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主席对“实事求是”这个词做过多次阐述,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大礼堂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
1943年,为了给学员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将要竣工时,总觉得少点什么,有人提议在礼堂正面挂个题词。
大家想到请范文澜老先生。范老接受邀请后,试着写了几条,都觉得不太合适,连自己也不满意,于是提议去找毛主席。
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叫人拿来四张二尺见方的麻纸,秉笔沉思片刻,蘸墨挥毫,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题词拿回后,学校决定做成石刻,嵌在礼堂正门上方。字虽然凿好了,可惜手迹弄坏了,未能保留下来。
延安中央党校概貌
毛泽东为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题词
(注:档案照片由中央档案馆提供)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于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指务实的学风。毛泽东早年参加革命活动时,就非常重视了解实际情况,注意调查研究。他和蔡和森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一开始就把“真心求学,实意做事”作为选择会员的标准,后来又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奋斗的目标。
大革命时期,党内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众说纷纭。毛泽东没有简单地表态,而是深入湖南农村作了32天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当时党内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解决了中国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必须依靠农民的根本问题。这个报告就是实事求是的范例。
1929年,毛泽东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其中专门批判了主观主义问题,教育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1930年5月,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在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个命题。为了进一步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高级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党校师生为使题字免遭破坏,将四块石刻埋在地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小沟坪中央党校旧址上办起了延安师范学校,师生在建校劳动中又挖出了这四块珍贵的石刻。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这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注:延安红云平台转载时,个别地方文字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