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红军桥 红军街 纪念碑
5万红军过城口留下的红色记忆
日期:2024-02-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夺 王达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永鹏

在广东仁化县城至城口镇的106国道旁,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巍巍矗立。85年前,就在纪念碑四周郁郁葱葱的山岭上,铜鼓岭阻击战爆发。这是红军长征入粤后最激烈的一次战斗,100多名红军指战员牺牲。

位于粤北仁化县东北部的城口镇,是湘粤边境的秦汉古镇,四面群山、地势险要、东西临河,有“扼粤湘驿道之咽喉,控南北商贾之要隘”之说,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1月初,红军长征从江西来到广东仁化,成功突破国民党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在城口镇作短暂的休整。

国民党独立警卫旅第三团占领铜鼓岭高地,修筑防御工事。1934年11月4日一早,铜鼓岭战役打响,担任外围阻击任务的红一军26团一部在敌军机枪的扫射下,浴血奋战,阻击敌军两天一夜,粉碎敌军增援城口的企图,为中央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占领高地的国民党军装备精良,为拿下铜鼓岭,红军战士迎着机枪向山上猛冲,一批倒下了、接着一批又冲上去,非常英勇。”家住铜鼓岭脚下的大水坝村村民王久军,自打懂事起,就经常听到村里长辈讲共产党部队和国民党军在满洞(当地人对铜鼓岭的称呼——记者注)打仗的故事,“国民党军有把‘水轮机关枪’,打完仗后,老百姓捡到剩下的弹壳,就有几箩筐。”

从11月2日来到城口,到9日离开,7天时间,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先后共有5万多名红军战士在此作短暂休整。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也曾于11月6日随军委纵队来到城口,并在萝卜坝的古戏台向红军战士宣传党的战略方针,鼓舞士气。

“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自己的军队……”如今,走在城口镇的街道上,仍能清楚地看到85年前红军写在墙壁上的宣传口号。“正龙街是红军的主要宿营地之一。”城口镇红色文化讲解员黄本洲介绍,那时候街两侧的民房都是木板做的,老百姓把自家门板卸下来,铺上稻草,做成简易担架来帮忙运送红军伤员。

5万红军过城口,给当地百姓留下深刻记忆。锦城温泉是城口镇内的天然温泉,水温四季恒温达60℃,含硫磺、碳酸及碱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纪律严明的红军指战员们不麻烦群众,就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城口锦城温泉里洗漱、沐浴,缓解了连日行军作战的疲劳。

城口镇东坑村村民蒙日娇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只陶瓷碗,那是当年爷爷蒙家财救治红军战士收到的“信物”。1934年冬,10多个身穿灰色军装,衣领佩红领章,头戴五星帽,背包上横着大刀的红军战士敲开了蒙家财家的门,送来了一位满身血迹的伤员。“我爷爷是村里的土郎中,懂得医人的方法,连夜打火把上山采挖外伤中草药,回来给红军伤员敷药疗伤。”蒙日娇说,这个受伤的红军战士在家里住了20多天,临走时留下了这只瓷碗作为纪念,表示革命胜利之后,一定会再回来。

“爷爷临终前把这只瓷碗传给了我妈妈,后来又传给了我。”如今蒙日娇也已经70多岁了,可这只瓷碗的主人却再也没有回来。尽管如此,蒙家几代人依然精心保管着这只“红军碗”,保存着对红军的记忆。

(编辑 时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