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 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广大党员、干部听党指挥,挺身而出,彰显“跟我上”的行动,汇集“跟我上”的力量,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强大定力,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全面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奋斗,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硬核”答卷。
厚植信仰,筑牢挺身而出为人民之魂
我们党自诞生那天起,就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从红军时期的“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融入党员血脉的庄严承诺。厚植如山的信仰、坚守如铁的信念、坚定如磐的信心,是挺身而出为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通往民族复兴伟业的征途上,“攻坚”“克难”将是我们常态化的战斗姿态。外部环境愈加复杂,风险挑战更趋严峻,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自乱阵脚。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共产党人在各种风险挑战和诱惑面前要有“八风吹不动”的定力,就必须用信仰、信念作“压舱石”,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锤炼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信仰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崇高而坚定的信仰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支配外在行为的强大内在力量,催人奋进。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身示范、迎难而上,无数白衣天使舍生忘死、治病救人,众多科研人员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把践行为民宗旨转化为敢战的勇气、胜战的信心和战“疫”的智慧。在守初心中绽放信仰的光芒,在担使命中彰显信仰的力量。
守得住初心,担得了使命,信仰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大,信仰的光芒就会照见未来。今天,前进的征途上还有许多 “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更需要用信仰、信念、信心廓清迷雾、把正方向,增强定力、稳住阵脚,朝着既定的宏伟目标笃定前行。唯此,才能不辱使命、继续前进,扛起强党兴国的时代重任。
献身使命,催生挺身而出为人民之责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献身使命的最基本标志,就是要把责任牢记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
使命越神圣,越需要为民担当。在共产党人心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国是图谱,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根脉,昭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殷切期盼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极不平凡”走来,向“伟大梦想”走去,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共产党人有信心、有责任扛起这份担当和使命。
为民造福,说到底就要牢固树立“老百姓的事比天大”的群众观、“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服务观,怀着热忱干利民的实事,带着赤诚为人民谋幸福。
疫情防控不能停,脱贫攻坚不能等。面对疫情,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权和维护人的尊严的直接体现。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实干中为民造福;越是面对困难,越要攻坚克难,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敢于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勇于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写好“脱贫答卷”,除了实干,别无他途。若不担当、不作为,就防不了“疫”;若假担当、瞎作为,就脱不好贫。临难不避、实干苦干,是战胜艰难险阻的“金钥匙”。为官不为,何以为民?何以尽责?
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征程,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战斗的状态。任凭风吹雨打,也要咬紧牙关加把劲,坚决拔掉“穷根”,培育振兴 “新根”;纵然波诡云谲,也要硬骨头先啃、遇难关先闯、有困难先扛,将责任永驻于心,担当永践于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常怀家国于心,方有担当之力。对党员干部而言,担当既是肩负的责任,更是艰巨的战斗。面对“常态化防疫”和“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新考卷,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提振经济,又不放松“内防反弹、外防输入”这根弦,常态化防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要求不松、劲头不改;既要做好复工复产复学工作,又要做到防控无堵点,抗疫无盲区,复产不停机,发展不减速。越是态势向好,越要谨记恢复正常生活的“限制条件”,抓防疫保安全,谋发展促稳定,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双胜利”。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党员干部要心系万家灯火、情牵百姓忧乐,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机遇攥在手里,把精力花在落实上,指挥若定,化难为易,为官一任兴旺一方。如此便没有什么使命不可扛起,没有什么目标不可实现。战好“疫”、扶好“贫”,“两块骨头”一起啃,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就一定能使脱贫摘帽真正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郑重承诺,实实在在地刻印在全面小康路上。
涵养虎气,砥砺挺身而出为人民之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来就是与艰险相伴、与风雨同行的征途。面对困难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夺关闯隘是我们唯一的选项。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早在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就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疫情防控尚在吃劲,脱贫攻坚总攻开始,任务不变、时间不变、目标不变,脱贫攻坚时间上的压力,已经细化到了按天计算、按秒统计。艰巨的“收官战”摆在面前,只能进不能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滚石上山,唯有咬牙才能登顶;逆水行舟,唯有铆劲才能向前。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只要奋勇前行,总能抵达终点。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时间分秒即逝,目标步步逼近。千年梦想、百年长跑进入最后的紧要关头,骨头再硬也要啃。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生死相搏的战场上,拼的是敢打必胜的血性,靠的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党员、干部要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勇于到困难较多的“前线”去做事,敢于到矛盾集中的“火线”去干事。唯有保持“平时忘我、战时忘死”,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问题矛盾迎难而上,面对风险危机挺身而出,面对逆境挫折愈战愈勇,才能锻造出共产党人的“铁肩膀”“硬骨头”。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身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自觉克服松口气、歇歇脚、差不多等思想和心态,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勇气,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胆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锐气,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骨气,舍我其谁、有我无敌的霸气,尽锐出战,分秒必争、快马加鞭,勇于豁得出来、拼得上去、攻得下来。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斗志,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练硬本事,锻造挺身而出为人民之能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困难面前,怎么看,体现心胸、境界;怎么干,检验作风、能力。党员干部既要想干事、真干事,又要会干事、干成事。斗争能不能取胜,最终要靠斗争本领来说话。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关键要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
疫情防控的战场,既是检验使命担当的“考核场”,也是淬炼战斗本领的“训练场”。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许多党员、干部冒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巨大风险和困难,扛起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医护人员中的党员骨干冲锋在前,救治病人,彰显了共产党人危难关头敢担当、勇作为的为民情怀和过硬素质。
担当需要勇者、能者,更需要智者、强者。担,就是双肩承载、负重前行、任劳任怨;当,就是首当其冲、当仁不让。共产党人的担当是“砥柱中流”,决不能作风漂浮,用口号代替行动、用作秀代替实干;决不能拈轻怕重、畏难逃责,遇到问题往上推、工作责任往下甩。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履行新使命、 应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永不自满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与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相适应的过硬本领。在危局、僵局、险局中,练就危中求存、难中求策、险中求胜的过硬本领。既要敢喊“看我的”“跟我上”,流汗不惜力、流血不惜命,用生命践行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组织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成军”,形成攻坚克难、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党员干部要在伟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在火热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把攻坚当“磨刀”、把克难当“练兵”,练就几把“刷子”,关键时候站得住、敢碰硬、打得赢。让勤奋学习成为人生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事成为事业搏击的能量,习得一身“见事早、反应快、工作细、出手准”的高招,下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先手棋,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以“群众满意”代替“面子好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跑赢最后一程,在攻坚克难中绽放生命华彩。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