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祖祖辈辈居住在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大雁塔东南、离大雁塔仅两公里的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乡北池头村。这里如今已是举世瞩目的大唐芙蓉园和一座座极具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古老的北池头村已经成为历史。
北池头村清朝以前叫古北池,因地处唐代兴盛繁华的曲江池北面而得名。村南不远处是流传已久的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的遗迹一一寒窑,至今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编织了一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北池头是从城内去寒窑的必经之地。
北池头村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存在,而且有了一定的规模。最直接的历史见证,是村子里遗留下来的古门洞,门洞上的青石碑刻有“古北池”三个大字,下边的落款是清顺治六年,算起来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古门洞只是辉煌的庙宇下半部的入口,古门洞上方原来是一座十分壮观的城门楼,现在的北池头村老年人依然记得,里边雕梁画栋,供奉着各种泥塑的神像。还有据说是同时栽植于庙宇旁边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至今树大根深,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北池头村自古至今最有名气的行当是做豆腐,因而又称豆腐村。村里的地下水清澈甘冽,非常适合做豆腐。自唐宋以来,北池头就是西安城里老百姓最喜欢的豆腐坊。传说北池头豆腐“淡黄细嫩有弹性,触碰不烂闻着香”。据说村旁不远处大雁塔下的大慈恩寺和尚,从唐朝开始就靠吃北池头村的豆腐打牙祭,和尚们还将此事记录在寺院里的石碑上。解放前,北池头村人除种地外,就靠卖豆腐量米面、称油盐,生活较周边地区宽松。据说,在历史上罕见的民国十八年大年馑时,北池头村人就靠“豆腐渣”度过了灾年。解放后,国家曾经把北池头村的豆腐生产纳入计划经济体系,北池村人“来豆加工”,把商业局调拨来的黄豆加工成豆腐,再按照国家下拨的计划把豆腐分送到西安市各蔬菜副食供应网点,省机关接待贵宾和召开重要会议的丈八宾馆、人民大厦场所,吃的也都是北地头村的豆腐。那时,北池头村的豆腐,上自招待所外宾厅堂,下到普通老百姓厨房,无处不知,无人不晓。西安人一提起北池头的豆腐,准翘大拇指:百年名牌!
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北池头人用家传磨豆腐手艺开办家庭作坊的越来越多。全村1200多户人家,有将近500户从业于豆腐行当。每天早上,村子东西南北的路上都让拉豆腐的车子堵得严严实实,四邻八乡的群众都说北池头人做的是“露水生意”,意思是一早上就把生意做完了。
而今,曲江池北池头原村址早已被卷入曲江大开发的浪潮之中。而有的老人也只能把做豆腐的手艺传承于儿孙居住的小区楼房里……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