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作出重大安排。去年8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指南,既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宏观性的理论指导,又指明了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意见》中把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全面领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紧紧抓住了党的领导这一主线,确保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价值导向前行提供了根本保证。
根据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的历史特点,党的领导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组织领导、思想领导、作风领导等传统领导方式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同时也是领导党,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理应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领导方式方法也要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随着新时代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问题也在出现新的变化,存在不少有待提升与改进之处,如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等等。思政课建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都面临着改革创新考验;教育背景的日益复杂化和教育对象的日益多元化,对思政课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由于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教学方法也亟须作出新的调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增强顶层设计,对于思政课建设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谋划,深刻体现了党对思政课建设在新时代的新认识以及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总体而言,党对思政课的领导,由以前宏观理念上的领导,转变为全面领导。这既是党的领导的时代创新之需,也是思政课本身带来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的自我超越。《意见》对思政课教学科研如何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所进行的理念革新和制度创新,不但对思政课建设本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加强党的领导经验的探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意见》是新时代党对思政课建设发挥全面领导作用的纲领性文献,应该切实贯彻实施。
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思政课建设理应由地方党委肩负主体责任。以前,思政课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科研问题,属于业务建设范畴,思政课建设在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中位置并不突出,党委的主体责任并没有像在其他政治工作中那样被予以明确要求。这次《意见》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在具体制度建设上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一次课。各地要把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可以说,《意见》对地方党委与思政课建设的关系作出上述制度安排,既赋予了地方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权力,也明确了具体职责,体现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效地把思政课建设融入了地方党委的常态化工作。
《意见》明确规定,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两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充分利用有利的时空条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考评体系的设置上不断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这些具体的制度安排,为高校思政课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组织保证条件,也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支持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对高校党委如何参与思政课建设给予了明确的方法论指引。这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制度建设,在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的有效参与,必将对未来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发挥“领头羊”作用。
思政课建设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党的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放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整体布局中予以谋划,在整个教育体系的设置中予以谋划,在人才成长的各个历史阶段予以谋划,以形成体系化的思政课建设体系。《意见》明确提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在思政课的配套制度建设上,《意见》也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安排,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保证思政课管理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思政课的分量,改进考评标准。《意见》将多年摸索出的经验予以制度化,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从《意见》上述规定来看,思政课建设既强调顶层设计的体系化,又强调思政课建设效果考评机制的体系化,同时强调整合各种参与思政课建设力量的体系化。尤其可以看到,《意见》用大的历史观来谋划思政课建设实践,力图形成历史中的思政课教育观和思政课教育中的历史观相互依存的思政课建设思想体系。
总之,在党的全方位一体化领导格局下,《意见》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行动指南,必将开辟出更加辉煌的思政课建设新时代。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宋学勤
(本文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19GJJB0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