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
1月1日 中、苏、美、英等国在华盛顿发表《二十六国公约》,即《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签约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保证不单独与其停战或媾和。
同日 日军第11集团军第3师等部向长沙发起攻击,守军第10军顽强抵抗。
1月2日 第五战区为策应第九战区长沙会战,以第24、第189师组成挺进纵队,向武汉进击,后袭击随县(今随州)、孝感,攻占祁家湾、横店等车站。2月2日,撤回。
1月3日 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等区域)经美、中两国政府商定宣告正式成立,蒋介石任中国战区统帅。5日,蒋介石就职。
1月4日 第九战区调集14个军约30万人,将敌诱至长沙地区后,以10个军发起反击。入夜,日军不支,向东北方面突围,中国军队跟踪追击。至16日,日军退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同日 日军南方军第15集团军先遣支队(1个大队)由泰缅边境网蒂蓬侵入缅甸,进行侦察,主力于20日由麦索侵入缅甸。
1月12日 蒋介石任命蒋鼎文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月16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及晋西北联防军政治部,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兼任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及联防军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兼任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第120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任联防军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同时决定撤销留守兵团政治部。
1月26日 八路军总部向全军公布《精兵办法》。规定战斗部队团以上直属队人员与战斗人员应为1 : 7; 团以下直属队人员与战斗人员应为1 : 5。
2月1日 晋察冀军区开始进行精简整编,紧缩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撤销冀察热辽挺进军番号。将部队编为主力军、地方军、自卫军(不脱产)三级。
2月2日 日军第1集团军指挥第36师和独立混成第4旅主力,以及第110师、独立混成第1旅及伪军各一部共1.2万余人,奔袭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太行区北部的桐峪、洪水、王家峪。同日,日军第41师及第36师各一部共7000余人,奔袭驻唐城、郭道地区的太岳军区领导机关。
2月3日 日军第1集团军独立混成第3旅由三岔堡、五寨、西马坊出动,先后奔袭石佛河、保德、岢岚,合击晋西北军区部队。三次扑空后,进行分区“清剿”。晋西北军区部队对日伪军展开伏击、袭击,至3月4日,迫使日伪军撤离。
2月5日 日军第1集团军独立混成第16旅由马坊、王狮、普明出动,奔袭驻兴县之晋西北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连续扑空后,转为分区“扫荡”。晋西北军区第358旅主力转至外线后,在界河口、二十里铺之间,破击岚县至兴县的日伪军交通线,迫使日军于3月4日撤离。
2月7日 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戴尼斯,在重庆发表声明,欢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月10日 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督林里资哥、英印军总司令A. 哈特莱会谈中印运输问题。18日,达成《中印运输协定》。
2月12日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作战负伤,被俘殉国。
2月14日 中国政府令第5集团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自此,由第5、第6、第66军共10万余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第1路,陆续进入缅甸,支援英军对日军作战。
2月21日 日军第1集团军第41师由沁水、浮山、府城(今安泽)等地分19路向唐村、孔潍、东峪地区合击,企图围歼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主力。在合击时,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61军主力,亦参与日军进攻。第129师第386、第212旅以一部在三岔河阻击日、伪、顽军,予其以有力打击,主力转至合围圈外,在东峪以北之关爷岭,歼日伪军200余人。至28日,日军第41师结束对太岳地区的“扫荡”。
2月26日 日军第1集团军第36师由黎城地区出动,对太行南部之平顺地区“扫荡”。太行军区部队主力在烟驮村、虹梯关、老马岭等地,不断予日伪军以打击,迫使其于3月2日从平顺撤退。太行、太岳、晋西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经月余奋战,至3月上旬结束春季反“扫荡”作战。共作战600余次,歼日伪军4000余人。
3月6日 蒋介石在重庆接见由美国荐任之中国战区参谋长J. W. 史迪威中将,听取其汇报奉命来华所负之任务。派其指挥入缅中国远征军。
3月8日 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一部抵缅甸东吁,次日接替英缅第1师防务。
同日 日军第13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5000余人,由东台、如东等地出动,对苏中抗日根据地南通地区进行“扫荡”。新四军第1师主力在三仓镇、丰利击溃日伪军的“扫荡”。
3月16日 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未到职)、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
3月18日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前哨部队在缅甸彪关以南20干米之大桥,与日军第15集团军第55师一部发生激战。滇缅路作战开始。次日,前哨部队撤至彪关设伏,歼进攻日军1个营大部。
3月20日 侵缅日军第55师主力向东吁发起攻击。远征军第200师坚守至29日撤出战斗。
3月25日 日军第12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7000余人,开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牙山地区进行“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留一部在内线袭扰打击日伪军,主力转至外线,从侧后打击日伪军。战至4月15日,歼日伪军1700余人,迫使其撤回据点。
3月29日 国民政府公布《国家总动员法》,共32条。主旨是在战时集中运用全国之人力、物力,以加强国防力量,贯彻抗战目的。
3月30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第四期 “治安强化运动”,为期两个半月。主要是在占领区内加紧推行保甲制度和配给制度,在根据地边沿增修碉堡、公路,封锁沟墙,企图压缩根据地,扩大和巩固占领区。
4月1日 日第27师主力、独立混成第15旅和伪治安军各一部,共3万余人,在关东军、伪满洲国军各一部配合下,对冀东等地抗日根据地展开春季大“扫荡”。晋察冀军区冀东部队,以一部留在内线开展游击战,消耗、迟滞、疲惫日伪军,主力及时突破封锁,越过长城,转至热河南部地区。下旬,逼近承德,破击锦(州)承(德)铁路、承(德)兴(城)公路,摧毁大量伪组织,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内线部队的反“扫荡”作战。6月10日,日伪军寻歼冀东部队主力落空,遂结束“扫荡”。
4月6日 防守茂奇的远征军第6军暂编第55师的阵地,被日军第15集团军第56师突破,遂向北撤退。
4月8日 根据4月2日中国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中印航空协定》,美机试航开通“驼峰航线”。由此,成为西南地区获得外援(主要是军援)物资的唯一航线。
4月18日 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仁安羌被日军围攻的英缅军第1师和英装甲兵第7旅。激战一夜,击退日军第33师一部,解救出英缅军7000余人,记者、传教士等500余人。
同日 蒋介石任命罗卓英接替卫立煌为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
4月23日 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在菏泽、定陶地区率6000余人降日,后被南京伪政府任命为第2方面军总司令。
4月25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10师、独立混成第15旅各一部,共4000余人,分别对北岳区的易县刘家台、管头一带和平山县慈峪、南甸等地进行"扫荡"。当地军民奋起反击,将敌击退。27日,日军结束“扫荡”。
4月29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1.2万余人,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冀南军区领导机关和主力大部突出重围。日伪军随后转入“清剿”,5月7日结束“扫荡”。
同日 腊戍失陷。30日,中国远征军主力由曼德勒附近西渡伊洛瓦底江,再向八莫、密支那方向后撤回国;东线部队东渡萨尔温江,向云南车里(今景洪)撤退。5月1日,曼德勒陷落。
5月1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4个师和2个独立混成旅各一部,连同伪军共5万余人,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史称“五一大‘扫荡’”。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程子华和中共冀中区委书记黄敬,指挥主力军、地方军共3万余人,在友邻军区部队配合下,采取以一部在内线与日军周旋,主力转至外线的作战方针,进行反“扫荡”。
5月6日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平安村(属山西乡宁县)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集团军司令官岩松义雄、参谋长花谷正、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就其降日问题进行会谈,未果。
5月11日 "扫荡"冀中根据地之日伪军,开始在封锁圈内反复进行“梳篦扫荡”、“拉网扫荡”、“抉剔清剿”。冀中军区留在内线的部队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袭击日军交通线,打击小股日伪军,转至外线的部队袭击了大城、文安、新镇、安国等20余座城镇。
5月13日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休养期间,由高岗代)、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林枫为副政治委员(后谭政)。辖八路军第120师、八路军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炮兵团等部。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在延安正式成立。
5月14日 日军第1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700余人,从山西岚县东村镇、寨子村等据点出动,奔袭兴县,企图围歼晋西北军区机关。17日,占领兴县空县城,遂即撤退。18日,晋西北军区部队在萧家洼西南高地歼日军一部,次日在田家会将其大部歼灭。
同日 夜,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13、第11集团军共7个师、4个独立混成旅、5个支队、1个飞行团、1个独立飞行队约9.6万人,沿浙赣铁路发起“浙赣作战”。是日,第13集团军主力从奉化、上虞、绍兴、萧山等地向天台、永康、金华、建德一线攻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4个集团军、4个军另1个师,共约26万人,在第九战区3个军约5万人配合下,与日军展开浙赣会战。
5月15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集团军一部3万余人,对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部队。是日,第1集团军一部7000余人,奔袭、合围驻东峪、马壁之太岳军区机关和部队。太岳军区机关和部队及时向北转移,并袭扰临(汾)屯(留)公路上的据点,使日军合围扑空,后方交通线又受威胁。19日,日军一部转向太行北部地区;另一部遭打击后,于28日撤至浮山、府城(今安泽)。太岳区“扫荡”遂告结束。
5月17日 冈村宁次通告阎锡山,废除1941年9月11日签订的《基本协定》、《停战协定》,日军将采取“自由行动”。后日军对阎部采取分化瓦解等手段,诱降了一批官兵。
5月19日 日军第1集团军一部2.5万余人,由平汉铁路石家庄至安阳段和正太铁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另一部从太岳南部地区北上,开始对太行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
5月22日 远征军第6军暂编第55师由缅甸和榜地区撤至云南车里。25日,第56军新编第38师(欠1个团)由缅甸仁安羌地区抵印度因帕尔。
5月23日 第11集团军向侵占怒江西岸腾冲、龙陵地区的日军发起反击。战至31日,奉命撤回东岸固守。至此,滇西地区中日双方军队形成隔江对峙态势。
5月25日 “扫荡”太行北部地区的日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向南艾铺地区发起攻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第385旅一部掩护下,分别向西、北、南3个方向突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部队突围中,于十字岭殉国。
5月26日 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与日军作战负重伤,不治殉国。
5月27日 日军第13集团军一部绕过金华攻占龙游。次日,第三战区第10集团军一部被迫放弃金华、兰溪,转至北山。
5月31日 日军第11集团军以2个师另4个支队由南昌地区向鹰潭、临川、樟树攻击。第三战区第100军一部在抚河右岸抗击;第九战区3个军分向临川、崇仁、丰城驰援。
同日 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由缅甸东枝经西保、八莫撤回云南泸水。
6月2日 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订《中美两国政府关于适用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法案所认可及规定之互相援助以执行抵抗侵略战争之原则之协定》,简称《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或《租借协定》。
6月3日 日军第13集团军集中主力向衢州发起总攻。第三战区令第86军(欠1个师)坚守衢州;战区主力撤至铁路两侧山区相机歼敌。第86军战至6日夜,向南突出重围。7日,日军陷衢州。
6月9日 日军第1集团军一部1.2万余人,由邯(郸)长(治)公路沿线、清漳河两岸地区出动,“扫荡”太行南部地区,企图合击八路军第129师师部,未果,遂于19日撤退。至此,太岳、太行区历时38天的反“扫荡”作战结束,共歼敌3000余人。
6月12日 在五一反“扫荡”中,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第27团被日伪军3000余人包围在南宫、威县间的史掌村,激战终日,毙日伪军200余人,于夜间转移。至此,冀中根据地被日伪军分割,大部队行动极为困难,主力奉命转至冀南、太行、太岳根据地。至6月底,日军主力收缩于主要城镇,反“扫荡”作战亦随之结束。历时2个月的反“扫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冀中军区部队也受到较大损失,人民群众伤亡、被掳达5万余人,根据地绝大部分变为游击区。
6月14日 日军第13集团军主力占上饶。16日起,转入以破坏机场、拆迁铁路、掠夺物资为中心的“驻扎作战”。
6月16日 日军第11集团军一部攻鹰潭、贵溪;一部在崇仁、宜黄、临川、南城等地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激战。
6月29日 蒋介石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二路,将远征军撤至印度的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1月,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J. W. 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集中在加尔各答西北之兰姆加训练。
7月1日 日军第11、第13集团军各一部由弋阳、上饶对进,在横峰会合,打通浙赣铁路。
7月4日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宣告解散。该队飞机、人员编入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C. L. 陈纳德准将任指挥官,隶属美军第10航空队。
同日 第九战区部队击退日军第11集团军南侵军,一部克宜黄,8日克南城、崇仁。
7月7日 第三战区撤至浙赣铁路两侧,主力相继发动局部反击,是日收复新登,15日克桐庐,19日克建德。
7月9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及伪军各一部共9000余人,对平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留1个团在内线袭击日伪军,机关率主力跳出合围圈,转到外线。
7月21日 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第5师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7月23日 远征军第5军军部、新编第22师由缅甸曼德勒经英多、新背洋撤至印度迪布鲁加尔。
7月29日 日军驻蒙军一部1.3万余人,对绥远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绥察行政公署、绥中专员公署、大青山骑兵支队留少数干部和部队坚持当地斗争,大部跳出合围圈转至绥南蛮汗山一带,后又转至晋西北偏关地区。11月中旬,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沦为敌占区或游击区。
8月1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政治委员为黎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王建安、政治部主任为江华。辖鲁中、鲁南、清河、胶东军区,滨海独立军分区和第5旅。
同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7师等部和伪军一部,共1.3万余人,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迁安、卢龙、滦县、丰润地区进行“扫荡”。第13军分区再次分散活动,寻机歼敌。至月底,共毙伤俘日伪军90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离,反“扫荡”作战结束。
8月3日 “扫荡”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再次回到平北根据地中心区,寻找平北军分区主力。分区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作战。日伪军寻找不到目标,遂实行“驻地清剿”。平北军分区部队乘其分散之机,适时集中予以打击。月底,日伪军撤离平北区,反“扫荡”作战亦告结束。
8月12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集团军以2个独立混成旅合击驻守莒县以东坪头地区的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部。于学忠部在日军未达成合围前撤往沂水。21日,日军于沂水东北之唐山合击得逞,于学忠部损失2500余人。
8月15日 日军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停止浙江作战命令》,留1个师守金华、武义、东阳;留另1个师守新昌、奉化,其余各部于9月30日前撤回原驻地。第三、第九战区的部队跟踪追击,至9月底,除金华、武义及其东北地区外,浙赣铁路沿线基本收复。浙赣会战结束。此役,日军死伤1.7万余人,非战斗减员为死伤人员的2倍。
8月17日 远征军第5军第96师等部由缅甸曼德勒经孟拱、葡萄撤回云南剑川。
9月15日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与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对外称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萧劲光任联防军副司令员,张经武任参谋长。联防军直辖第120师兼晋绥军区(晋绥军区由晋西北军区改称)和留守兵团各部队。
9月17日 新疆省主席盛世才以“阴谋暴动”罪名,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陈潭秋及毛泽民等人软禁。后将陈潭秋、毛泽民等秘密杀害。
同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7师等部和伪军各一部,在关东军等部配合下,开始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西部地区进行“扫荡”。先为切断抗日军民的内外线联络,从马兰峪至建昌营沿长城内侧制造宽20~30千米,长百余千米的无人区;构筑包围遵化、迁安、沙河驿、丰润地区长约200千米隔断壕(封锁沟)为骨干的千余千米的封锁沟网,后在分割区内逐村逐户搜捕抗日党政工作人员和分散活动的武装部队。第13军分区留地方部队一部坚持内线斗争,主力部队转至热(河)南和滦(河)东地区打击、牵制敌人,策应内线斗争。
9月18日 东北抗日救国会、东北抗日联军第1、第2、 第3路指挥部联名发表《“九一八”十一周年纪念告东北人民书》。
9月27日 日军第12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万余人,由朝城(今属莘县)、寿张(今属阳谷县)、郓城、濮阳等地出动,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濮(县)范(县)观(城)地区合围。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等部,乘日伪军未达成合围,迅速转至合围圈外。日伪军合围扑空后,于10月2日转向东平湖西之昆山、张秋地区合围,再次扑空后,转为“驻地清剿”。10月5日撤出根据地中心区。
同月 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司令员由贺龙兼任,政治委员由关向应兼任,副司令员为续范亭,副政治委员为林枫,参谋长为周士第,政治部主任为甘泗淇。仍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10月8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第五期“治安强化运动”,以“灭共”为主,进一步扩大、巩固治安区,采取军、官、会(维持会)、民和日侨总动员,政治欺骗与军事镇压相结合推行运动。至12月10日结束。
10月10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第12集团军开始进行“治强战”,即全面“扫荡”,企图消灭华北地区中国守军。第1集团军一部“扫荡”驻守中条山之第二战区游击纵队。 第12集团军一部“扫荡”山东抗日根据地益都、博山地区。
10月20日 日军第1集团军集中1.6万余人“扫荡”太行北部地区和太岳北部地区。八路军太行、太岳军区采取内线坚持斗争与外线出击相结合,主力军、地方军与游击队相结合,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迫使日伪军于11月12日、18日分别撤离太行、太岳根据地。
10月27日 日军第12集团军集中1.5万余人“扫荡”沂蒙山区根据地,山东军区机关分路突出重围。至11月11日,日伪军撤离沂蒙山区。
11月3日 八路军山东军区教导第2旅在滨海区发动反“蚕食”斗争。至7日,克据点16处,歼灭伪军800余人。
11月14日 日军第13集团军及伪军各一部,共6000余人,由宿迁、淮阴(今淮安市主城区)、泗县出动,“扫荡”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半城、青阳(今泗洪)等地。新四军第4师留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就地坚持游击战,主力跳出合围圈向敌侧翼和后方进击,内外线紧密配合作战。至12月16日,歼灭日伪军770余人,拔除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据点多处,迫使日伪军撤离根据地。
11月15日 日军第13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5000余人,从南新安(今灌南)、涟水、淮阴、泗阳、沭阳出动,向驻小胡庄、陈圩、张圩之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部队合围。新四军第3师以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在内线坚持斗争,主力和淮海区领导机关转至灌云东北。经过1个月的反“扫荡”作战,歼敌500余人,但根据地被日伪军分割成数块,加重了淮海区敌后抗战的困难。
11月19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集团军及伪军各一部,共2万余人,采取“拉网”战术,由青岛至烟台公路向东推进,“扫荡”胶东抗日根据地牙山、马石山地区。胶东军区机关、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分区坚持斗争。至24日,大部突出重围,向濒海地区转移。25日,“扫荡”胶东的日伪军攻占马石山,将未转移出去的500多名群众全部杀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
11月28日 “扫荡”胶东的日伪军调整部署,于牟平、海阳一线展开,继续往东向文登、荣成推进,并以20余艘舰艇封锁海岸,企图聚歼胶东军区机关、部队于濒海地区。胶东军区留少数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在内线坚持斗争,军区机关和部队主力乘敌之隙,掉头西进,使日伪军聚歼计划破产。
同月 中共太岳区委和太岳军区成立13个游击集团,对侵占沁源县城及其周围阎寨、交口等地的日伪军展开围困战,使日伪军的交通不断遭到破坏,补给十分困难。至1945年4月,迫使日伪军逃离,围困战结束。在两年半的围困战中,沁源军民共歼日伪军4000余人。
12月16日 日军第11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万余人,由平汉铁路广水至花园段、河(口)汉(口)公路河口至长轩岭一线,分14路向鄂豫皖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大悟山分进合击。新四军第5师留2个营与地方武装结合,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分散游击牵制日伪军。领导机关和部队共8000余人,分17路向安陆、应山、黄安(今红安)、黄陂地区转移,18日胜利突出重围。随即向平汉铁路、河汉公路沿线日伪军据点攻击。18日黃昏,日伪军被迫向平汉铁路、黄(安)麻(城)公路撤退。此次反“扫荡”共歼日伪军200余人。
12月18日 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塚田攻等一行11人,乘飞机由南京返汉口,在安徽太湖县上空被中国军队炮火击落。日军第11、第13集团军各一部到大别山南部进行搜索救援,并对中国第五战区大别山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3年1月中旬,撤回原驻地。
编辑: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