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重创仍在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报告称,各国为控制疫情而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使世界陷入“大封锁”状态。IMF因此预测,2020年全球增长率下降到-3%,这使“大封锁”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IMF的189个成员国中,102个国家正在向该组织寻求援助,史无前例。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意见》的出台,既彰显中国高举全球化旗帜的气度风范,亦是敢于在困难时刻迎接更大挑战的自信的投射。《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以实现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即提出的“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期待和愿景。
要素市场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
转变发展方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引发质量变革。按照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朴素定义,生产要素就是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东西。现在看来,主要包括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概而言之,生产要素主要分为人力资本要素和非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要素,技术、知识、管理可以纳入人力资本要素,土地、资本、数据等可以纳入物质资本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功不可没,而于今多面临瓶颈约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得过往依靠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红利退去,实体经济转型不够导致高杠杆风险堆积;独生子女政策诱致数十年来国民储蓄率高居全球,资本边际收益日下,已是学界共识;资源过量开采引发生态环境触及底线,保护生态这一发展的“生命线”已是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关键处,在于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根本要求,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
市场的最大功能是发现价格,如果要素价格统一由某一主体(人或机构)决定,那么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计划经济的彻底失败,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市场的力量。如果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则市场不是完整的,而是局部的、割裂的,由此局部的割裂的市场所决定的价格必定是扭曲的,扭曲的价格这一温床所滋生的市场寻租规模的扩张会极大损害经济社会的公平公正,其对创新的阻碍也是显而易见。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眼中的经济的“创造性毁灭”以及创新性发展,无不由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而起。《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要素市场化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
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实现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将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产业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转移,从而提高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要素实现了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生产要素向更高效率的产业部门流动,推动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共同提高,由此为区域经济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红利,推进区域经济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要素市场化之所以能够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原因就在于随着市场化、自由化而来的各类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意见》的出台并实施,其本身就意味着大量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祛除。
此次疫情导致国内大量中小微企业倒闭,一方面是需求端的急剧萎缩所致,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由于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严重缺失引发交易成本(如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产业结构长期无法自然升级进而陷入一种产业结构的长期“低端化”。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总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难是主因,要素市场化条件下,不存在要素“贵”的问题。《意见》提出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是极其积极的信号。借此抗“疫”时机,为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应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一定幅度提高居民储蓄利率的基础之上,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降准降息必须有提升存款利率之举措相配合,庶几无经济滞胀之虞。
《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特别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还要不断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尤其要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对那些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以及相关的保荐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严刑峻法,绝不姑息。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要素市场化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
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紧要处在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达致动力变革之目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是推进制度创新。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万千市场创新主体。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特别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把储蓄率和投资率对经济起飞的影响看得极为重要。在经典的索罗模型中,只要保证资本积累,所有的国家无论其初始的人均收入存在多大差异,都最终会趋于收敛,但全球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则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内生性,试图摆脱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技术创新的黑匣子难题。但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所指出的:“我们列出的因素(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不是增长的原因,这些是增长本身。”新近兴起的以阿西莫格鲁为代表的制度增长学派认为,以规则、规章、法律和经济政策等为代表的制度,是经济增长和跨国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能够从根本上影响投资对技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激励。
要素市场化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辅之以完善产权制度,努力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构建一个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是创新型企业,要素市场化之所以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在于实现了生产要素面前人人平等。不是通过不平等竞争,要素价格的双轨制等,来实现企业的超额利润,而是在竞争公平的氛围之下,企业通过自身的力量竞争生产要素,配置生产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
《意见》针对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求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等。其意义不仅是能够保障农村居民和村集体合理收益,更重要的是给企业直接参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激励甚大。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