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家岭吹响的号角

  •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 发布日期:2021-08-20
  • 阅读次数:1676
  • 收藏:
  • 分享:

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城。

当晚,中共中央机关由凤凰山麓迁往小山村杨家岭。

1938年至1947年间,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机关先后在这里设立;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居住;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一声又一声胜利的号角在这里吹响——

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发起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吹响了新民主主义先进文化的号角;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全面抗战的伟大胜利。

时隔80多年,曾经的小山村已经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一批批寻访者来到杨家岭,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记忆,触摸历史痕迹,探寻杨家岭的红色故事,解读其中蕴含的“精神密码”——

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

8月2日,杨家岭革命旧址游人如织,青砖灰瓦的中央大礼堂顶端党旗高高飘扬。

一踏入礼堂,映入眼帘的便是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标语。礼堂中央,一排排简陋的条桌和木椅整齐排列,仿佛带人穿越回76年前那场振奋人心的大会……

那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大会。

1945年4月23日,伴随着雄壮的《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大会历时50天,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齐聚杨家岭。

这是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毛泽东向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任弼时、陈云、彭德怀等20多人作了大会发言。”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刘婷告诉记者,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系统总结了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弄清路线是非问题;规划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被载入史册。

“中共七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是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发展方针。在之后的4年里,中国人民在七大精神指引下,先后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然后又按照七大指引的方向,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告诉记者,七大准确地引导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新文艺道路的起点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办公厅前,有一张合照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打卡”。这是老一辈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摄于79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合影中,一张张笑脸朴素而灿烂,眼光无比坚定。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如期召开。130多名文艺工作者出席会议,共举行3次大会和多次小组讨论会。

“延安当时物质条件极其匮乏,印刷品都用自制的马兰纸,但此次会议的邀请函却是用粉红色的油光纸印制而成。”刘婷告诉记者,这足见毛泽东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

多次修改、几易其稿,历经一年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延安文艺座谈会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集中解决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及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走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根本道路的问题,推动了延安文艺界和全党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

新歌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眉户剧《夫妻识字》、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艺术家们纷纷走进工厂、深入农村,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一大批反映革命斗争、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等新主题、新题材、新人物的文艺作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告诉记者,“经历了历史实践的检验,延安文艺座谈会仍然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理论基石和指路明灯,在中国革命文艺史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

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1946年8月,在杨家岭窑洞外的小石桌旁,毛泽东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一趟延安之行,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被共产党领导人的民主、平等、清廉与简朴的作风所折服,他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在杨家岭的油灯下,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旧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排土窑洞,每一张老照片,都向我们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信仰和牺牲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从事讲解工作15年,完成阵地讲解6000余次,接待观众30余万人次,刘婷从未有过懈怠。

1961年3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已逝,热血长存,精神永存。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不知在杨家岭燃尽了多少根灯芯。来自山东的游客刘梦说:“我们从未忘记革命先辈的付出。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是他们指引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革命旧址就像是脚印,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从何而来。我们不但要做传播者,更要做践行者。”侯振龙告诉记者,杨家岭革命旧址会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让更多人了解当年延安的岁月,让从杨家岭吹响的号角声响彻天际……

(编辑 马雨辰)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