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有必要把握好四个“着力”、四组“关系”、四大“合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助力“六稳”“六保”效果显现。
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要分别保持在6%左右和5.5%左右,保就业成为“六保”之首。
为此,需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投资等聚力支持就业的优先政策,大力开拓城乡就业的新渠道、新载体、新模式。针对城市中出现的灵活就业现象,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全面清理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二是着力于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保就业的重要基础是保市场主体。疫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稳住全国上亿的市场主体,要继续完善复工复产复市的各项政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和潜力。
同时,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措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着力于积极扩大内需。
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外需下降难以避免。这对我们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了倒逼机制。
要积极推动消费回升,通过各种传统的、新型的、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把国内消费提振上去;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重点推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的“两新一重”建设。
四是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更要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这也是“六保”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尤其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教育、文化、住房、养老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组“关系”
一是应对疫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把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眼前的困难同长远的发展转型紧密结合起来,把化解局部的矛盾同全局的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扩大开放推动了产业提升和经济发展,同时国内市场也得到了相应拓展。但在一段时期里,也确实存在“外需强、内需弱”的状态。
应该认识到,只有内需真正起来了,经济增长才能稳定和可持续。当前,尤为要促内需、稳外需。不稳外需就会丧失机遇,不促内需就会丧失后劲。
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实际上就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的科学应对举措。
三是提升消费和有效投资的关系。
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启动消费是当务之急。要通过扩大最终消费、带动中间需求,使消费成为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关键是把握好有效投资的方向、规模、结构、效益。
四是把握传统经济和新型经济的关系。
受到疫情的影响,在线新经济迅猛发展,直播带货、云逛街、云展览、云旅游、云签约、在线教育、在线文娱、在线医疗、在线会议、新型移动出行等加速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开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
同时,在线新经济对传统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赋能作用。应该认识到,二者之间不是完全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从这个角度看,上海推出“在线新经济23条”,可谓顺应了传统经济和新型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四大“合力”
一是各级政府之间的合力。
在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和“六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同时,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特殊的对策,抓住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着力化解当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二是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合力。
越是紧要当口,越需要政府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加强合作,形成全方位、各层面的合力,从而制定好、运用好、发挥好政策措施的“组合拳”作用,避免出现“相互打架”的情况。
三是政府和企业的合力。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复工复产复市的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速度不可谓不快、措施不可谓不实。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理应坚定信心、迎接挑战,通过加快发展转型、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等,把挑战转化为提升企业能级的机遇。
四是企业和员工的合力。
企业和员工同呼吸、共命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不仅需要积极应对生存发展的挑战,还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和开拓就业岗位,为全社会保就业提供基础性支撑。同时,企业员工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与企业一起打拼。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