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
日期:2020-11-20 09:21:49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赵林 李诚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并贯穿于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如何理解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怎样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强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乃至更长时期目标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昌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提出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回答了在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并贯穿于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厚植发展优势,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绿色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共享发展成效显著,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比如,在创新发展方面,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跃居世界第一,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技术水平由过去的“跟跑”已经转变为在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在局部领域处于“领跑”的状况。在绿色发展方面,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了。在共享发展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而且是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大的进步。“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超60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上保持在5.5%左右的合理区间以内。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的矛盾并存,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突出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作用。面向未来,我们只有更加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新发展理念为航向标,才能保障中国发展的巨轮向更广阔的天地稳速前进。

记者: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王昌林: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其中,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问题;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

“十三五”规划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也是按照这一理念编制、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规划。通过这五年的努力,新发展理念已经转化为全民的共识、全民的行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继续按照新发展理念进行谋篇布局,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比如,在创新发展方面,强调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说明创新发展比以前更重要、更紧迫。这也是我国发展阶段转变的现实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我们依靠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循环,获取比较低的分工收益是可以实现发展目标的。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更多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记者: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应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更好地统筹它们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昌林:新发展理念辩证统一、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统一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比如,坚持创新发展,将使发展更加均衡、更加环保、更加优化、更加包容,对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共享发展,也是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坚持绿色发展,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共享发展成为有质量的发展。开放发展是一国繁荣的必由之路,将使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是坚持其他四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缺一不可。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同时坚持而不是只坚持其中一个或几个;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全面落实而不是只落实其中一个或几个。唯有如此,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更好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就是很好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发展是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不仅包括量的扩张,还包括质的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在提经济发展目标的时候,采用了定性描述蕴含定量的方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下一步要更好统筹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发展方面,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着力畅通产业循环。重点是抓好四件大事:一是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水平;二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机遇,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四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开放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在协调发展方面,要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畅通区域空间经济循环。抓好一系列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在绿色发展方面,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加强末端治理。国际经验表明,要解决污染问题,70%靠产业结构调整,30%是靠末端治理。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同时,要推动开展清洁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从国债、地方专项债和政府预算内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或采取环保改造投入在税前加计扣除的方式,大规模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清洁生产革命。

在开放发展方面,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

在共享发展方面,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扩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畅通经济社会发展循环。最核心的一点还是要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因为只有就业才有收入,才有消费,才能形成国内大循环。此外,要不断完善社保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着力提高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鼓励多方投入,扩大服务供给,筑牢民生底线。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激活人才创新的活力。如何去打造和培育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环境?

王昌林: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激活人才创新的活力,要完善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

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代化的教育很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同时,注重通过高等教育、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人才全面发展。

其次,完善人才使用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创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环境,构建全面、精准的人才政策体系,搭建有利于人才创业、向上流动的阶梯,为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竞争的平台,破除阻碍人才创新的制度藩篱,实现“人尽其才”。

最后,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职称评定、薪酬制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体系,为引进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开放多元。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