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攀龙书院:井冈山斗争历史的见证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抬头望,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熟悉的旋律传颂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茅坪。茅坪,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湘赣两省边界,原属宁冈县,现归井冈山市所辖。据《宁冈县志》记载,从元代起就有村民在此繁衍生息。由于大山阻隔,村民们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贫乐道的生活。
攀龙书院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村南路口,始建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依山傍水,绿树掩映。取名“攀龙”,一说是为纪念明末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所建,以彰显书院注重理学和崇尚气节;一说是为祈望学子人才辈出,跳越龙门。书院是一幢三层土木结构楼房,主体建筑坐西南、朝东北。整个建筑有1个楼阁,2间厅堂,3个天井,25间教室,廓房布局紧凑,合理实用,具有江南建筑通风透光、排水防潮而又美观大方的特色。清末,科举废除,书院停办。
1919年8月,地方士绅黄应庚、谢生春等人筹措资金,修葺校舍,于书院内开办攀龙国民学校,就读学子有30余人。1921年后,因局势动荡,学校停办。兵荒马乱之际,从永新辍学回乡的袁文才,受中国共产党影响,投身革命,于1926年在攀龙书院内创办了县内第一所红色学校——文治小学,招收学生60余名。攀龙书院历经沧桑,也未能出过先人祈望跃入龙门的进士。然而这座小小的书院,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却有过流金岁月,从古色书院到红色遗存,不断注入红色基因。
工农革命军的第一个“家”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落脚茅坪。宁静的茅坪成为当时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茅坪的每一幢老屋都留下了革命者的奋斗足迹,承载着井冈山斗争的苦难辉煌。毛泽东入住八角楼,从此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攀龙书院,同样充满了红色传奇。
毛泽东引兵井冈之后,多次以前敌委员会书记名义向江西、湖南两省省委报告边界的情况,并“建议组织边界的特委”。1928年5月20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中共前敌委员会是湘赣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是边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前委和边界特委办公机构,就曾经设在攀龙书院的三楼。毛泽东曾在攀龙书院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对敌斗争。1928年夏,边界特委机关从攀龙书院迁至茨坪北山脚下。
井冈山斗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攀龙书院在井冈山斗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它是红军医院的摇篮。毛泽东率部进驻茅坪时,面临一系列困难,特别是秋收起义部队一路征战,伤病员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治,伤病员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宁冈县党组织和袁文才的帮助下,毛泽东委派卫生队党代表何长工在攀龙书院一、二层创办了茅坪后方医院。这是红军的第一所医院。用何长工的说法:“这是我军第一个后方留守处。”医院由曹嵘任院长,赵仲发任党代表,有三四名医生,几名看护,连同担架员约20来人。设医务室、看护排、担架排、事务排,可收治伤病员40至50人。到11月份又增加了3名中医。
由于地处偏僻,加上敌人严密封锁,医院设备简陋,药品奇缺,尤其是西药极少。曾在茅坪红军医院看护班工作过的肖明后来回忆道:医院的药材十分缺乏,虽然各地党组织想方设法冲破重重困难,把升汞(治枪伤用)、碘片等西药送到根据地,但总是不够用。因此医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和附近的群众上山采草药,我当时采药把附近的山头都爬遍了。曾因伤在茅坪医院住过两次院的张宗逊清楚地记得当年接受治疗的情形: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很差,没有消毒品和麻醉药品,就用纱布或棉花塞进伤口里,用竹子(像织毛衣的针)往里捅。这种换药的方法,实在痛得很。能够搞到一点碘片冲上开水消毒,那是最好的办法了。
毛泽东非常关心医院的工作,他要求医院“土、洋结合”,发挥土郎中、中草药的优势。毛泽东、朱德等经常到医院看望伤病员。并把群众送的慰问品,如鸡蛋、红糖等转送给伤病员。缴获的战利品,凡可吃可用的,如罐头、毛毯等,都挑最好的送往医院。
茅坪的群众给予了医院大力支持和帮助,因病房不够,他们把伤病员接到家里,像对待亲人一样细心照顾和护理。老乡们还经常给医院送来一些南瓜、茄子、萝卜、笋干、衣被和中草药等。逢年过节,群众还会给医院送来猪肉、鸡、鸭、鱼等食品。妇女还替伤病员洗衣、打草鞋、做布鞋。医院也免费给老百姓治病。军帮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在医院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尽管医院的条件如此艰苦,医院毕竟给伤病员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治疗、休养场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多数伤病员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得以重返战场。
井冈山斗争历史的见证
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部队扩大,伤病员增多,茅坪医院已满足不了需要。1928年11月,上至毛泽东、朱德,下至战士、伤病员,每人自愿捐点“伙食尾子”,在小井创建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医院,有病床500余张,取名“红光医院”,后来,改为小井红军医院。1929年1月,为粉碎敌人“会剿”,朱毛红军主力向赣南进军,茅坪医院解散。部分医务人员随主力红军转移,剩下的医务人员和伤病员合并到小井红军医院,同红军留守部队坚守井冈山。2月初,井冈山失守,小井红军医院150余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惨遭国民党反动派屠杀。而随主力红军到达赣南瑞金的医护人员,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攀龙书院作为井冈山斗争历史的见证,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告诫大家说:“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1972年11月,邓小平来到茅坪,他在攀龙书院看到红军医院的艰苦条件时,感慨地说:“革命的胜利是靠他们流血奋斗换来的,来之不易呀!”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考察井冈山时强调:“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再也不会缺医少药、愁吃愁穿了,但艰苦奋斗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