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东方红卫星”的“西安往事”
日期:2020-05-20 09:15:18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杨斌鹄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业基础落后、“手扶犁耙”搞建设的情况下,要研制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尤其艰难。航天六院发动机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高频不稳定燃烧这一世界性难题,攻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点火难关,成功研制了专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量身定做的“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团队通过材料选型与一系列技术分析、试验分解,提升了一二级发动机的性能,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提供了一流的火箭动力。

    5ec484db77346.jpg

东方红一号地面雷达车。(资料图片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供图)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坐落在西安的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航天科研单位,为“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日前走访了当年参与“东方红一号”发射的相关单位,为您讲述一段“东方红卫星”的“西安往事”。

西安航天科技助力“东方红”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业基础落后、“手扶犁耙”搞建设的情况下,要研制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尤其艰难。航天六院发动机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高频不稳定燃烧这一世界性难题,攻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点火难关,成功研制了专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量身定做的“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团队通过材料选型与一系列技术分析、试验分解,提升了一二级发动机的性能,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提供了一流的火箭动力。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中,由航天科技四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最后有力一推,使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固体动力技术对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前身五〇四所,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任务中,承担了地面乐曲短波接收天线和跟踪测控设备701-5引导雷达的研制任务。短波接收天线是在卫星播放《东方红》电子乐曲时,将接收到的信号交由各级广播电台向全世界转播,是保证卫星“听得到”的重要设备。701-5引导雷达是发现和准确计算东方红一号卫星位置的关键设备,保证地面对卫星实施有效的跟踪测控,是保证卫星“抓得住”的关键所在。五〇四所为“东方红一号”卫星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攻坚克难铸就航天精神

“现在想起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能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完成‘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航天精神的伟大成果;更是航天人坚守航天报国初心、坚定航天强国使命,矢志不渝,攻坚克难结下的可喜硕果。”在航天六院日前召开的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暨航天日专题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贵田说。的确,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推进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50年前,航天四院在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研究成功一种聚硫橡胶复合推进剂配方,进行试验型固体发动机研制。这种发动机直径只有约300毫米,研制它的目的不在于实际使用,而是希冀经历一个发动机研制全过程,积累研制经验,探讨研制规律,总结研制程序,掌握研制技术。1965年7月到8月,通过了6发飞行试验考核,胜利结束了该发动机的研制。在300发动机研制成功之后,四院开展了直径770毫米发动机研制,极力想把这个发动机用于实际使用。恰在这年国家制定了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计划,据此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总体部门决定使用固体发动机作为第三级。于是从1966年开始,展开了我国第一种可用于实际的固体发动机研制。这个时候四院刚从四川泸州搬迁到还在建设中的内蒙古基地。当时基地只是一片黄沙中点缀着几处空壳厂房,再加几栋单身宿舍楼和一个用芦席搭建的食堂。至于生产条件,则只有一条拼凑起来的临时装药生产线。内蒙古基地的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到不堪而言的地步,几栋单身宿舍楼成了睡觉吃饭、学习办公、设计画图的“综合楼”;有家室的人员则分散借住在基地周围一、二十里范围的农户家里,住房是土坯垒砌的“干打垒”;一日三餐,几乎天天是窝窝头就土豆或白菜。再加上塞外地冻天寒、飞沙走石,真够人受的。但这一切困难没有吓倒任何人,整个队伍满腔热情、乐观愉快地投入生活和工作。

在秦岭里的“红光沟”,航天六院诞生了“厕所试验室”。 1969年11月,某型号姿控发动机研制工作迫在眉睫,要建起一间试验室在当时谈何容易。时间紧迫,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建议:试验室的室外厕所在河沟边上,上厕所的人很少,能否“暂借”厕所做个临时试验间。说干就干,大家一齐动手,把大粪掏净,用河沟水冲洗干净后做污水池。用水泥堵上各蹲坑,女厕所做试验间,男厕所做试验控制、操作间,兼做装配间。在男、女厕所中间隔墙上打个洞,安上有机玻璃做防爆观察窗。在厕所旁边搭个临时棚做介质间,安装了电线、电灯和取暖器。就在这个航天试验史上罕见的“厕所试验室”,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这间“厕所试验室”从1970年开始试验,一试就是10多年;在这里试过的试验件有200多台次,试验总启动次数达数十万次。

谱写航天强国崭新篇章

从“东方红一号”开始,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参与了我国“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等卫星的研制工作。经过50年发展,我国通信卫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转发器从两路转发器发展到50多路、发射功率从十几瓦到现在的四千多瓦;从固定通信发展到移动通信再到“动中通”;通信服务从广播、电视、电话、传真信号转发扩展到宽带多媒体应用;通信频段也从C发展到Ku、Ka再到Q/V、激光。50年来,我国通信卫星已经形成了型谱化、系列化的发展格局,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的世界领先技术也开始在最新一代卫星平台上应用。  50年中,从前的五〇四和现在的五院西安分院参与研制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所有的通信卫星有效载荷,为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航天六院从成功研制了专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量身定做的“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开始,在国防建设和航天型号需求的牵引下,完成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特别是用于“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主发动机的研制定型,使中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到世界五强,具有里程碑意义。迄今为止,六院研制交付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完成了330次发射任务,将数百颗国内外卫星及航天器送入了太空,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专项等我国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圆满完成第一次国家任务至今,航天四院完成了以“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为代表的众多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形成了覆盖运载火箭、战略战术武器、宇航探测等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航天固体动力产品体系,为我国战略安全体系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