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做构建新发展格局行家里手
日期:2020-12-30 09:33:00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曹立 韦力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

善于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

为推进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我国首次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冠脉支架价格将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到700元左右。预计全国患者将于2021年1月用上降价后的产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民生改善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三五”期间,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冲击、洪水来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政治角度考量经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只有从政治上分析看待问题,才能辨别什么是符合人民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选择。善于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做工作时就能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工作中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释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也解答了政治稳定如何依靠发展来保障等重大命题,这正是善于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典范。

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推动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要扛住压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个经济不能大幅滑坡。现在是就业压力增大的关键时期,受疫情影响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动力提速换挡等方面原因叠加,还有大量待就业人口。解决不好经济问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造成极大隐患。

经济决策也要考虑政治影响、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分析与决策,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筹考虑,尤其要注意考虑政治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落脚点在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福祉是最大最根本的政治影响。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和准确把握,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深刻理解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辩证思维

在“全球最大施工现场”——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夜光如昼。超10万建设者争分夺秒,昼夜奋战。从高起点规划到高质量建设,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雏形初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一个个重大国家战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全球经济复苏创造机遇,也为自身发展谋求先机。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先”与“新”,深刻阐述了“危”和“机”的辩证关系,既为我们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也为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危”即是“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闯关夺隘克服危机是唯一选项。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育先机开新局能力。

危中寻机,必须在砥砺中磨炼意志,深刻认识变与不变的基本规律。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从国内看,虽然我们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大成果,成为疫情后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从目前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的下行压力。从国际看,全球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际交往受到限制,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不确定。

疫情虽然给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但也带来了新契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远程教育、在线消费、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加速成长,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断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化危为机,必须在忧患中增强底线思维,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至关重要。要强化底线思维,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六稳”工作。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从持久战的角度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以改革创新破局开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自觉补课充电提高各方面能力

2020年收官之际,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11月10日,“奋斗者”号深潜万米,逐梦深蓝;12月1日,“嫦娥五号”上天揽月,筑梦苍穹;12月4日,“九章”问世,圆梦“量子优越性”……

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社会活动复杂性全面上升,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深刻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了解新兴领域情况,积极适应和满足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切实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但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风险和挑战还很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跨越非常规的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关口并不轻松,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也不容易。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党员干部首先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攻坚克难,应对挑战。

要有政治能力。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

要有担当能力。“担当”是指承担、担负。“担当”体现一个人的魄力与责任。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改革供给、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抓落实都属于担当能力范畴。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等八项复杂严峻任务,更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要有专业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属于专业能力范畴。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局面,领导干部要提升专业能力,需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专业水平;需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规律、拿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和决策性;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

在新时代成就新作为,就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用辩证思维干事创业应对变局,加强补课充电以提高各方面能力,多调研、摸实情,力戒空谈、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