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用中国精神汇聚起最终战胜疫情的磅礴伟力
日期:2020-02-24 10:10:16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闫文浩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专家学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面对疫情,自然科学紧急攻关、创新进取,社科理论工作者则以笔为援、抗击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求本院老师密切关注疫情,深入学习研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发声,积极作为,深入分析战胜疫情的中国方案、中国优势和中国力量,以学科专业优势担负起参与疫情防控的特殊使命。

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 ,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弘扬中国精神以凝聚人心,践行中国精神以汇聚力量,是我们走向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是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与显著精神标识。中国精神扎根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传统中,承接于近代百年苦难辉煌的岁月里,同时也延展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上。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基本内容,是民族追求的基本信仰与时代要求基本内涵的双向互动。因而,中国精神又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价值取向的高度统一。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要清醒看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毋庸置疑,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已经到了最吃劲最关键的时候,越是这样就越不能放松,也就越需要打起精神、咬紧牙关、鼓足干劲。弘扬中国精神以凝聚人心,践行中国精神以汇聚力量,是当前防控抗击疫情过程中巩固前期成果、共克实时之艰、走向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精神动力。

在弘扬中国精神中筑牢为民爱民精神的思想基础

中国精神源自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国精神体现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为民爱民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不懈坚守。在这次防控疫情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从党中央的统筹安排到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从“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医疗救治到“米袋子”“菜篮子”省长市长负责制的供应链保障,从生理疾病防治到心理危机调适,都体现的是中国精神中民本思想的最朴素信仰和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同时,这种信仰和追求又有力激发了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实现了真正依靠人民来打赢这场战“疫”的战略挺进。

因此,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防控抗“疫”过程中真挚热爱人民、充分相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切实依靠人民,从而构筑起牢不可破的强大人民阵线。

在弘扬中国精神中坚守科学理性精神的思维前提

战胜疫情,必须有科学精神的支撑,必须有理性思维的引导和前瞻性预判。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十六字方针中,科学防治是根本的途径和手段。“科学防治”,一方面强调了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的相信与依靠,尤其是对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肯定与应用,强调了充分借助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医学技术、传统中医药等来实现对病例的迅速确诊、对病毒的有效遏制、对患者的及时治疗。就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科学防治”还要求从思维方式的层面来加以把握,即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统筹安排,在辩证思维中把握规律、在问题导向中找到症结、在底线思维中预判形势,从而增强施策的精准性、全面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另外,还要用实事求是、理性客观等精神正确看待疫情的发展变化,不传谣不信谣,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民心安宁。

在弘扬中国精神中激发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精神的强大动力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任何松劲和懈怠都有可能让无数人的努力功亏一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因此,这里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解决,更需要心理精神层面的激励与鼓舞。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在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身就包括精神气质和意志品质的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冗杂,而且还面临着极高的生命危险。这样更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以勤劳来化解工作难题、以勇敢抵挡病魔肆虐,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同时,还要进一步在医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志愿服务等方面着力激发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疫情发生以来,从病毒DNA序列的公布到疫情源头的追溯,从新型医药的研发与试验到网格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转,全学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在不断迸发。我们相信越来越多创新产品、创新措施在各个领域的出现,一定能够成为防控疫情的强大力量。

在弘扬中国精神中夯实法治精神的坚实保障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严格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法治的思维指导防控,用法治的行为应对疫情,坚决把防控疫情的各项行为举措和政策措施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来,实现防控工作的制度化和长效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在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方面、在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在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处罚程序方面、在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方面等,都要加大力度、通过法律法规和法治体系来构建防控疫情的强大保障。同时还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作为开展具体工作的认识论基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此外,还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在法治的刚性约束和情怀的柔性抚恤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