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为革命老区发展筑牢产业根基
日期:2020-06-18 09:23:46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许贵舫

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22个县区,区域内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4.6%、面积占全省的25.6%。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两个更好”的发展要求,也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重大战略举措。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突出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是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关键。

具备独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地理区位得天独厚,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生态功能价值显著,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区位优势独特。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处于郑州、武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是连接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重要战略通道,也是联动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等经济区的重要协同发展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交汇点,是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山川秀美、生态优良,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区域森林覆盖率达40%左右,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超过1/3,信阳市人均水资源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为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文化底蕴厚重。区域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红色文化、根亲文化、楚文化、茶文化等独具特色,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优势非常突出。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在全省最为富集,区域内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72处,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和中国工农红军重要的诞生地,具备打造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良好条件。四是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农业品牌优势突出,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水稻、弱筋小麦、茶叶、茶油及特色林果种植基地,打造了“信阳毛尖”“豫南黑猪”“泌阳花菇”“正阳花生”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食品、纺织、装备等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施脱胎换骨式改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蝶变;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五是市场腹地广阔。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周边300公里范围内人口规模近2亿人、经济总量近5万亿元,市场内需规模和消费潜力巨大,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承接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产业转移,布局发展市场需求较大的消费品产业,提升在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产业为基、特色为要,立足老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深入开展高效种养转型升级行动,以特色兴农品牌强农为战略导向,着力培育壮大茶叶、油茶、花生、花菇、中药材、优质畜禽等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培育打造“大别山北纬31°”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老区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市场需求较大的消费品产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顺应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变化规律,依托广阔的消费市场腹地,结合老区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健康食品、家纺、洗化、现代家居、厨卫用品等市场潜力较大的消费品产业,着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消费品生产基地。三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改造升级为抓手,强化数字牵引、绿色转型和集群发展,谋划实施一批扩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产品高端化。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强化农文旅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红色研学游、休闲乡村游、特色民宿游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探索建设大别山国家公园,着力创建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标准打造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尽快培育鸡公山风景区升级为5A景区;规划建设一批水稻公园、花山秀水、瓜田果园,发展农旅生态产业;强化与湖北、安徽等大别山地区相关市县协作,着力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合力打造大别山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五是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依托大别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等,面向老年人、城市亚健康人群以及特殊职业人群等群体,创新发展田园养老、生态旅居、养生保健、温泉疗养等产业,积极引入一批高标准养老度假村、婚育保健基地、康复疗养中心等康养项目,着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康养基地。

采取有力举措,促进产业提质转型发展

针对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发展的薄弱短板,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落实用好重大战略规划和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精神,用足用好规划、方案及意见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政策措施,聚合资源要素和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支持红利。二是优化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支持信阳市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打造成为集聚千万人口级别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驻马店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县城发展;支持固始、新蔡、息县等建设中等规模城市,培育打造一批城乡融合示范县、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区域山川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布局建设沿淮“大河之路”生态产业带、大别山山前特色产业带,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三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区域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建设,提高信阳、驻马店两市东部县(市)高铁联通能力,促进区域高铁网络化发展;加快推进大别山、安罗等高速公路以及城际路网建设,谋划建设沿淮河旅游公路,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淮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通唐河通江达海水运通道,推进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以“四水同治”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体系,支持建设一批淮河生态经济带四水同治示范县。加快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底线和红线,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控国土开发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持续深入推进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五是聚合人才资源。抓紧研究制定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引导各类人才向老区聚集。加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区域职业院校创建以及品牌专业建设,建立适应老区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柔性招才引智机制,研究老区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办法,引导和支持科研技术人员到老区创新创业。建立完善省内经济发达市县与老区干部交流机制、省内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帮扶机制等,探索建立技术合作开发、成果互惠共享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