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的干部教育早期开拓者罗亦农
在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的推动下,党中央和上海区委从1926年10月开始,组织上海工人进行武装起义。第一、第二次起义遭到失败。接着,党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合组成起义最高指挥机关——特别委员会,由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等任委员,周恩来任起义总指挥。在他们直接领导下,上海工人于1927年3月21日成功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党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8页
上海市龙华路2591号,坐落着一处中西样式的建筑,这里是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也曾是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魔窟。94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罗亦农从这里走向刑场,慷慨就义,时年26岁,成为中国共产党牺牲的第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
“训练自己成为忠实、实干、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
罗亦农,原名罗善扬,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19年夏,17岁的罗亦农不顾父母反对,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上海求学。通过《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周刊等进步刊物,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书籍,并认识了被誉为“思想界明星”的陈独秀。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外国语学社学习。罗亦农在外国语学社学习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成为首批团员,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21年春,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罗亦农与刘少奇、任弼时等一起远赴苏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简称东方大学),校内专设“中国班”,罗亦农是编入中国班的第一批学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东方大学中国班开始建立党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旅莫斯科支部,由东方大学总支部领导。1921年冬,罗亦农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罗亦农组织能力出众,在同学中威信高,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介绍刘少奇加入中国共产党。罗亦农在中共旅莫支部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阐述了旅俄的目的:“为的是来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经验)及训练自己成为忠实、实干、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
1921年7月,罗亦农、刘少奇、任弼时等东方大学的学生受邀轮流列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三大和少共国际二大等重要会议。次年1月,罗亦农与瞿秋白一道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党的干部教育的早期开拓者
大革命风起云涌,第一次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中共中央急需大批信念坚定、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回国开展革命工作。罗亦农于1925年3月回国,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出席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会后,奉命留在广州,担任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教育培训干部日益紧迫。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首次提出设立党校教育培养人才。党的四大再次强调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中共北方区委兼地委向中央提出成立一所党校,并派一位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较高的同志负责。1925年10月,中央批准中共北方区委创办党校,派罗亦农主持党校工作。
罗亦农与李大钊、赵世炎等人共同拟定了北方区委党校课程和教学计划,他亲自讲授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世界革命史等课程。党校开学后的第二天,罗亦农就住进位于北京新街口蒋养房胡同的这所四合院内,与学员们共同学习生活。为避免反动军警发现,党校对外公开名称是“北京职业补习学校”。罗亦农急切地希望能把在苏俄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青年学员。
同年12月,北方区委党校第一期60多名学员正式结业,回到各地开展革命工作。由于罗亦农被中央调到上海,加之党校存在暴露的危险,就停止了办学。尽管北方区委党校培训班只举办了一期,但却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干部,对各地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1926年初,罗亦农出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局面,中央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罗亦农到上海工作后,曾在区委机关秘密举办训练班,培训骨干100余人,并迅速恢复、扩大党组织,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同年夏,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央江浙区委决定,罗亦农兼任上海军事委员会主任。1927年3月,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下,再次举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胜利。起义的胜利,充分彰显了党的强大组织力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顽强战斗精神。
1927年5月,罗亦农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调到武汉工作,任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负责领导中部五省的工农革命暴动和党务工作。同年11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中央组织局,罗亦农出任主任,并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同年底,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央所在地工作。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不幸在上海公共租界戈登路(今江宁路)望志里被捕,在狱中他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他还深情勉励妻子李哲时,“灵其有知将永远拥抱你,望你学我之所学以慰我”。烈士的短短遗言是留给妻子永远的温情,也是对中国革命的期许。
同月18日,反动派把他引渡到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关押在陆军监狱署。敌人对他多次审讯,无论是严刑拷打,还是官禄利诱,都丝毫不能动摇罗亦农的意志。21日下午,上海龙华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如临大敌。罗亦农身穿整齐的灰色哔叽长袍、直贡呢马褂,神情自若,从容步入刑场。
罗亦农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发表专文悼念罗亦农,“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他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模楷”。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