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件珍贵的马褡子
在西柏坡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件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使用过的马褡子。这件马褡子长147厘米、宽76厘米,上有大小两个口袋。马褡子质地为粗布,原本是灰色的,历经岁月洗礼已经发白,上面还有几块用细细的针脚缝上去的补丁。
马褡子的保存者是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的卫士长李银桥。在转战陕北途中,李银桥是毛泽东的卫士。2003年10月14日,李银桥夫妇将马褡子无偿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并深情讲述了这件马褡子的来历。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25万余人进攻陕甘宁边区,而在陕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不足3万人,敌我兵力悬殊。3月18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
毛泽东转战陕北所走之地沟壑纵横、山峁林立,地理环境异常艰险。在行军转战的日子里,这件在延安制作的马褡子一直被毛泽东随身携带。当时,他常用的书籍、资料、地图以及生活用品等都装在里面。行军之余,毛泽东常常从马褡子里取出书来阅读。李银桥还清楚记得当时毛主席读书的情景,那沉着投入的神情,仿佛全然忘了身处敌人围追堵截的险恶环境中。
从撤离延安到东渡黄河的近一年时间里,西北人民野战军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为西北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小河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来解决,从过去这一年的战绩来看是有可能的。在神泉堡,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称,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郑重向中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在杨家沟,毛泽东向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提交《目前形势与任务》的书面报告,提出了党在新的形势下军事、土改、政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行动纲领和政策,为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做了充分准备。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从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5月下旬,到达西柏坡。在西柏坡相对安定的环境中,马褡子“退休”了,李银桥的妻子将上面的破洞缝补好后收了起来。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李银桥将这件马褡子也带到北平。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