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鏖战大年初一
图为大柏地战斗旧址。
资料图片
1933年夏,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瑞金各区、乡间奔走调研。重过大柏地时,看到前村土墙上弹痕累累,毛泽东回忆起1929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这天,同朱德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消灭国民党军第5师第15旅两个团的胜利战斗,有感而作《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抚今追昔,这场让毛泽东难忘的战斗,便是著名的大柏地战斗。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5军第4、第5纵队和军部直属队七八百人在新城与红4军会合。两军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
1929年1月1日,湘赣两省“会剿”军总指挥部集中6个旅约3万人的兵力,策划分5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随着红军力量不断扩大,井冈山的经济状况变得十分紧张。红军衣履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无法到远处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
为研究和确定打破国民党军“会剿”、解决经济给养困难的对策,1月4日至7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红4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共青团特委、红4军和红5军军委以及边界各县县委联席会议,传达和讨论刚收到的中共六大决议案,并针对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困难情况,研究分析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和部署。会议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方针: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4军第30团和第32团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4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及军直属队出击赣南,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同时吸引国民党军“会剿”兵力,以解井冈山之围。
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4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及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从井冈山的茨坪和小行洲出发,向赣南进军。途中,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联名发布由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中指出红军的宗旨是: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同时,还颁布了《共产党宣言》,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提出十大政纲。
湘赣“会剿”军代总指挥何键得知红4军主力出动的消息后,立刻从“会剿”红军的5路人马中抽调第1路和第5路共4个旅,前往大汾、左安等地堵击,并尾追红军南下。同时,部署其余3路兵力“进剿”井冈山。寒冬腊月,一场大雪过后,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4军采取打圈子的游击战术,避强击弱,沿粤赣边界向东转移。
趁国民党“会剿”部队还没有合围,红4军每天行军五六十里路,在遂川大汾,歼灭国民党守军一个营,突破了封锁线。沿途,部队得到扩充,后经上犹、崇义县境继续南行,击溃沿途的地主武装,进占没有国民党正规军设防的大庾(今大余)县城。进入县城后,红4军立即开展群众工作,但仅停留两三天后,国民党军便尾追而至。
24日,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红4军依据大庾城东北高地,迎击国民党军第7师第21旅3个团的进攻。由于当地没有群众组织,红军事先没有得到情报,仓促应战,遭到失利。红军乘夜色撤出战斗,但敌人穷追不舍。毛泽东在给中央报告中说道:“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为了摆脱敌人,红4军平均日行九十里以上,辗转于粤赣边界地区,战胜了天寒地冻、山路崎岖、衣单粮缺等困难。红军将士一边行军作战,一边沿途做群众工作,帮助各地建立中共党组织和秘密工会、农会。
1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抵达安远县的鹤子圩,与中共安远县委取得联系,获悉国民党“追剿”军分左、中、右三路企图合击红军。革命情势十分危急,毛泽东、朱德率部离开安远,向寻乌的吉潭、项山一带前进。1月底,红4军主力在赣粤闽边界的寻乌县圳下村宿营,拂晓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师第15旅偷袭。突围时,毛泽东和朱德曾被敌人打散,分别带领军直属机关突围。
毛泽东、朱德会合后,率领部队以每日四五十公里的速度强行军。时值隆冬,沿途人烟稀少,红军穿着单衣,穿行在天寒地冻的崇山峻岭之间。2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到达闽粤赣三省交界的罗福嶂山区,召开了中共红4军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和总结进军赣南以来的经验。红4军在近1个月间,脱离根据地游击作战,无法保证粮食、被服和人力的补充,伤病员难以安置,更缺乏当地群众的密切支援。红4军前委经过充分讨论,“到罗福嶂后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决定往东固。”
东固地区,是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独立第4团的根据地。红军要积蓄和发展力量,还是要建立根据地,依托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会议刚开完,中共寻乌党组织负责人古柏前来通报,“追剿”军第15旅正在包围罗福嶂。毛泽东同朱德率部撤离险境,沿闽赣边境经福建武平折向江西会昌、瑞金境内行动。
2月9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4军军部、独立营和特务营抵达瑞金北部距县城约60里的大柏地山区。大柏地在瑞金以北,有一条十余里长的峡谷,山高林密,具备打伏击战的地理优势。这时,国民党军第21旅第42团和第34旅第68团已前出于都,第21旅第41团在会昌停止不前,战斗力较弱的第15旅第29、第30团孤军冒进,继续追击红4军主力。
10日,农历大年初一。清晨,朱德下令部队继续前进,担任前卫的红31团第3营指战员要求打一仗,打垮尾追敌军。毛泽东、朱德采纳指战员的意见,立即召开中共前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敌“追剿”兵力仅为国民党第15旅2个团,态势颇为孤立,可以利用大柏地南北走向的十余里长的峡谷地形优势,打伏击战。红4军前委决定立即作出战斗部署:主力埋伏在瑞金以北大柏地谷地两侧求歼灭该敌,一个营在隘前警戒,负责将敌诱进伏击区。10日15时,国民党军第15旅2个团进至大柏地以南隘前时,与红4军警戒分队接触,警戒分队边打边退,将敌人诱进“口袋阵”底部,东、西侧伏兵向后迂回出击,扎住“袋口”。
当晚,红4军完成对敌包围,并以夜战、近战进击敌军。尽管红军弹药缺乏、体力疲惫、兵力较少,仍然浴血奋战,拿起刺刀、石头、枪托等同敌人顽强作战。朱德带队冲在前头,毛泽东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翌日,红军继续进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战至正午,将敌军两个团大部歼灭。这一仗,红军俘敌正副团长以下800余人,缴获步枪800余支、重机关枪6挺和大量子弹。
大柏地战斗的胜利,是红4军主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初步扭转了红4军主力下山后的被动局面,使赣南党和群众受到很大鼓舞。陈毅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红4军初到大柏地时,由于当地群众对红军不了解,几乎都跑到山上躲起来。红4军一路挨饿受寒,官兵体能不支,虽然打了胜仗,吃饭仍是问题。红4军遵循“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能动用群众的财物。毛泽东、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批准各部可以向群众家里借用粮、油、菜等。同时,要求留下借条,并张贴布告,说明日后一定偿还。
毛泽东十分重视取信于民。50多天后,当红4军第二次路过大柏地时,他命令军需处按借条向老百姓赔还银圆,只能多给,不许少付。当地百姓收到红军送来的银圆,又惊又喜,纷纷赞扬:“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一样,借条兑现,说话算数。”红4军借粮还银圆的做法,在当地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