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木刻横匾见证苏区革命政权
日期:2023-02-17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吴青青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块珍贵的牌匾。该牌匾为青莲色漆木板,用行书横式阳刻有“苎园乡苏维埃政府”字样,古铜色漆描字。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牌匾油漆已脱落,色彩斑驳,但它却是苎园人民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拥军支前的有力见证,对研究闽西苏区政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苎园村是上杭古田镇西北方向的一个村落,与连城县庙前镇接壤。土地革命时期,苎园村属上杭北四区管辖。1928年11月底,福建省委候补书记罗明在上杭苏家坡主持召开北四区党员会议,传达党的“六大”精神。会上,时任闽西红7军第19师第58团团长傅柏翠汇报了北四区武装斗争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罗明充分肯定了北四区的武装斗争形势,传达了同闽西特委商定的闽西斗争的总策略,指示要尽快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并先行组编一个小型的骨干武装队伍,暂定名为红军教导队。

遵照指示,傅柏翠领导北四区人民逐步实施闽西斗争的总策略,从现有武装部队中挑选能坚持斗争的30余名青壮年组编教导队,并施以教育和训练。这支红军教导队在傅柏翠亲自率领下,经过几次战斗的锻炼,逐渐成长壮大,后来成为红军第59团编入红4军第4纵队的骨干力量。

1928年12月后,北四区整个区域连成一片,党的组织及农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团体陆续恢复。受北四区影响的相邻各区乡:北五区的古田荣屋、赖坊;北二区的白砂、朋背;连城县下南区的丰头、庙前;龙岩县的于庐、大河坑等地农民的革命热情被充分调动,逐步发展成秘密的革命组织,为后来的武装暴动,及进行土地革命打下一定基础。

1929年3月,红4军主力首次入闽,在长汀的长岭寨击溃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2混成旅,歼敌2000余人,乘胜攻占了长汀,给了闽西群众极大的鼓舞,推动了闽西革命形势的发展。上杭各区乡党组织和农会由秘密活动转向公开斗争,北四区各乡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3月下旬,苎园人民在张氏宗祠门前大坪宣布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推举随傅柏翠参加过蛟洋暴动的张耀轩为主席。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张氏宗祠。

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二次入闽,策动工农武装暴动,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20日清晨,红4军主力进抵汀江渡口水口后,毛泽东、朱德派前委委员宋裕和先行出发,将一封信送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告知红4军正向闽西纵深区域进发,特委须做好策应准备,并令其于22日赶到上杭蛟洋,商讨击退尾追入闽的赣军李文彬部之计;另一封信送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曾省吾等,要他们在5月21日赶到连城庙前,商量行动计划。

21日晚,毛泽东、朱德在庙前孔清祠接见应约前来与红4军联系的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曾省吾、傅柏翠等,在听取他们汇报关于杭、永、岩等闽西几个县的革命斗争形势和有关敌人的情况后,决定红4军暂时不去攻打长汀,而要乘敌不备,袭取龙岩,再见机行动;还指示曾省吾、傅柏翠做好后方敌情侦察和协同作战工作,蛟洋的地方武装须在苎园、烂石峡阻击尾追红4军之赣军李文彬部,拖住敌人,待攻克龙岩后,再将李文彬部引到永定歼灭之。

当天夜里,傅柏翠和曾省吾赶回苎园,星夜组织教导队、苏维埃政府负责人开展工作。5月22日,红4军经连城县庙前镇首次进入苎园村,苎园因此也成为“红4军入杭第一村”。此时,红军教导队已全副武装,发动当地群众300多人,扬旗列队,夹道欢迎红军。

看到如此热闹的场面,红4军指战员士气旺盛,迈着整齐的步伐,不断向欢迎队伍致谢。毛泽东没有骑马,他同指战员一样,身背米袋和雨伞走在队伍中,向群众频频招手致意。朱德在欢迎队伍前跳下马,踏上田埂向群众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鼓励大家加强团结,坚持斗争。部队作短暂停顿后,加快步伐继续向古田方向前进。

4军的到来,揭开了苎园人民投身伟大革命事业的序幕。此后,在苏维埃政府的带领下,苎园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古田会议前后,乡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支前,支援和配合红军作战。

1964至1965年间,在苎园贫农社员张上纯家,有人偶然发现天花板上放置的一块门扇,其上依稀有字迹。经擦拭辨认,原来是一块刻有“苎园乡苏维埃政府”字样的木牌匾。随后,这块珍贵的牌匾被收入古田会议纪念馆保管,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