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散文

跨越半世纪的师生情

日期:2025-03-19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刘有贤

早春二月的一天,战友萧月兄约了几个同乡好友去蓝田吃了一次久负盛名的“九大碗”。

途中聊天中,萧月兄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他与班主任秦老师之间跨越半世纪的动人故事。

那是在遥远的60年代,萧月兄正值青春年少,在家乡旬邑县湫坡头中学校园里追逐着梦想。然而,现实的贫困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那时,两元钱的学费对于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难以筹措的巨款。就在他为学费发愁,甚至可能面临辍学的困境时,他的班主任,俄语课秦老师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秦老师没有丝毫犹豫,默默地为他垫交了学费,让他能够继续坐在教室里,为未来拼搏。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两元钱不仅仅是一份金钱上的帮助,更是一份希望的传递,是在黑暗中为萧月兄点亮的一盏明灯。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1969年2月,萧月兄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来到了部队。从校园到军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生活也开启了新的篇章。在部队的日子里,训练艰苦,任务繁重,他刻苦努力,踏实肯干,在部队入党提干,当上了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又在电视台当了副台长。

几十年世事变迁,但萧月兄始终没有忘记秦老师的恩情。在随后的五十多年里,萧月兄与秦老师失去了所有联系。尽管生活忙碌,可那份对老师的感激与思念,却在萧月兄的心中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

直到2004年前后,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同学带来了秦老师的消息。萧月兄得知后,内心激动不已,他迫不及待地与老师取得了联系。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曾经的师生情谊瞬间涌上心头。当他们再次相聚,岁月在彼此的脸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师生之间的那份默契与情感却丝毫未减。他们愉快地交谈着,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纯真的高中时光。

萧月兄深知,仅仅言语上的感激远远不够。为了报答老师当年的恩情,他给老师送去了500元钱。这500元钱,承载着他沉甸甸的感恩之情,是对老师当年无私帮助的一种回报。然而,他觉得还不够,当他得知老师在住房方面存在困难时,又四处奔走,多方协调,最终帮助老师分到了一套住房。那一刻,他心中的那份感恩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归宿。

萧月兄与秦老师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师生情缘的深厚与伟大。这种情感,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距离的阻隔,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珍贵。秦老师当年的举手之劳,成就了萧月兄的未来;而萧月兄多年后的感恩之举,则温暖了老师的晚年。这一段师生情,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成为一段令人动容、值得铭记的佳话。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