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认清中华文化优势
文化优势支撑发展优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指出,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来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把握中国发展的根本脉络,需要认清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
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历经5000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之源。
独特的文化价值优势。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关乎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分野。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人民群众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放在谋划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的形成,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理念的提出,再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政策的落地,人民群众在文化的繁荣发展中享受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文化成果。独特的文化价值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产与创造的积极性,也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
先进的文化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我国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在坚持中见常态,又向制度建设要长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从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到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到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等,我们党搭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的“梁”和“柱”。这一制度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具有显著优势。
坚持正确的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的今天,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方向目标、动力保障、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过去,我们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今后,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但也必须看到,“颜色革命”的外来风险,多元社会思潮的现实挑战,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复杂。对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一文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壮大主流舆论,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论面前敢于针锋相对,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竞争愈加激烈,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对此,《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一文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文化自信事关国家文化安全,要坚决摒弃“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文化心态,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自信,从而为维护文化安全奠定最持久的力量。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世界文化格局、国际舆论格局的改变,有效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威胁。
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习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坚持文化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创造出更多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文艺作品;坚持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不断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要善于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还要看到,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一文指出,我们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底气、鼓舞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武警工程大学)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