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歌唱二小放牛郎》诞生记
日期:2019-12-16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程雪莉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秋日,驱车前往西柏坡采访。苍茫的群山在车窗外飞过,同车的记者打开手机里的微视频作品,一位沧桑老人哽咽着在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我听出这是年届九旬的史林山唱的,他几十年来为“二小哥”守墓,含着热泪一遍遍把歌声洒满山谷……

 

图片1.png

01

  那是2011年的夏天,为寻找平山团的老战士,我走进郁郁苍苍的滚龙沟。

  关于滚龙沟,有一段不凡的历史记载:这个小山村其实并不小,面积2.4万亩,沟壑纵横。其中有大沟7条,小沟37条。传说,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躲避追兵,从山上滚到沟里,小山村因此得名“滚龙沟”。滚龙沟又分为南滚龙沟和北滚龙沟,曾是党中央的后方机关《晋察冀日报》社和新华电台的驻地,曾流传着“轿顶伏击战”、“七进七出铧子尖”、“八匹骡子办报纸”等抗战故事。

  在沟口的一块牌子上,我看到这样的文字:

  王二小本名阎富华,1925年5月出生于平山县南滚龙沟村,村抗日儿童团团长。1941年9月16日,日寇向《晋察冀日报》编辑部和印刷厂所在地南滚龙沟发动突然袭击。当敌人走到铧子尖附近时,遇到了正在放牛的阎富华。敌人用刺刀逼问他八路军在什么地方,并让他带路。阎富华知道当时报社的战士们就在铧子尖四周的山上埋伏着,但是报社工作人员和附近山沟里几千名老百姓却还没有来得及转移。为了给转移争取充分的时间,他带着敌人从上午9点钟一直转到下午3点多钟,最后把敌人带到了二道泉山顶。当他想抱着一个日寇准备跳崖时,被另一个日寇用刺刀从后背刺死,摔落悬崖……

  沿着石砌的山间小路,我跟着史林山慢慢爬向二道泉山顶。史林山担任过南滚龙沟的党支部书记,言谈清晰洪亮,他边爬边讲“二小哥”。

  史林山说,阎富华在家排行老二,大家都叫他二小。二小家里很穷,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生活稍好一点儿,就总叫俺到他家吃饭。放牛时,他还经常在口袋里装块饼子给俺吃。俺俩形影不离,他就如同俺的亲二哥。

  自打《晋察冀日报》社驻扎在沟里,二小和儿童团员们主要的任务是送信。他们清楚地知道报社人员都住在哪家,直到今天,史林山张口就能说出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的警卫员和秘书的名字。

  有一天晚上,上级来电报,需马上给邓拓送去。邓拓住处离南滚龙沟有三四里地远,二小接受任务后,一个人拔腿就走。突然,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蹿出一匹狼,瞪着明晃晃的眼睛挡住路,二小不敢过去。战乱时期,狼吃死人上瘾,见了活人也不怕,有个村站岗的儿童团员就被一群狼给吃了。二小个头大一点儿,狼似乎有些犹豫。他趁机绕道爬上山坡一路飞奔,途中把两只鞋全跑丢了,腿上也被柴草山石划得血淋淋的。邓拓见了,心疼得让二小住下,天亮再走。二小说:“不,俺娘还惦记着俺呢。”邓拓就让他的秘书连夜把二小送了回来。

02

  爬上二道泉山顶,史林山回忆说:那段时间,鬼子为了找到报社,七进七出,来来回回搜查。出事那天,二小一看山上的消息树倒了,说:“五祥(俺的小名),你赶紧去报社报信。”俺起身就跑,马上又返身说:“二哥你呢?”二小说:“你别管俺,俺再看看鬼子朝哪个方向走。”他还嘱咐:“你报信后和大伙一起转移,不要回来了。”

  报社得到消息后,立即埋机器、收电线,准备转移。俺惦记着二小,就跑到对面的山崖上,往沟里看。恰好见二小带着鬼子正在山沟里绕弯子,绕来绕去就上了这个山顶。俺就在半山腰一个很浅的山洞里藏了起来,看见鬼子打二小,他不说话,光摇头。俺吓得不行,那么一大群鬼子啊,二小怕是活不了了。忽然见二小俯下身,想把前面的一个鬼子顶下悬崖,不想后面的鬼子察觉了,举起刺刀一下子把二小挑了下去。俺在洞里远远看着,不敢哭出声。当时,山谷里一片寂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没过多久,报社人员和乡亲们都转移了,鬼子只好垂头丧气地撤退了。

  傍晚,报社和村里人都赶来了,看到二小惨死,山谷里哭声一片。大伙找来擦地擦子(一种用荆条编织的农具),拉着二小,把他送回山下。

  埋二小的地方是一个树坑,大伙把坑往大里挖了挖,然后把他放进去,脸上盖了一个破褂子,身上盖了两块木板儿,堆了一个土堆,就这样草草安葬了俺二小哥……

  二小的父母悲痛欲绝。他们的大儿子患天花早亡,老三也很小就死了,现在就剩下二小这棵独苗,又被鬼子杀害。夫妇俩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很快相继去世。

  史林山讲到此处,神情异常悲凉。

03

  此刻,幽幽的山谷里白色的山花烂漫盛开,崖上崖下一片连着一片,看起来非常壮观。

  站在一座悬崖下,只见小小瀑布在轻轻地跌落,溪水叮咚作响。史林山用特有的带着方言的曲调,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声音一开始就有些颤抖,他极力忍着泪水,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时,竟哽咽不止,泪流满面,他说:“俺不能再唱下去了。”我的泪水也早已奔涌而出……

  为转移史林山的注意力,我提议继续爬山,去看崖顶二小的雕像。

  途中,史林山指着山崖,说:“二小就是从这里被挑下来的。那是秋天,水流比这要大。二小的鲜血染红了溪水。歌里唱的是染红了蓝蓝的天,不对!”

  当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传到两界峰村,住在这里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和作曲家劫夫,眼含热泪很快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于1942年元旦刊登在《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上。

  渐渐地,这首歌飞出滚龙沟,飞出晋察冀,飞进全国人民的心里,被经久地传唱着。1966年以前,每到9月16日王二小牺牲的日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播放这首歌来纪念他。

  下山时路过王二小墓地,史林山说,俺为自己活着感到幸福,为二小哥的死感到悲伤。俺这辈子的心愿就是看着把他的墓建起来,让二小哥不再睡在冰冷的树坑里。

  山里并没有其他的游客,我们下山后,山谷归于静寂,只有如泣如诉的歌声,在山谷里飘荡,飘荡……

  这首歌,让轰轰烈烈的抗战史页里最为悲惨而悲壮的一幕永远闪现,让诸多的小英雄永垂不朽!


   附 记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声世代传唱、家喻户晓。这首歌曲的创作原型是平山县的阎富华,似无争议。但在晋察冀、在太行山,曾有过许多像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也可以说,他是无数抗日小英雄的代名词。

(延安红云平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