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政行文
调查研究当备好三面“镜子”
日期:2019-12-09 10:19:53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阳明

近日,有基层干部反映,不久前一个调查组到村里调研,既没有事前通知,也没有拍照留痕,直接深入现场“开方”、“抓药”,这样的调查研究值得点赞。

调查研究是掌握实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各级机关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也是领导干部从事管理工作的必备手段。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调查研究停留在“转转、看看、坐坐、聊聊”,只愿“走捷径”、“抄近道”,患上了调研“虚浮症”。

比如,事前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通气的“预约式”调研;“客随主便”跟着“剧本”走的“盆景式”调研;只谈成绩、不说缺点,上下级皆大欢喜的“歌德式”调研;不分析问题,提不出解决办法的“脱节式”调研;根据调研报告量身定制问卷,再到基层找例证的“逆向式调研”……凡此种种,听到的是加工过的违心话,看到的是包装过的“盆景”,得到的是过滤的“注水数据”,让调研沦为“打打卡”、“走走秀”。

时下,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下基层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真正让调研成为体察民情、洞悉民意、了解实情、引导决策、解决问题的“窗口”,就要备好“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三面“镜子”,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

用“望远镜”选课题。欲治其病,先把其脉。要把问题导向作为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准解决什么问题,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侧重点,没有轻重缓急,成为“没头乱飞的嗡嗡苍蝇”。要在调研之前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拟定提纲,备好功课,做到心里明、家底清,才不会乱射飞镖、依葫芦画瓢。

用“放大镜”找问题。调研不是“打卡”、“走秀”,不是走马观花的“走走看看”,不是“听听汇报拍拍手”这么简单,切不可当看客、游客。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一线,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既要“跳出麻雀看麻雀”,摸清其框架全貌和外延边界,理清大致轮廓;又要匍匐身子“坐在麻雀里面细查”,辨明其内部结构和肌理情况,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挖到问题症结。

用“显微镜”开处方。调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要用好“显微镜”,对获取的原始资料认真分析,合理研判,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工作措施,解决棘手的难题、拿下烫手的山芋、啃下难啃的硬骨头。

(原载《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22期)

编辑: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