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镌刻了一代伟人心装百姓情系人民的恢宏史诗;滔滔延河水,流淌着人民领袖与群众鱼水相依的千古颂歌。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46周年。捧读那一篇篇追忆毛泽东丰功伟绩的文章,特别是他关心人民、情系群众的感人故事,禁不住让人眼眶湿润、心绪翻涌。
这是历史的足音,这是时代的回声——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必须坚决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人民领袖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他们忧民、思民、爱民、亲民、为民、惠民的崇高品格和赤诚情怀,如灯塔火炬,熠熠生辉,生生不息,穿越时空隧道,指引时代航向,照亮前行之路,化为奋进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爱民为民故事,感天动地,世代传颂。在纪念伟人毛泽东同志逝世46周年之际,让我们聆听这些尘封已久的动人故事,走进一代伟人的情感世界,感念他那博大的胸怀。
和群众一样吃榆叶面喝苜蓿汤
王家湾是陕西安塞县东北最偏僻的一个村,位于和靖边县交界处的一条大山沟里。从1947年4月中旬到6月初,毛泽东主席在村子中一位贫农薛大爷家的两孔半窑洞里住了50多天。这50多个日日夜夜,是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斗争跨过最艰苦时刻的日子,也是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难忘岁月。他伏在小炕桌上,映着如豆的煤油灯,挥笔制定了著名的《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亲自指挥西北野战军与多于我军20倍之余的蒋胡匪军进行周旋,转战陕北,出奇制胜。那些日子里,毛主席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关心着百姓的生活。他一到王家湾,就动员中央机关干部和警卫队官兵,帮助群众抗旱春播;一有空儿就找老乡们拉家常。房东薛大爷是其中最幸福的一位。他天天能见到毛主席,不止一次地和毛主席坐在柳条棚下的圆木墩子上,一块儿谈论战事,一起听新华广播电台广播。毛主席每顿吃的饭菜就是在房东的灶火上做的,每天吃饭时他都要瞅一瞅老乡的碗里,群众吃啥自己吃啥。时值严重旱灾,群众的生活十分艰苦,长时间没有肉蛋和蔬菜吃。毛主席就和群众一样,吃的是小米饭和榆叶面,喝的是酸菜苜蓿汤。老百姓每天挖苦菜和野蒜吃,毛主席也要求部队挖苦菜和野蒜吃,还说“这东西好吃哩”。由于每天吃喝十分清苦,加上长期熬夜和连续工作,毛主席身体严重营养不良,出现浮肿。有一天,贺龙同志从外地捎来一块腊肉,想给毛主席补补身体。毛主席看到部队官兵整天吃黑豆,看到群众天天吃着野菜和小米饭,自己执意不吃这腊肉,还冲着贺龙发起火:群众吃啥我吃啥。“吃风”就是党风,就是作风。如果管不紧自己的嘴巴,不仅会“吃”掉革命意志,而且会“吃”跑群众。
人民的疾苦决不是小事
在延安的革命岁月里,毛泽东主席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冷暖放在心上,极为关心边区的生产和群众的生活疾苦。每当农忙时,毛主席就指示中央机关的同志下乡,帮助群众耕种、收割;枣园受了雹灾,他立即派人给群众送去生产自救的麦种;天旱了,毛主席亲自下乡了解旱情,率领中央机关干部和警卫战士,与群众一起修水渠。他还经常教育干部、战士,要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并亲自询问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连娃娃上学、农民识字、群众吃水和防病治病等,都常常仔细过问。1944年的一天,毛主席听说延安侯家沟有两个小村庄的妇女生孩子很少,便把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叫来了解情况。张汉武告诉主席,他知道这个情况,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毛主席又问:“是不是水有问题?”张汉武回答说:“不知道。”毛主席说:“请中央医院去把水化验一下好不好?”张汉武说:“好是好,只怕这种小事医院不干。”毛主席听了严肃地说:“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的疾苦决不是小事,应当让医院派人去。”随后,毛主席写信让中央医院到当地化验水质。在市委的配合下,中央医院派人到侯家沟化验水,果然发现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导致这两个村庄的群众生育能力降低。“一定要让老乡们吃上干净水、健康水、放心水!”中央医院遵照毛主席指示要求,指导群众对村里的饮水进行科学处理,并对群众的疾病进行了治疗。一年以后,奇迹终于出现,这两个偏僻山村相继传出了婴儿的哭啼声,毛主席得知后高兴地笑了。从此,这两个村的人口有了大幅增长。
群众的枣子一颗都不能吃
1947年9月23日,毛泽东主席率领转战的中共中央机关来到陕北佳县神泉堡,住在高继荣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57天。高继荣老人说,毛主席每天都是起早摸黑,半夜三更也不休息,窑洞里的麻油灯一直亮着,心里时刻惦记着人民群众。在这里,毛主席向全国各路解放军发出了进军令,颁布了《双十宣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并指出:“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要求部队和中央机关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模范遵守群众纪律。毛主席和党中央住在神泉的时候,正是红枣成熟的季节。党中央机关干部和警卫队战士们每天工作十分繁忙,还抽空帮助老乡们秋收、播种、摘枣。老乡们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多次请同志们到窑洞里热热乎乎吃顿饭,可他们说甚也不吃。秋收完了,播种也结束了,从头到尾官兵们光干活,没吃过老乡一口饭。老乡们心想:饭不吃罢了,遍地都是红枣,总该吃一些吧?于是,乡亲们便提了几篮子又红又甜的新鲜大枣送给官兵,以表谢意。可是,老乡送去的红枣又被中央机关的官兵原封不动地退回来,再送又给退回来,除非按斤论价买。老乡们心想:“送去的枣官兵们没有一个吃的,那你们就随便打着吃吧,看哪棵树好就打哪棵树,吃得饱饱的。”话是这样说,但乡亲们发现越发没人吃了,甚至连落在地上的一层枣,也没见官兵动一动,哪怕是一颗瞎枣哩!见此情景,老乡们感到很惊奇。有一位老大娘走过去,向一个哨兵赌气地说:“你们连老百姓的一颗枣都不吃,那你们明个也别帮我们种麦子了!”这名哨兵忙向老大娘解释道:“老妈妈,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觉维护群众利益,老乡的枣一颗也不能吃,帮助老百姓秋收、播种是应该的,是为人民服务。”老大娘听了,感动得连连称赞。这名哨兵又进一步解释说:“老妈妈,毛主席要求我们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比如一颗枣子,是很小的,但是要经过一年才能长成,如果我们摘下来吃了,就会影响到党和人民军队的声誉。我们为人民做一千件一万件好事都是应该的,要是做一件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哪怕摘一颗枣吃,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要把毛主席的指示记在心里,坚持为乡亲们多做好事,不做一件坏事。老妈妈,你说对不对?”一席话,感动得老大娘眼含热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乡亲们直竖起大拇指,称赞“解放军是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模范。有了这样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我和大家一样参加生产劳动
1939年的春天,延安到处生机盎然。这时,延安各机关、部队、工厂、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央机关的警卫员、勤务兵和通讯员也不例外,轮流上山背柴、烧木炭,开荒种地。有一天,官兵正在山坡下开生产动员大会,忽然看见毛主席从窑洞里走过来。同志们要求毛主席讲几句话,主席高兴地说:“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既能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又能减轻人民的负担。”接着,毛主席望着两旁的山坡说:“杨家岭山上的土地很多,我们可以种瓜、种菜,还可以养些猪,解决自己的穿衣、吃饭问题。如果能搞起一个合作社,帮助大家解决日常的生活用品,那就更好了……”毛主席的讲话,极大地激发、鼓舞了官兵的生产热情和劳动干劲。很快,大家组织起一支生产队伍,制定了生产计划,分片开荒种地,并筹集了一些钱,主席也拿出钱来,在杨家岭的沟口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不能走远,就让官兵在他住处的附近给他分一块地,开荒种菜。大家说,“主席工作忙,身体又弱,不一定要参加生产!”可毛主席执意不肯,坚定地说:“不行!生产是党的号召,我应该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劳动生产。”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大家经过商量,就在主席住的窑洞下面靠近水渠的地方,给他划分了一亩地。下午,毛主席休息的时候,便拿着锄头挖起地来。几个警卫员和勤务员怕主席累,都跑过来和主席一起挖地。毛主席急忙阻止:“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点地你们都挖了,我就没有挖的了。”主席干得很卖力很认真,不一会儿,衬衣就被汗水浸湿了。随后,他又和战士们一起在地里垒了个小水坝,准备引水浇地。几天后,毛主席和大家在地里种上了西红柿等蔬菜。蔬菜长出来后,主席和勤务员小王一起抬大粪,给菜地施肥。毛主席参加劳动生产的情景让老乡们深受感动和教育。杨家岭村有个成天闲逛、不爱务农的人,看到毛主席冒着炎炎烈日在地里锄草、浇水,羞愧得泪流满面,跑回家里扛起锄头上山生产去了。
我应该和大家一样
无论在保安,还是在延安,毛泽东主席一直过着非常艰苦而朴素的生活,吃穿住坚持和官兵一样,从不搞特殊,并经常教育大家“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处处节约开销,不要浪费”。毛主席在保安时,没有炊事员,也没有厨房,就在窑洞外面架起3块方石头当灶台,4个警卫员凑合着轮流给主席做饭。由于工作繁忙、伙食又不好,主席有些消瘦,大家很担心他的健康,便想方设法给主席改善一下生活。一天,警卫员贺清华听说几十里路以外的永宁山一带老乡有卖鸡的,便瞒着毛主席去买。结果,他不但买到了两只鸡,还买到了一些主席最喜欢吃的辣椒。有了鸡,4个警卫员忙着给主席改善生活。李班长大显身手,做了个“白斩鸡”。吃饭的时候,毛主席看见鸡,惊奇地问:“呵,哪里来的鸡?”贺清华忙把经过告诉主席。主席摇摇头说:“这次买了,下次不要再买了。大家的生活都很苦嘛,我应该和大家一样,不应该特殊化。”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毛主席在外面散步。来到一片荒地里,他停住脚步,指着一种枝杆很高、长着圆叶开着蓝花的野草,对警卫员说:“这叫冬苋菜,可以吃。”并让大家摘了一些拿回去给他吃。从这以后,每当买不到菜时,警卫员就去采冬苋菜给毛主席做菜吃。毛主席有一件棉衣,是1936年在保安做的,早就穿得补丁摞补丁。到了延安后,毛主席还经常穿着它到中央各部、军委、马列学院、抗大等单位开会和作报告。其实,警卫人员早想给毛主席换一件新棉衣,是主席坚持不要。1942年冬天到了,警卫员都换上了新棉衣,毛主席的新棉衣也做好了。警卫员贺清华怕主席又不肯要,便在一天早上趁主席睡觉时把新棉衣悄悄地放在他床边。毛主席醒来后,看见一件新棉衣,便把贺清华叫进去问:“是从哪里弄来的?”贺清华告诉主席:“是供给部给您做的。”“为什么?我有棉衣穿嘛!”毛主席有些不高兴。见此情景,贺清华对主席说:“原来的那件您已经穿了6年,实在太破了,拆洗以后做不成了,还是换一件吧!”主席看了看那件新棉衣说:“这件棉衣太好了,我不要。还是把那件旧的拿来吧!”贺清华只好把那件已经拆了的破棉衣拿了回来。毛主席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确实再做不起来了,思索了一会儿说:“这样吧,给我领件普通的灰色棉衣,和你们穿的一样。”贺清华只好按主席说的办。
我给你们祝寿
在延安市枣园村,人们至今传颂着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为几位老乡祝寿过生日的感人故事。1943年农历正月十四下午,毛主席在枣园外边散步。没走多远他看见几个老农正在一起边吸烟边聊天,就走过去亲切地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谈话中,毛主席了解到他们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有两个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正月十五是他俩的生日。毛主席听了笑着说:“那很好呀,你们都是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人,应该给你们祝寿才好!”并邀请大家明天元宵节到他那里坐坐,一起贺寿。临走时,毛主席还嘱咐:“你们一定要来,谁也不要客气。咱们都是老邻居,一家人还分什么彼此,今晚我就派人到每家去请你们。”当天下午,毛主席就开始安排给枣园老人们祝寿的事,他专门派一位科长到枣园挨家挨户邀请24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又吩咐管理员第二天下午准备3桌酒菜,还要做一些又细又长的面条,再给每人准备一点生日礼物。第二天下午,24位60多岁的老人,高高兴兴地来到毛主席的住地。毛主席赶紧迎出门外,将他们招呼到书记处的小礼堂,请大家吸烟、喝茶,向他们表示祝贺。按照传统习惯,毛主席请老人们吃“长寿面”,并亲自向他们敬酒。他举着酒杯对老人们说:“祝你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希望老人们加强教育后代,搞好生产,支援革命。”吃过寿饭,毛主席还给每位老人送了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贺寿的小礼物,勉励老人们移风易俗,讲究卫生,确保身体健康。临近黄昏,毛主席还特别安排在会议室里为老人们放了一场电影《列宁在十月》。老人们个个乐得合不上嘴。毛主席心系人民、尊敬老人、为老人祝寿过生日的事,让老百姓感念在怀、倍受鼓舞,在延安军民中传为佳话。
共产党人决不能失信于民
在陕北征战的13年间,土窑洞是毛泽东主席最眷恋的居室,是一代伟人最不舍的情怀。他先后行经延安、延川、清涧、子长、安塞、靖边、横山、子洲、绥德、佳县、米脂、吴堡12个县,在37个村镇的农家土窑洞里居住过。在那艰苦险峻的日子里,毛泽东主席临危不惧,率领中央机关,始终和边区人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心心相印、并肩作战。党中央撤离延安前夕,毛泽东在接见部队负责同志时,大家都请主席早日转移到河东去。毛泽东一直不同意,他认为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心系人民、惦记着陕北群众的安危,中央领导不愿意在陕北人民面临最困难、最强大的敌人打来的时候离开陕北。他深情地对大家说:“许多地方也来电催我过黄河,中央有个安定的环境,对指挥全国作战也的确有好处。不过,我有一个想法,即使撤出延安,也还想留在陕北。我们在延安的窑洞里住了十几年,一直是处在和平环境之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的老百姓在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部队撤离延安时,直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毛泽东才踏上征途。他恋恋不舍地摸了摸窑洞,深情地说:“我们还会回来的!”并谆谆告诫大家:“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失信于民!”“现在是历史的转折关头,党中央要为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啊!”延安的窑洞镌刻着人民领袖爱人民爱百姓的深情厚意,陕北的山水融进了一代伟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博大胸怀。
1947年6月,转战陕北的时候,毛泽东主席一行从安塞县王家湾动身翻山到小河村。整夜冒雨行军,人困马乏,天刚亮时队伍终于走到小河村口。大家一进村就看见一家老乡的小孩因流鼻血止不住已昏迷不醒了,母亲惊慌失措地抱着孩子只是哭。毛主席见此情景,急忙唤来医生,给孩子打针吃药。当时药品奇缺,留下的一点都是给中央几位领导准备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医生告诉主席药品不多了,不能再用了。毛主席不加考虑地说:“还是救孩子要紧!”医生给孩子打了针,过了一会儿,孩子醒过来。母亲看到孩子得救了,又惊又喜,忙问要多少钱?毛主席深情地说:“我们是一家人,不要钱。”孩子的母亲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连赞叹:“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事后她才知道,救自己孩子的恩人就是毛主席。毛主席经常仰望着巍巍宝塔山,深情地说:“陕北人民是真金子啊!”在领袖心中,“人民群众高于天,百姓利益重如山”。“万化根源总在心,胸装百姓有乾坤。”来自人民,心系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人民赋予了人民领袖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奋进的力量,人民领袖带领人民开创时代历史伟业。
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人民领袖习近平全心全意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炽热情怀,天地共仰,日月同辉,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根本宗旨和坚守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呼唤我们像一代伟人和人民领袖那样,厚植人民情怀,强化公仆意识,心里装着人民,无限热爱人民,始终信仰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矢志造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担当使命责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坚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丰富人生经历、提高能力素质。要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脚下有深情”,常思民之忧,常念民之盼,常怀爱民情,常尽为民责。要自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营养,时时叩问初心,忠诚担当使命,永远保持“赶考”的政治清醒,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以出彩的人生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徐映珉,出生于“汉字故里”陕西洛南,做过报纸编辑、记者,出版多部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游记散文集。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