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遵义:而今迈步从头越
日期:2019-06-18 15:54:20         文章来源:《党建》杂志

5d8c1002dd7fb.jpg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刊、党建网将继续陆续推出从老区发展看国家巨变的主题报道。

遵义,古称播州,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西南出海要道,全域纳入长江经济带,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

在历史的印记里,1935年,红军长征在遵义转战3个多月,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出神入化的四渡赤水、荡气回肠的《忆秦娥·娄山关》都发生在这里,为这片红色热土铸造了一座座永恒丰碑、镌刻了一段光荣历史。特别是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书写了“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壮丽篇章,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革命圣地遵义正以美丽的生态之城、兴旺的发展之城、光荣的红色之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变迁——敢教日月换新天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砥砺前行。

初夏时节,漫步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两岸、凤凰山下、遵义会议会址内外,白鹭齐飞,游人如织;湿地公园、白鹭湖畔,天鹅展翅,市民熙攘;科技馆、美术馆、奥体中心里,青少年尽享科技艺术魅力,展现矫健身姿。风光隽秀、满目青翠,好一座山水相望、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之城。

在新蒲新区,遵义大学城建成投用,一批优质教育资源陆续进驻。5家三级医疗机构齐聚新区,黔北老街、林达美食街等商业街区琳琅满目。以遵义市软件园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在这里落地开花。来自遵义市务川自治县、仁怀市320多户138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户,也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他们居住的幸福社区六号小区,已成为配套齐全、洁净优美、服务完善、安全便利、人文和谐的温馨家园。

短短十年间,遵义市新蒲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发展成为遵义市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创、医疗康养、文化体育和金融商务“五个中心”。老遵义人记忆中“巴掌大”的城区,已经形成了200万人口的城市框架,正朝着500万人口中心城区迈进。城镇化率达到53%,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2%,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模范环保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18张国家级名片。

70年春风化雨,70年春华秋实。红色遵义勇于创新求变,坚持改革开放,一直赶超跨越。

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遵义市湄潭县率先实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均衡减负、户户受益”等写入了中央文件;2001年发端于遵义市余庆县的“四在农家”创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成功样板。2018年,遵义全市经济总量突破3千亿元大关,经济增速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全省,经济总量位居黔川渝非省会城市第一位。

回望来路,弹指一挥七十载,遵义迈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攻克一座又一座堡垒,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70年实践充分证明:贫穷落后不是革命老区的固有标签,流淌红色基因的遵义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新时代击楫中流、勇立潮头。

5d8c102300e15.jpg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鸟瞰  胡志刚摄

奔小康——不破楼兰誓不还

一栋栋特色鲜明的黔北民居散落山水间,干净整洁;宽敞油亮的通村公路上,新能源汽车穿梭于土坝、花茂、苟坝三个村庄之间;苟坝会议会址、陶艺街上,人来人往。青山绿水处,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红色记忆……

花茂村地处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曾是一个沉寂无名的贫困村,过去甚至有3000多人在外靠务工生活。“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考察,深情寄语广大干部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后,花茂村依托苟坝会议会址、田园风光等发展起了“乡愁经济”。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让原本穷乡僻壤的花茂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8年,花茂村接待游客达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超过5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7万元。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感恩奋进,自强不息,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主动担当,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经过36年的艰苦奋斗,硬是凿出了9000多米的“生命渠”,被誉为“当代愚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老红军李光,30多年宣讲革命传统,捐款60多万元帮助1700多名贫困学生,就是要为山区的孩子斩断穷根、播撒希望。习水县教育局干部徐先文、余庆县龙溪镇小河村支部副书记杨正清、湄潭县岩坪村委会主任王正文、市总工会年仅25岁的干部徐梅,都牺牲在他们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的扶贫路上。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遵义市以突破、攻克、强渡、飞夺、翻越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已成功实现7个县脱贫摘帽退出、82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9万。到今年年底,遵义将实现非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已脱贫摘帽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猛攻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跟党走——阔步迈向新时代

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底色。

从清晨到日暮,遵义会议会址门前合影留念的游客总是一拨接着一拨:有抱小孩的,有手挽爱人胳膊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他们中有本地的老乡,更多的是从百里、千里之外赶来参观革命圣地的游客。

从红军街到娄山关,从四渡赤水纪念馆到土城古镇,豪迈的入党誓词时常在耳边响起,动人心弦的红色故事在反复传颂。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每一幅图片史料都蕴含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

对遵义的干部群众来说,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早已浸入骨髓、融入血脉。遵义提出,要深入研究红色历史、挖掘红色资源、唱响红色声音,推动红色文化与教育培训、旅游发展、文艺创作深度融合,打造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

近年来,遵义市打造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遵义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1964文化创意园、仁怀茅台旅游综合体、赤水旅游度假区、余庆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等30余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创建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4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6个。遵义会议纪念馆等13个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先后推出《遵义会议》《领袖1935》《不朽长征魂》等一批红色精品力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刚刚杀青,《花繁叶茂》正在拍摄创作中。2018年,遵义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501.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7.3亿元,红色旅游品牌声名远播。

70年,于历史,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于遵义,沧桑巨变,尽显芳华。革命老区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00万遵义儿女,正坚定必成之心,汇聚磅礴之力,创未有之业,为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作者:郑礼志单位:遵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