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毛泽东同志在清涧李家塬讲拳头的故事
日期:2023-12-01   来源:清涧县延安精神研究会  作者:康浩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用他政治家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做出撤离延安英明决策,在陕北榆林大地留下许多光辉的足迹、扣人心弦的故事,至今在黄土地广为流传。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行军途中。.jpg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行军途中。

照片最前面的牵马人是王振海。毛泽东左右是他的两名警卫员,石国瑞和孙振国。孙振国的左边,走在毛泽东马后的是警卫排排长阎长林。阎长林后面戴着草帽的是张天义,也是一名警卫员。后面是江青已删。再后面是周恩来,也骑着马,他的警卫员是王还寿。

1947年3月21日傍晚,毛泽东率领党中央一行离开徐家沟,经过张家硷、老柳卜硷、刘家硷,行程20里,骑马沿川路赶21日晚 10时到达高家硷,住在村民高玉张家里。毛泽东在高家硷时,胡宗南飞机不停地侦察,在空中飞来飞去,幸亏清涧人民保护得好,敌人没有投炸弹,也没有打机关枪,是离开延安第一个安稳的地方,在水瓮上放块案板就开始办公,毛泽东在这儿工作三天三夜。为了稳住人心、军心,打击胡宗南军队嚣张气焰,1947年3月23日,毛泽东在高家硷亲自批准了彭德怀、习仲勋对青化砭的作战部署。    

当年毛泽东住大窑洞,李讷住小窑洞,毛泽东就是在高家硷这个窑洞里决定党中央帅旗飘扬在陕北高原。.jpg

当年毛泽东住大窑洞,李讷住小窑洞,毛泽东就是在高家硷这个窑洞里决定党中央帅旗飘扬在陕北高原。           

一天午后,毛泽东忙完公务,领着阎长林、石国瑞、孙振国、张天义等几个警卫员,从高玉张脑畔上走上去,来到方圆几十亩地的李家源登。当时春分已过,清明将临,正是大地解冻,百草萌发的季节。明媚的阳光,从湛蓝天空照耀下来,映照着起伏的山峦和辽阔的陕北高原田野,山山峁峁显得异常雄伟壮观。往年这时候,边区的老百姓该忙着出去春耕了,可现在,由于胡宗南的疯狂进犯,四下里都静悄悄的,山中空无一人,只有那不懂事的黑老瓦鸟呱呱乱叫,更加增添了紧张悲凉气氛。

清涧李家塬.jpg

清涧李家塬

毛泽东站在辽阔的李家源上,昂首举目,双手叉腰,把这里的山川草木眺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收回来,亲昵地看着身边的警卫员战士,关切地问大家:“这几天行军累不累?”    

“不累。”

从战士们的回答中,毛泽东听得出来,有的人语调不很欢快,这些年青的警卫员,简直是个“晴雨表”。打从撤出延安的那天晚上起,往日那种蹦蹦跳跳的欢乐劲就看不到了,连平常最爱说笑的张天义,也好像嘴里噙了颗核桃,不吭也不响了。毛泽东早就体察出来了,这些对党无限忠诚的战士,是舍不得离开党中央曾经居住过十年的延安啊!

毛泽东真是揣到他们心里去了。虽然撤离前经过多次动员,警卫员们又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和周副主席的亲切教诲,从道理上讲,对“离延安有延安,守延安失延安”的意义是明白的,但感情上对延安总是恋恋不舍。尤其是经过这几天的急行军,看到毛泽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更觉得没有保卫好毛泽东,没有尽到一个警卫战士应有的责任。他们哪里还有心情欢乐呢!毛泽东决定在这次散步中间和战士们谈一谈心,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简明扼要说明“离延安有延安,守延安失延安”的战略意义。

“撤出延安你高兴不高兴?”毛泽东笑着问张天义。

“这……”这可把小张给问窘了。说不高兴吧,这是毛泽东的英明战略决策;说高兴吧,心里明明还挽着疙瘩,实在不好回答。他避开了毛泽东那锋利而亲昵的目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毛泽东在山峁上坐了下来,招招手,让战士们也坐下来。几个警卫员都走过去,簇拥在毛泽东周围。

毛泽东爱抚地看着大家说:“国民党进攻延安,做了好长时间的准备,也搞了很多反动宣传,把内战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欺骗他的士兵来打我们,还要消灭我们。它做准备,我们也要做准备;它搞宣传,我们也搞宣传。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

说到这里,毛泽东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视了一圈,问道:“你们说,它来打我们,我们怎么办?”

对于蒋胡匪军侵犯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滔天罪行,警卫员战士早就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听到毛泽东这么一问。大家齐声回答说;“打!”

“对,要打!但是,但是怎么个打法呢?”毛泽东说着伸出了一只手握成拳头,打个比方说:“敌人打我们,好比用的是拳头,我们如果也用拳头这样硬碰——”毛泽东把另一只手也伸过来握成拳头,两只拳头往一起一顶,继续说:“搞不好,我们就要吃大亏。”

“那怎么办呢?”警卫员们又往毛泽东跟前凑了凑,伸长了脖子,张大了嘴巴,等待着毛泽东往下讲。

毛泽东把拳头往回一收,说:“我们先把拳头收回来,等敌人把拳头打过来,把手指伸开来,我们再把拳头打过去才有力量。”说着,毛泽东把一只拳头打出去,手指伸展开,把另一只拳头打在那只手的掌心上。为了使战士们理解得更深刻,毛泽东又把右手的指头伸展开来,用握成拳头的左手,在右手的指头上一个一个挨着往过点,边点边说:“这样,我们就能一个一个地把敌人的‘指头’敲掉。”    

毛泽东把避敌锋芒,诱敌深入,运用“蘑菇”战术,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思想,讲得如此浅显易懂,使战士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个警卫员学着毛泽东刚才的动作,把拳头收回来又打出去,嘿嘿嘿地笑着说:“用这种办法收拾胡宗南,真是太妙了!”说得大伙都哈哈大笑起来。

看到战士们的情绪活跃起来,毛泽东也高兴得笑了。停了一会儿,毛泽东又慢慢地说“撤出延安,不是咱们软了才撤。我们丢掉延安不要紧。我们丢掉延安就好比丢掉包袱一样。我们不仅丢延安,还可能丢一些地方,也就是丢更多的包袱。让敌人把这些包袱拾起来,背在身上。我们呢,丢掉了包袱好走路。等敌人把包袱捆在身上,想走走不动,想放又放不掉的时候,我们想打那里,就打那里。”

“拳头”“放包袱”的故事生动比喻,把战士们的心灵点得更亮堂了,大家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小张就像从一团迷雾中钻了出来,心里感到格外明亮。他好像看到了蒋介石的几百万人马,已经落在毛泽东的神机妙算之中。只见他忽地站了起来,对毛泽东说:“报告毛泽东,我现在回答您的问题:撤出延安我很高兴!让敌人气势汹汹地打进来吧,让胡儿子去背包袱吧,等他打进来占领陕北城市,把兵分散开,等他背包袱背不动的时候,我们把拳头打出去,把他的指头一个一个地剁掉!”他一边说,一边还用两只手比画哩。    

毛泽东看见战士们懂得了目前的形势,掌握了转战陕北的战略战术,点点头,站起身来,慈祥地笑了。

640.jpg

毛泽东在这里观察胡宗南部队进占延安城以后的基本动向,同时寻找拿一个延安换一个中国最佳方案。中共中央被迫撤离延安后,是留在陕北,还是前往华北,当时尚未最后作出决定。这个关乎中国革命重大生死问题一直在毛泽东脑海里抉择,在高家硷这几天平稳的日子里,面对清涧的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又紧靠黄河,防空打游击条件特别好,人民群众是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誓死保卫党中央。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在一代伟人脑海里酝酿形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必须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陕北地区地形险要,群众条件好,回旋地区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障。    

我们要争取更大的胜利,拿一个延安换一个中国,陕北的帅旗就不能倒,倒了就会失去民心。毛泽东为西北野战兵团在陕北这次战争中的整个作战行动定下了一个基调,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磨”字。就像当地老乡用磨碾米一样,陕北地方小,但沟壑纵横,地形险要,只要部队把敌军的鼻子牵上走,在陕北这盘石磨上磨,石碾上碾,就一定能把他几十万军队磨个稀巴烂。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