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文件库
以“四个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日期:2018-07-10 16:08:25         文章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1.“四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各种尝试和努力均告失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壮举。在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和时代条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由于走在这条正确道路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事实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理论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将之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是我们理论自信最重要的源泉。

制度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中国国情,探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也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这是我们制度自信最根本的依据。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丰厚,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的精神命脉,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根基。

2.“四个自信”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禀赋和追求的高度认同与肯定,是对自身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定“四个自信”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之一,既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也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大多是从理论、制度和运动三者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认识。“四个自信”的提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确认,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并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自信与“不忘初心”的深刻表现。如果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的是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制度认同,那么文化自信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它关乎道路、理论、制度的前进方向,关乎它们能否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获得信念根基与价值认同。“四个自信”作为一个逻辑统一体,它内在地蕴含着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先进性,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内在动力,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叠加,只有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夯实“四个自信”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自信”彰显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坚定“四个自信”最终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为此,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朝着国家富强的目标奋勇前进。

夯实“四个自信”的精神基础。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民族之“魂”,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指引。当前,就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夯实“四个自信”的群众基础。“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来源于人民群众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又取决于我们进行的伟大事业能否真正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人民群众才能对我们的伟大事业增强认同感、巩固自信心、提升自豪感。这是增强“四个自信”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