畅怀开心;阅读一本好书,犹如阅读四季,让人心随年轮、情牵草木。读春的蓬勃朝气,读夏的火热执着,读秋的丰硕灿烂,读冬的朴实无华;读清晨的灵动,读黄昏的绚丽;读月下的静谧,读雨夜的涟漪;读高山的秀美,读大海的澎湃;读屈夫子的清高独洁,读鲁迅的横眉冷对……展开一篇篇华章妙文,吟诵一首首佳词好诗,品读一本本名著良卷,似置身浩瀚的历史长河,如身临美妙的社会画廊。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语)书山有路“读”为径,学海无涯“阅”作舟。人类知识和信息已步入“高铁时代”。然而,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潮流如何翻卷涌动,阅读(尤其是纸质读物)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和进行曲,永远是获取知识、汲取智慧的最佳选择和特快专递,任何形式都取代不了。建设学习型社会,争当知识型公民,是一道必答题。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面对这道一年一度的“高考”题,每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应用实际行动书写合格的答卷——让我们珍爱生命、珍重时代、珍惜时光,珍视书籍带给我们的宁静与智慧,珍惜书籍赐予我们的营养与力量。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爱好,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让阅读成为一种心灵慰藉,让阅读成为一种情怀坚守,让阅读成为一种思想放飞,让阅读成为一种毅力彰显。让阅读成为一缕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世界;让阅读成为一滴雨露,滋润我们的精神田园;让阅读成为一粒种子,播进我们的希望沃土;让阅读成为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的前行道路。

“读书日”里乐读书,知古晓今闻墨香;阅读悦读月月读,阅读越悦越阅读——让我们在阅读中忘却忧愁烦恼,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时光,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甜蜜惬意,让我们在阅读中体味幸福人生!

(编辑 马雨辰   审稿 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