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48万封来信”研究项目启动
破解雷锋精神永恒的密码
日期:2022-03-22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高爽 王钢

原标题:“48万封来信”研究项目在我省启动

破解雷锋精神永恒的密码


60年,48万封来信,因为一个人,因为感动,因为崇敬,更因一份共同的信仰!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60周年,2月27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一个名为“48万封来信”的研究项目已经在我省启动。这是对60年来雷锋班收到的48万封来信的首次系统性挖掘、整理和研究,其成果必将为雷锋精神的研究开拓出一方崭新阵地,对新时代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发挥重要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采访中,“48万封来信”研究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英明回忆起第一次在雷锋旅看到这些来信的情景,那份震撼溢于言表:“这些信件装满了一排又一排的柜子,除了用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写成的外,还有用外国文字写成的,甚至还有盲文信。它们厚度不同,形式各异,有着鲜明的年代印迹。我们小心地翻开每一封信,读着信上充满真情实感的话语,感受到雷锋精神深刻地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课题组意识到,这48万封信承载着巨大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传播价值,弥足珍贵。尽管信件被用心地保管,但在岁月的磨砺下,许多信笺已发黄变脆、字迹模糊,到了启动抢救性保护的时候。

这一项目,将对所有来信逐封进行数字化处理、电子化保存,并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经初步梳理发现,从时间上看,给雷锋班写信有三个明显的高峰期,一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后,二是在改革开放后,三是新时代以来。特别是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雷锋的新一轮热潮,雷锋班收到的信件短短几年间就达到上万封。对这个时间段的来信运用知识图谱方法进行检索,发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榜样”“道路”“伟大复兴”“奉献”“传承”等词是高频词,映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抚顺雷锋学院特聘研究员周道海曾是雷锋旅的一员,一直致力于挖掘这些信件背后的故事。他对记者说:“如果说中国人民谱写了一部学习雷锋精神的壮阔历史,那么这几十万封书信便是这段历史的明证。时代需要雷锋,人民呼唤雷锋,雷锋精神一直是鼓舞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英明说,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重要策源地。深入发掘、保护、研究这48万封来信是新时代赋予辽宁的责任,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理论工程。创新性地用好这一研究成果、用好雷锋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将为辽宁打造新时代学雷锋新高地、传播雷锋精神新阵地提供坚强支撑,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