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为追寻那远去的历史脚步 ——老军人李玉泰的余热奉献
日期:2018-06-15 14:47:48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有关习仲勋同志的报道、著述和影视作品多起来了。在李玉泰的书架上,就摆放着十多本这样的书刊。“这是个好现象。习仲勋同志堪称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和典范,毛泽东主席当年曾对习仲勋作过七次评价,赞誉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1445389361842.jpg

李玉泰近照

1445389481456.jpg

2008年10月,李玉泰离开军营时向兰州军区捐赠上千件图书资料,图为捐赠《习仲勋画册》。

清晨喷薄而出的朝阳固然灿烂夺目,黄昏夕阳折射的晚霞也是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见到年近八十岁的老领导、老战友李玉泰,我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有了如此的感慨。

我和李玉泰相识四十余年。说起来,他也是个普通军人,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西北军营度过的,从列兵到大校,做过新闻干事、民兵刊物主编、军分区副政委、党史军史研究员等,简历中并没有炮火硝烟考验的赫赫战功,也没有危机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可就是在不大引人注目的党史军史研究领域,他却执著坚守默默耕耘三十多年,收集整理撰写过数百万字的史料文字和上万幅图片,先后主编、主笔和参与编纂出版了《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光辉的历程——人民军队在西北斗争史概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史》、《第一野战军战史图册》、《习仲勋画册》、《习仲勋画传》等多部精美图书画册,受到许多革命老前辈、老将军的好评和赏识,赢得部队广大官兵的推崇和点赞,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和推崇。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其中的半数以上史料工程是他在退休后所承担和完成的。直至今天,年近八旬的李玉泰还时常伏案笔耕,对有关军史疑难问题进行考证和为一些史学刊物审稿。

本该安享晚年的老领导为何对党史军史研究如此执着和付出?

“因为我是一个党员和老兵。” 李玉泰说,这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我想在有生之年追寻远去的历史脚步,为后人多留存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忆。

李玉泰是1985年开始从事党史战史研究编辑工作的。当时,兰州军区党史办承担了为全军史料丛书编撰红军长征在西北、西北武装起义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的任务,考虑到时任青海果洛军分区副政委的李玉泰曾多年从事新闻报道和编辑工作,文字功底较好,又有熟娴的摄影技能,便通过组织将他调到党史办。

在别人看来,党史军史编研是一项默默无闻而又艰辛的工作,而十五岁就参军的李玉泰却认为,这是一项关乎到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关乎到千千万万人心中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在果洛军分区工作时,他就主动踏访考察了红军长征过青海班玛的故地,采写了《青海南部有红军长征足迹》一稿,在《军史资料》上发表,拍摄的照片也被红军长征史料丛书中刊用,从而改写了红军长征经过十一个省而没有青海的空白。组织调他到党史办,更使他有了用武之地。年过半百的李玉泰,满腔热情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西北党史军史的研究考证和编写中,先后主编了《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参与了西北武装起义、红军长征在西北、八路军办事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等史料的收集与撰写统稿工作。

1990年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央视新闻播发了邓小平接见二野战史编写组成员的消息。看到这一新闻的李玉泰,联想到西北野战军在解放大西北中不畏艰苦、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和英雄事迹,立即萌发了一个念头,觉得也应该编一部西北野战军即第一野战军战史,他把自己的想法同其他几个同志商量后,都觉得这是个大事,需要请示汇报。为此,他便试探性地直接给曾任一野副参谋长的王政柱将军(此前他在编撰《转战陕北》时,曾采访过王政柱,相互认识)打了一个电话,建议组织编写第一野战军战史。王政柱对他的这一建议十分重视,当即向曾任第一野战军一军政委的廖汉生副委员长和曾任一野参谋长的阎揆要老将军做了汇报。廖汉生、阎揆要也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便以他们三人名义联名书面报告曾任西北野战军副政委的习仲勋副委员长和曾任一野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国家副主席王震,习老、王老指示呈报中央军委,很快得到军委批准,决定组成以习仲勋、王震为主任委员的一野战史编委会,着手实施这一巨大军事史志工程。

1990年7月9日,第一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成立会议在中南海举行。李玉泰以一野战史编写倡议者的身份被邀参会。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会议的气氛是相当地热烈和亲切。习仲勋、王震、张宗逊、杨得志、廖汉生、阎揆要、黄新廷、杨秀山、罗元发、刘景范、郑维山、郭林祥、傅崇碧等数十位老首长、老将军到场,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们热情拍肩握手相拥相抱,情景十分感人。时任总后勤部顾问的王政柱将军走过来将他带到主持会议的廖汉生面前介绍说:“这个就是打来电话建议编写一野战史的兰州军区李玉泰同志。”廖汉生副委员长说:“你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野的老同志听了都很高兴,你看他们今天都早早来到会场。这么多一野的老同志相聚还是多年没有过的。”

会上,廖汉生首先宣读了中央军委的批复和战史编审委成员名单,编审委主任委员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曾任西北军区政委、西北野战军副政委的习仲勋和国家副主席、曾任一野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担任,具体组织编写任务由兰州军区承担。接着到会同志畅所欲言,对战史的编写方案发表意见。最后王震、习仲勋讲话。李玉泰记得,在讨论到一野战史表述起迄时间和地域范围时,曾出现过几种不同意见,最后还是习仲勋讲话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习老在阐述了写好一野战史的重要意义后,对如何写好战史概括了四句话:“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讲求团结,顾全大局”。大家一听心里豁然开朗,都觉得这正是写好一野战史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会议结束时到院子里合影,廖汉生副委员长转过身亲切地对李玉泰说:“你回去后就专心写战史吧!一野的部队来自四面八方,都有着光荣的历史,为解放大西北建立了功勋,你们一定要把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事迹写出来。彭德怀同志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临危受命,指挥一野部队英勇奋战,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是解放西北的第一大功臣,要把彭总的丰功伟绩写好。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援,离不开地方军和民兵的配合,人民战争人民打,人民战争靠人民,这一点也要充分表达。我和一野的老同志都希望你们早日拿出高质量的战史来。”

殷切的希望,语重心长的嘱咐,如一股暖流在李玉泰的心中激荡,也是他更进一步感到使命的光荣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有关习仲勋同志的报道、著述和影视作品多起来了。在李玉泰的书架上,就摆放着十多本这样的书刊。“这是个好现象。习仲勋同志堪称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和典范,毛泽东主席当年曾对习仲勋作过七次评价,赞誉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次会议之后,时年53岁的李玉泰被调到新组建的一野战史编写办公室,担负战史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任务,后又被任命为编写办公室副主任。

按照部队有关规定,师职干部在55岁就到退休年限。“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李玉泰知道自己继续在职工作的时间有限,为了不辜负一野老首长老将军们的殷切希望,为一野战史早日面世,他抱着“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心愿和态度,同编写办的其他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一边实地考察走访收集资料,一边翻阅摘录整理有关历史档案文献。经他手亲自整理撰写的文字近百万字,收集、整理和拍摄的图片成千幅。有的尽管战史定稿时没有采用,但每个重大历史事件和细节,每幅图片,都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证筛选。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的上百个市县区,他多次往返实地采访收集资料,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江西等地方的战地旧址、文史档案馆,数十位革命老前辈和开国将军的家里,甚至不少地方的烈士陵园,都留下他拜访、探寻、考察的足迹。

当然,前进的路上总会有磕磕绊绊,事业的成功那可能都一帆风顺。尽管廖汉生、王政柱等老领导曾向军区打过招呼说“一野战史写不完不要让李玉泰退休”,1995年12月,就在一野战史即将最后定稿的时候,有关部门还是下达了他退休的命令。主管战史编写工作的军区政治部领导担心他的情绪受到影响,撂挑子回家,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他说 ,请组织放心,自己已经超过退休年龄,让退休想得通,我会继续尽心尽力完成战史编写工作 。

199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正式出版并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中央军委领导和许多一野的老同志、有关专家学者 、部队代表出席。与会同志对一野战史的编辑出版给予很高评价,普遍认为战史运用时经事纬的写法,如实地反映了西北战场艰苦奋战、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恰如其分地评价了一野的高级将领和各个部队的战功和作用,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荡涤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艰苦历程和不朽业绩,是一部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权威军史典籍。参加首发式的李玉泰和编写办的同志听到后,个个如同考试得了满分一样的激动和高兴。

会后,廖汉生再次接见了李玉泰,对他说“共产党员可没有休息的时候。我知道你的退休命令下了,可不是革命到头了。一野战史出版了,还有画册、战例、资料汇编没有编完,你可不能松劲吆。”“请首长放心,我会善始善终地把一野战史丛书编撰工作 做好。”李玉泰回答说。当廖老了解到李玉泰正在搜集一野历史图片,筹划编辑一野战史画册时,关心地对他说 “这是个好事,也是件难事。当年西北战场条件十分艰苦,照相的人很少,留下的图片资料不多,你要多辛苦。”随后 又将他保存的两本东北、华北解放战争的画册和他的两幅照片送给李玉泰,供他编撰一野战史图集时作参考。

1997年6月,李玉泰带着他编撰的《第一野战军战史图集》付印样稿到北京,请廖汉生和有关同志审阅。廖老先拿起样稿掂了掂说“这么重啊!”然后一页一页地认真翻看。当看到67位军以上干部的肖像图片时,问道:“你是怎么把这么多人的照片找全的?”李玉泰回答说,大部分是从档案馆、画报社、图书资料室找到的,有的是从家属、战友处征集来的,也有的是从旧书摊上淘宝来的,个别的还是从骨灰盒上翻拍下来的。廖老说:“你真下了功夫。”廖老就这样一边翻阅看着,一边念叨说着,时而颔首,时而沉思,也许是目睹图片思念起战火中牺牲的战友,有时目含热泪。整整一个多小时方审看完毕,对李玉泰说:“不错!这500多张图片真实地再现了解放大西北的全过程。原来我还担心能不能编成,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你为宣传一野的光辉历史作出了很大贡献,我向你和战史办的同志表示感谢!希望能作为向建军70周年的献礼,在八月一日前出版。”

1997年7月底,李玉泰主编的《第一野战军战史图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各大报刊都在“八一”前后作了报道。图集正式出版后,李玉泰为习仲勋和部分老首长、老将军赠送了图集.。习老看后很满意,托夫人齐心给李玉泰打电话说:“习老看了你主编的一野图集十分高兴,画册真实地反映了西北解放战争的情景,你给一野办了件大好事。”

三                            

要说退休之后,最令李玉泰感到欣慰和难忘的事,还是受托由他主编的《习仲勋画册》和担任副主编的《习仲勋画传》的面世。这其中凝结着他和不少同志多年的心血汗水,而编纂的过程,对他来说则是一种重温历史辉煌的跋涉和革命精神的洗礼。

就在一野战史图集出版发行后不久,他又接受了给习老编辑画册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态很矛盾,一方面为得到这样的信任而激动感动,另一方面又怕担当不起如此重托而惶恐,因为自己毕竟也是六十开外的人了,一怕体力不支,二怕个人素养能力难以胜任。好在此前参与编辑西北武装起义和一野战史及图集过程中,对习仲勋的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习老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形象,时时刻刻在脑海中浮现,能为真实再现和留存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多做一分贡献,是一个党员和老兵义不容辞的职责。”李玉泰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接受这个光荣任务。

对于编辑工作,习老曾说:“写史书一定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能说假话,有些历史的见证人还在,说了假话要挨骂哩!”李玉泰还收到习老书写的条幅:“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就这样,年逾花甲的李玉泰再次坚守信念和重托,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准则,继《一野战史图集》之后,开始了又一次艰辛的史海跋涉与探寻。

对李玉泰来说,收集和编纂画册过程中虽然经历过一些困难、挫折,但是感受更多的是习仲勋夫妇的关怀鼓励和来自各方面的热情相助。西北五省区、兰州军区和京、广等地的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对编辑出版《习仲勋画册》满怀热情和期待,提供了许多资料和方便条件。特别是习老的故乡陕西省的党政领导和陕北老区的人民群众,对编纂画册大力支持。

最使李玉泰难忘和感动的是,2000年6月,时年77岁高龄的齐心大姐亲自带着他和一些同志,到陕北、陇东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考察,沿着当年习仲勋的战斗足迹,重温历史,感受和学习习老的光辉实践。“那次考察历时20多天,涉足陕甘两省6个地市,20多个县区,70处革命遗址,行程万里。收获可大了。沿路收集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往事和资料,既深化了对习老光辉历史功绩和崇高品格的理解,澄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实,也切身感受了陕甘老区人民群众对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还拍摄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址镜头。”李玉泰沉浸在激动的回忆中,一边介绍一边翻阅摆在我们面前的《习仲勋画册》和《习仲勋画传》,书中那些介绍习老早年投身革命、创建根据地、转战陕甘边、解放大西北所经过住过战斗过的地方旧址、故居、陈迹、实景图片,有好多幅就是他在这次考察中拍摄的。他说,有好多地方如果现在去就变样了,再也难找到了。

从开始筹划到编辑定稿,经过将近八年多的辛勤努力,《习仲勋画册》于2006年5月正式出版。书中所收集的490多幅珍贵图片和经李玉泰认真考证精心编纂的《习仲勋生平年表》,真实形象地再现了习仲勋七十多年革命生涯和奋斗历程,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习老的光辉人生和精神风貌,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近几年来,有关习仲勋同志的报道、著述和影视作品多起来了。在李玉泰的书架上,就摆放着十多本这样的书刊。“这是个好现象。习仲勋同志堪称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和典范,毛泽东主席当年曾对习仲勋作过七次评价,赞誉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有关习老的影视、书刊报道我都认真收看。要说能够客观全面反映习老一生光辉历程和精神风貌的鸿篇巨著,我认为还是2013年学习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习仲勋画传》,它真实严谨可信,比我之前主编的画册更进了一步,图文并茂,大气精美。”李玉泰拿起沉甸甸的《习仲勋画传》介绍说,这书是在2011年由中宣部学习出版社牵头策划,经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批准立项的一个浩大文化工程,由阎启英担任主编,我和孙新阳、蔡东士、董俊山、李路等为副主编,编委会成员30多人,用了两年时间。全书47万余字,近700幅照片,无论内容结构还是编辑艺术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堪称一部全面反映习仲勋卓越贡献与高尚人格的精美画卷和生动教材。李玉泰在向我们谈起这部图书的时候如数家珍,喜形于色。看得出,他内心充满着幸福喜悦和自豪。

“如果说提倡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话,我的所乐所为就是主编和参与编纂了《习仲勋画册》、《习仲勋画传》及一野战史等史料图书,为宣传老一辈革命家和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发挥余热吧。”李玉泰这样总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