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四年来,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世界各国更加深刻认识到,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的各种全球性问题都能在发展上找到根源。只有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充分保障各国人民的基本权利,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才能让每个国家和民族真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而实现共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与合作,携手打造共同发展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近年来,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局面,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剧,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全球增长动能明显不足。2021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3%,增速较上年下降6.6个百分点。同期,发达经济体经济萎缩5.4%,增速较上年下降7.0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疫情不仅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短期衰退,还推升了全球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风险。尽管市场普遍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出现大幅反弹,但全球经济短期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同时受各种制约因素影响,塑造经济长期增长动力的专业化分工、技术进步、制度革新、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的潜力难以发挥。
全球经济治理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新格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严重不够,并导致全球经济治理日益缺乏活力与动力。在疫情发生后,无论是贸易投资还是金融等领域,传统规则越来越不能适应全球经济新形势的需要,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金融风险。在个别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影响下,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国际经济合作功能。
全球发展失衡更加凸显。尽管疫情对各国国民收入带来冲击,但对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带来的不同影响正在加速全球财富和收入的分化。2020年12月,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20—2021年全球工资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所有群体的平均工资减少6.5%,收入最低的50%劳动者的工资减少17.3%。这说明,疫情对低收入劳动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把握全球发展方向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依然大有市场,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生活在困境之中的民众依然数量庞大,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全球财富和发展鸿沟进一步拉大。这不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将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携手抗击疫情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同样,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发展问题,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才能正确把握全球发展方向。
一方面,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推动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都是平等合作的全球发展伙伴。为此,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就指出,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是权利平等、责任均衡的关系,而不是谁依附谁,也不是没有责任区别的关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缩小南北差距,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发展中国家要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承担与自身实力和权利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当前,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面前,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中国实践为全球共同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将整个人类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产生的安危与共、荣损相依、合作共赢、权责共担的总体意识,是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方案。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弥合全球发展赤字的重要行动,同时中国的发展实践也为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发展理念上,中国倡导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共享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归宿。共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倡导共享理念,在国家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面前实现人民共享,逐步实现从不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不均等受益到均等受益的过程,从而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并最终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在国内行动上,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功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012年以来,中国在之前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努力,中国在2020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成果惠及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力提振了全球减贫信心,为加速全球减贫和发展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在国际合作上,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导向的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4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没有止步,展现出较强韧性。2021年1月,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这些逆势取得的亮丽成绩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是多元开放、务实有效的全球共同发展平台,也是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作者徐秀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