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克功案件》上映五年了,今年十月收到了黄克功案件受害人刘茜的弟弟董家伦教授给我的信。这位在甘肃农业大学的现年84岁的董教授给我的来信,令人意外而感动。
电影《黄克功案件》的编剧王兴东
作为电影《黄克功案件》的编剧,我在中央档案馆看到毛泽东给审判长雷经天的回信,最后强调:“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抚恤。”我阅读了两位书记员公审全程记录,“刘茜之家属”没有到场,也没有态度。可以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刘茜家属不可能参加延安的公审大会,甚至也不知刘茜的惨死经过。
真是没想到,兰州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展映,这位年过80岁的研究原子能农业的老教授董家伦和老伴李树真,专程来看这部电影,默然在观众席中泪流满面,看到二姐刘茜被害之后,胡耀邦作为公诉人执行起诉,雷经天主持公开审判,张闻天现场监督执法,最后是毛泽东来信。后来,他儿子董正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我。
作为“刘茜同志的家属”,无法出庭亲历延安高等法院的公正判决,而我们的电影向他们展示了当年审判的真实过程,电影尤如把他请到了公审现场。判决的结果,令他感动和感激之情,溢满肺腑,不知向谁表达,只好写信给我这个编剧了。
受害人家属写来感谢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王兴东老师:
您好!此刻执笔,百感交集。虽未与您晤面,却有相见恨晚之意。《黄克功案件》种种画面情境,自五年前观影后,一直闪回在我的生活中,尤其是每年清明、寒衣、除夕祭奠二姐之时,总要把您撰写的《黄克功案件》剧本摆放祭案正中。总觉得二姐在天之灵,已通读、已释怀。对您撰写此剧的精神之正达、文笔之洗练、细节之严谨、物观之准确,表示深深的敬意!
首先,作为党龄66年的老党员,我认为此剧正视历史,直面创痕,不掩饰、不躲避,不但还原了事件本来真相,而且抽丝剥茧,把82年前发生的“亲者痛、仇者快”的历史事件描述得如临其境,在电影里,我看到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能与史料对应,与历史吻合。记得五年前,当幼子、儿媳搀我和老伴去影院观看此片时,我是含泪看完的,并久久不愿离开……
我家原在山西,宗族庞杂,大姐董如月牺牲于抗战前线(中条山战役),二姐董秋月(化名刘茜)殒命于延河之畔,三姐董淑萍惨死于文革狱中。受出身所累,历经坎坷,但对中国共产党一直忠心追随,小家虽遇磨难,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百姓安危上从来力挽狂澜,砥砺前行,高瞻远瞩。黄克功案件的正确处理和电影的广泛播映,更加证明了我党对法律规范,对法制建设的信心与信念一以贯之,初心不改!
《黄克功案件》只是历史一瞬,因与我至亲相关,所以感怀颇多。观后心得一二,感受如下:一、真相还原严谨,演员表演真切。二、尊重历史本来,表叙正本清源。三、艺术加工合理,法制理念清晰。四、排除非议杂音,足以告慰逝者。五、警钟时刻长鸣,足以教育全党。近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大礼,更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有生之年能感受国家的巨变与前行,三生有幸,有生之年能感受民族的进步与强大,死亦无憾。
再次感谢您对《黄克功案件》剧本撰写的倾心倾力,希望您百忙之中能再次来兰州,能当面向您致谢!
董家伦敬呈
2019年10月4日
董家伦教授的来信,让我听到刘茜家属的声音:“小家虽遇磨难,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百姓安危上从来力挽狂澜,砥砺前行,高瞻远瞩。黄克功案件的正确处理和电影的广泛播映,更加证明了我党对法律规范,对法制建设的信心与信念一以贯之,初心不改!”这正是电影创作者的愿望,以人民为中心写作,以真情来讴歌党,不是概念化的表达而是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这部电影讴歌了党在延安时期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初衷,更好地以电影作品弘扬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布局。
影片《黄克功案件》剧照
董教授给编剧写信,深知万物得其本而生,一剧之本是首创。我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黄克功案件》是中国法治史绕不过去的经典案例,在法学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黄克功案件》是我党依法治军、不忘初心的历史佐证。最近中央政法委将《黄克功案件》评选为70年70部优秀政法题材影视作品之一。
董家伦教授的信,鞭策我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电影创作,以经典案例为根据,以真情实感为依据,以创作精品为凭据,为法治中国留下时代的证据。
王兴东 于2019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延安红云平台编辑部转载自《今日头条》,标题有变动,图片后加;红云专家组党效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