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重要法宝
日期:2020-09-11 09:37:06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朱姝璇

在抗日战争这场中国近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反侵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汇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迅速完成战时政治、军事、经济等要素的整合重塑,发挥出军民同心抗战的巨大潜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援助,从而形成了“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恢弘的中国抗战史告诉我们,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全民族抗战带来了举国一致、共御外侮的斗争局面,提振了抗战必胜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团结抗战而生、内战分裂而亡,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捍卫国家独立、实现民族解放,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在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全民族抗战振聋发聩的呐喊声中,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以强烈的爱国热情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形成了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斗争局面,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全民族抗战结成了举国一致、共御外侮的有效形式,构建了团结抗战的中国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全民族抗战使中华民族真正团结成一个整体,彻底改变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激发出巨大的抗战潜能。顺应时代需求和人民呼唤,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中国抗战胜利确立了广泛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政党,以高度的民族责任和使命意识,毅然捐弃前嫌,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实现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最终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崭新局面。此后,面对国内出现的分裂、倒退危险倾向,共产党又坚定承担起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责任,制定并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方针,从而有效阻止了抗战时局的逆转,牢固凝聚了各方抗战的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发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团结精神,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幼,以更加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澎湃的团结力量,构筑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铜墙铁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的有效形式。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对于打倒日本军国主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全民族抗战实现了举国一致、共御外侮的资源整合,提升了抗战资源的战略效能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其军队在组织结构和武器装备上已经初步完成机械化;同日本相比中国的落后是一种结构性的整体性落后。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形下,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效实现了仅有资源的整合重塑,极大压制了你争我斗、相互倾轧的纷争和内耗,为坚持持久抗战,以弱胜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全民族抗战实现全国政治力量的团结统一。国共两党在团结抗战的力量驱动下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合作,地方当局和社会各界积极拥护抗战,增强了中国主要政治力量的团结。全民族抗战实现中国军事力量的高效整合。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承诺,标志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开始。全民族抗战实现全国经济力量的凝聚重塑。为保存支持抗战的有生力量,民族工商业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以“决不以厂资敌”的坚定决心,将工厂内迁大后方,为发展大后方经济、积聚抗战经济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反“封锁”的经济斗争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全民族抗战形成了举国一致、共御外侮的战略态势,增强了抗战军民的作战威力

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两军之间的生死对决,针对日军优势力量的大规模进攻,只有创新战争样式,发挥自身特长,争取战略主动,才能逐步扭转战局进而夺取战争胜利。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以正规战从正面阻击日军的战略进攻,正面战场自然形成。中国共产党扬长避短,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日军占领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创造两个战场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格局。战略态势上,国民党军正面抗击日军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填补了因正面战场失利而造成的战场空白,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与正面战场一起构成了夹击日军的有利战略态势,迫使日军陷入顾此失彼、两面作战的困境。作战样式上,国民党军以正规战先后进行淞沪、太原、徐州等大型会战和重要战斗,尤其在全国抗战前期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企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将游击战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既进行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又以无数小规模战斗,造成“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无时不战,无处不战”的壮观景象,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无数灵活巧妙、出奇制胜的战术战法,使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得到充分释放,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汪洋大海”的战争伟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密切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全民族抗战在军事战略布局上的成功体现。

全民族抗战取得了举国一致、共御外侮的巨大成就,赢得了联合抗日的国际援助

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性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七七事变后,中国全国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消灭法西斯、捍卫国际正义的共同追求,让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休戚与共。在14年抗战中,中国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不仅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也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友人的广泛认可和积极援助。苏联、美国等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大量物资援助,其中苏联最早声援中国抗战,率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仅1937年至1942年,实际向中国提供武器购买贷款1.73亿美元;共产国际,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共产党,以及各国民间组织对中国抗战予以了道义上的声援和支持;苏联、美国等国派遣了军事顾问团和观察组来华协助中国作战;苏联空军志愿队和美国“飞虎队”等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与中国军队并肩杀敌。同盟国家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也有力配合了中国抗战。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