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
日期:2020-05-14 09:37:08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管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丰富精神食粮的新期待、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文化高质量供给,以精品奉献人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建设角度,创造性地提出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这对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经济政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相伴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就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政策旨归,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发创新引领与创新驱动,为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这是回应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是对人民更多文化精品需求与期待的有力回应,充分体现了文化经济政策的鲜明人民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逐步实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文化精品力作的社会期待值越来越高,文化市场对高端文化产品的供给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依然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品牌更是匮乏。公共文化服务事关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如何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切实提升文化民生保障水平,是新时代文化领域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关键所在。完善新时代的文化经济政策,就是要围绕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生产传播机制,引导与激励文化生产主体创作生产出反映现实和人民生活的优秀产品,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效促进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这是顺应文化建设新规律的必然选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使命的重要举措。但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民生诉求既要符合历史规律,也要契合产业发展逻辑,文化产业发展是否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与规律,是否准确把握了现阶段文化建设的逻辑脉络,决定了其最终的现实成效。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进入了从短缺到富余新的历史阶段,中低端文化产品充斥市场与高质量文化产品短缺的并存局面,正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文化领域的突出反映。这一矛盾成为制约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影响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一初心使命的实现,亟需通过科学的文化经济政策加以调整完善。当前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必须从“速度优势”“体量优势”转向“效益优势”“质量优势”,把焦点聚焦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供给高质量保障上。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经济政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显著特征。现阶段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逻辑起点,这既是新时代文化经济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适应当下文化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

这是适应文化新业态发展的因应之策。文化发展从速度和体量优势向效益和质量优势转化,是文化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面对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新趋势,文化发展面临着传统文化产业转型与新兴文化业态拓展等时代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前者反映出社会发展整体转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文化领域构成的外在环境,后者体现了文化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作出发展方式、路径调整的自身诉求。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商业经营模式变革,也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还日益刷新着文化发展的现实版图。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生物工程快速发展,催生了移动媒体、网络游戏、电子竞赛、科幻文艺等新兴文化产业,纳米等材料技术、3D打印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极大拓展了现代设计、现代造物的发展空间,这一系列发展趋势推动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经营模式和消费体验发生根本性变革,大大拓展了文化新业态发展空间。文化发展进入了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奇、风格更加多元、模式更加多样的崭新时代,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外来交织可以成为创新发展方向;根植当代鲜活的社会实践、面向宇宙空间的自由幻想,也可以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这些新趋势新特征决定了文化经济政策必须适应新变化,把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贯穿于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是时代赋予文化建设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顺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环境、条件、任务新变化,推动文化经济政策完善,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坚持两效统一,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主旋律、正能量主基调,为实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提供制度保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于文化产品具有多重价值属性决定的。优秀文化产品在引领时代风尚、提振人民精神、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即便经济效益不大,也依然有其独特现实作用,这是由文化产品所承载的价值观、美学观所决定的。因此,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就要服从社会效益;改革越是深入发展,人们价值观念越是多元,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优先地位。文化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从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出发,建立有利于形成“两效统一”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机制,构建文化产品评估制度体系,促进文化建设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真正起到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为释放文化创新红利提供政策激励。文化经济政策顶层制度设计要适应新时代对文化发展新要求,聚焦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形成文化发展新机制、新动能。要借助体制改革、产业政策、监管模式等顶层设计,形成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之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合理配置,形成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政策制定要立足长远,形成科学系统、可实施可操作的政策配套体系;要在现有制度建设基础上,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以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为重点,加快制定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人才培育使用机制、新兴文化业态扶持政策;要倡导工匠精神与科学精神,探索包括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和制度保障的创新实践政策体系。要探索实施文化企业股权激励政策,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释放“文创知识”红利,实现人才聚集升级。不断探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机制;重点引导高端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新兴文化业态等“高、新、软、优”领域集聚与配置,积极扶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使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最大化;不断完善市场的微观调节功能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运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生态环境。

着眼使命任务,为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政策支撑。新时代文化建设,不仅要以高质量发展呼应时代诉求和人民期盼,而且要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为旨归,构建当代中国话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与时代同步伐,适应全球化内涵新变化,全面提升传播手段创新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制度体系。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引领时代先声,构建国际话语,在高起点、高水准、高标准上进行制度设计和战略布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撑。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文化相关部门政策联络协调机构,全面协调政策制定、实施与督查工作;要重点加强网络文化市场体系安全建设和规范管理。要加大政策支持多样化、高端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建立高水准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鼓励扶持文化创客空间、微信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文创与相关产业对接融合平台,推动“文化+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取得有效进展。要抢抓先进技术发展机遇,为加快5G移动技术布局,推动包括AR、VR、MR内容创意在内的数字创意产业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政策支持,鼓励支持新技术与传统文化、传统媒体加快融合,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促进版权立体经营开发。不断完善市场与产业政策,优化文化财税金融政策,借助政策制度威力,广泛集聚国内优质文化资源要素,有效吸引包括世界一流文化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增强国际话语能力,形成影响广泛的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论坛》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编审)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