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形成、在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取向、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甘肃大地上英勇奋斗,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形成了彪炳千秋的精神文化,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迹。由于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生成发展,甘肃红色文化具有文化载体的特殊性、表现方式的特殊性、价值内涵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影响的特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会宁是三军会师的长征胜利圣地,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价值独特;南梁是“两点一存”的红色革命根据点,全国仅有;高台留下了红西路军苍凉悲壮的英雄史诗。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要研究、发掘、保护和传承甘肃红色文化,既要关注其生成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整体态势,又要充分考虑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涵养初心与使命,使之历久弥新,是促进红色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构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涵养初心、使命的长效机制,不断用红色文化教育人民、塑造党员干部的灵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尤其显得十分必要。
构建红色文化资源涵养初心、使命的长效机制,必须符合人的思想认识发展规律。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来看,人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有机统一。因此,红色教育既不能离开理论上的认知教育,也不能离开红色情感的体验教育,更不能离开磨练革命意志的挫折教育。另一方面,广义上的红色文化包括了红色器物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观念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甘肃这片热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红色器物。全省有红色遗址遗迹六百多处,遍布14个市州。同时,陕甘宁边区作为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为新中国制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制度生成与制度安排都与甘肃庆阳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制度建设息息相关。另外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所包裹的文化内核是观念文化,是文化的精神价值所在。会师精神、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等都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所以,如何从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中梳理和整合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前提,也是用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使命的迫切需要。构建红色文化资源涵养初心、使命的长效机制,确切地讲就是要从红色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红色观念文化中发掘永葆初心使命的火种,在红色历史文化的涵浸中使党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扬光大。
构建红色文化资源涵养初心、使命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讲,就是要构建科学长效的政策宣讲机制、干部教育机制、理论学习机制、情感体验机制、传承创新激励机制。构建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与使命的政策宣讲机制,要讲清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百年来,党的各项政策的前世今生,演变规律与演变过程,从而透视出政策背后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构建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与使命的干部教育机制,要凸显主体要素,发挥能动作用,不断用红色文化、红色故事教育干部,把党的干部教育的思想传统、原则要求、方式途径传承下来,使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上不变色、精神上不松懈;构建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与使命的理论学习机制,要对全体共产党员有计划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形成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终生学习的长效制度,克服理论知识的碎片化、片面化,不断追求红色文化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形成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构建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与使命的情感体验机制,要以红色旅游为载体,通过劳动体验、情景体验、现场体验来提升社会公众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情感认同;构建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与使命的工作激励机制,要通过市场激励,不断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批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