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话说延安精神》第一集:“中央来了,今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日期:2021-11-10   来源:红云平台

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话说延安精神》一书,由马朝琦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陕西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梁星亮、马朝琦、王春泉、闫团结、张炜达等知名专家以及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陕西日报社等单位的多名作者,数易其稿、精益求精、集体攻关,历时近三年完成。每篇故事均取材延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史料详实、图文并茂,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至深的革命往事,生动展示了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与活力无限。有助于广大读者和听众,在全面、具体、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弘扬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40.webp.jpg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从前线回到了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瓦窑堡。他不顾鞍马劳顿,急切会见了刚刚从错误“肃反”中获释的陕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刘志丹。没等周恩来和刘志丹走近,毛泽东就迎出门外,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刘志丹的手,风趣地说:“我是来投奔你的呀!”他还亲切安慰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你们创造和保存了这块根据地,才使党中央有了落脚地。对一个革命者来说,坐牢也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休息。”这段温暖如春、情真意切的话语,让刘志丹难抑内心的感动。他眼含热泪,本着对党和中央的无限忠诚,坚定地说:“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挽救了陕北、挽救了我们。中央来了,今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01

相忍为党

毛泽东等多位党的领导人都曾高度评价西北革命根据地,认为它是土地革命后期“硕果仅存”并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提供了落脚点的重要根据地。然而,这块宝贵的根据地能够在风雨和磨难中保存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者们始终坚持了毫不动摇的革命信念,并在实践中坚决服从了党的统一领导。无论面对“左”倾错误领导者的种种非难,还是内部意见的分歧、对立,刘志丹他们都能以党的事业和革命大局为重,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组织纪律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保存了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领导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创建期间,刘志丹的正确主张多次被误解为“梢山主义”“土匪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为了维护党的权威和团结,确保军令畅通,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执行组织的决定。他勇敢顽强,多次面临险境、出生入死;他执着坚定,多次遭受排挤、打压、降职,依然痴心不改,保持着对党的绝对服从和高度自觉。

640.webp (1).jpg

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人合影

三嘉塬事件中,刘志丹费尽心力组建起来的武装力量,被其他红军无端缴枪并强行解散,战友被枪杀,自己也被缴械。异常悲愤之余,刘志丹并没有以武力和报复相对抗,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有效避免了红军队伍的内斗和分裂。错误“肃反”中,尽管事先获悉了抓捕自己的密令,但是,他毅然服从上级党组织的安排,严守党的纪律,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看到党的分裂和红军自相残杀。被扣押后,面对随时都可能被枪毙、活埋的危险,他泰然处之,教育和鼓舞其他同志:“我们死也不能说假话,黑云总遮不住太阳。”事后,李维汉曾评价说:“刘志丹有枪杆子、有群众,要干就起来了,那就打起内战了。他明知个人会有危险,但还是顾全大局,服从纪律。”

640.webp (2).jpg

在黄埔军校时的刘志丹

中央到达陕北并得知刘志丹被拘捕的消息后,当即要求陕北苏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并立即采取了制止和纠正“肃反”的紧急措施。

11月30日,中央召开了为刘志丹等平反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发言中,刘志丹以德报怨,他感人至深地说:“这次肃反是错误的,我们相信中央会弄清楚问题,正确处理的,我们也相信犯错误的同志会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一道奋斗。”其胸襟的宽广、对同志的宽容和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体现得非常具体、充分和生动。

02

对党忠贞不贰

初见毛泽东时,已临近冬至,刘志丹却发现主席脚穿一双旧单鞋。于是,他赶紧嘱咐妻子同桂荣,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手工缝制了一双棉鞋。面对崭新的棉鞋,毛泽东连声致谢,感激地说:“这下我的脚就享福喽。”

作为错误“肃反”的最大受害者,刘志丹在险遭杀害时,不仅没有动摇信仰,反而以更加深邃的眼光来思考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劝慰那些因蒙受不白之冤而愤愤不平的当地干部“不要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解决好”,告诫大家“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积极工作。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识大体顾大局。要绝对服从中央领导,听从中央调遣,要向中央红军学习,要加强团结”。当时,曾在西北革命根据地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的高岗,对组织上给他的安排很不满意,抱怨说“是流放去了,是苏武牧羊,不如出家去当和尚”。刘志丹闻讯后非常生气,毫不留情地对高岗进行了严厉批评。

640.webp (3).jpg

关中特区工作期间的习仲勋

1936年年初,时任党校三班主任的习仲勋,巧遇正奔赴东征前线的刘志丹。两位战友见面后,非常激动,急忙下马,握手并亲密交谈。刘志丹语重心长地说:“仲勋,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去,积极工作。后方的工作很重要,我们有了巩固的后方,前方才能打胜仗。你要带头做好地方工作。对此,习仲勋深表认同,并和刘志丹一起做那些对“肃反”还有各种不满情绪的战友们的工作。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陕北红军同中央红军团结得亲如一家,工作局面很快就焕然一新。周恩来当时常常对大家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貳,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1936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作战。刘志丹和宋任穷率领的红二十八军奉命担任侧翼。3月31日,刘志丹率部成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兴县境内,并摧毁罗峪口敌军指挥部,横扫黑峪口、康宁镇之敌。4月13日,在接到军委关于“相机消灭三交镇、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的命令后,刘志丹深感责任重大。他亲自观察地形,仔细分析敌情,严密部署战斗。第二天,他不顾昼夜不眠的疲劳,又全身心地投入指挥围攻三交镇的战斗中。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期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3岁。

03

真正的群众领袖

刘志丹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边区,全区军民无不伤心悲痛,大家都非常惋惜和想念这位杰出的共产党人和他们心目中亲密无比的“老刘”。习仲勋在回忆录中记述说:“三个月前我和他的那次告别,竟成了永诀。我们敬爱的刘志丹同志为国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那时我在陇东环县工作,噩耗传来,万分悲痛,许多同志都哭出了声。同志们告诉我,志丹同志牺牲时,衣袋里仅留下半截铅笔、两个烟头。他没有给后代留下遗产,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6年4月23日,周恩来亲视入殓,并代表党中央,代表尚在东征前线指挥战斗的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亲切慰问了刘志丹的家属。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隆重地举行了由周恩来亲自主持的追悼大会,数千名群众到会沉痛悼念刘志丹。在悼词中,周恩来高度评价刘志丹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英雄,他的英雄业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会后,刘志丹烈土的遗体由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护送并秘密安葬在瓦窑堡城南水沟坪山脚下。一个月后,为了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决定把他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640.webp (4).jpg

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

1943年,党和人民把刘志丹的遗骨迁回志丹县并修筑陵墓。毛泽东亲笔写了“刘志丹将军墓”的碑志,并写了一块“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碑石,称赞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后来,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动情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毛泽东也曾回忆说,刚到陕北,在对情况还不了解的时候,却发现当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巩固地坚持下来”,由此坚信刘志丹等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周恩来对刘志丹一直念念不忘,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多次称赞刘志丹的高尚品质,号召大家学习刘志丹的革命精神。1970年3月26日,在北京接见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代表时,周恩来称赞刘志丹像赣东北的方志敏、海陆丰的彭湃、广西的韦拔群一样,在当地人民中具有崇高的声望和威信,并深情地回忆道:“我和他东征到清涧时,群众听说刘志丹来了,都来看望他。其中,有个瞎子看不见,跑到窑洞里,摸他的手。这一点,我现在印象还很深刻。”

1973年6月,周恩来在陪同越南领导人到延安访问和参观时,曾反复叮嘱当地的相关负责人:“刘志丹是位很好的同志,陕北必须宣传刘志丹。”

链接: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书记处、西北局和党的领导人为刘志丹的题词:

志丹同志一生,对党抱无限忠诚,对敌人斗争沉着英勇坚定,对中华民族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有高度信心。

志丹同志是西北人民大众革命的旗帜、行动的指南针,是布尔什维克的光荣,全体党员应该向志丹同志学习,争取革命最后胜利,以慰英灵。

中共中央书记处

志丹同志献身革命,爱护人民,建党建军创造边区,坚持党的路线,奋斗十余年,艰苦备尝,至死不渝。他是西北人民领袖,是我布尔什维克党模范。全党同志都要向他学习,朝着他的方向继续努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中共西北局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