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事件聚焦 > 红军长征到吴起 > 当年故事

胜利到吴起

日期:2020-06-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朱开铨

5ef1c54344f13.jpg

1935年9月17日,我们来到了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被称之为天险,是毫不夸张的。所谓腊子口,即为腊子山的山口,是翻越腊子山的必经之路。这里的地形极为险峻,周围的高山峻岭无路可通,且都是陡壁。山口只有三十几米宽,仿佛是用一把大刀将一座山切成两半,又像是一道用厚厚的石壁构成的长廊。两边绝壁峭立,腊子河从谷底流出,水流湍急,浪花飞溅,水虽不很深但绝不能徒涉。在腊子口的前沿有一架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必经之路。在桥的东头,敌人构置了工事,并设有重兵把守,火力配备据说也非常强。

敌军鲁大昌的新编十四师的一个旅,正是凭借这里的天险,企图将红军阻止在腊子口下。但是,我红军将士是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的。我先头部队红一军团四团的一个营,从敌人认为无处可攀,因而没有设防的峭壁上攀登了上去,并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地运动至敌人工事的上方,居高临下,用机枪和手榴弹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在腊子口正面,我突击部队在迂回部队的掩护下,趁机发动强攻,一举占领了腊子口,并乘胜追击到鲁大昌的老巢岷州城下。大约是9月18日,中央红军部队顺利通过了腊子口,翻过了岷山,经过两天行军,来到岷州之东的哈达铺。

5ef1c40d77730.jpg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当时,我们三军团作为后卫部队,驻扎在岷州的大草堂,离哈达铺只有几里路。驻扎下来后,我带地方工作组的20多个同志外出搞调查,以便弄清当地的一些情况,好为筹粮筹款做准备。

大草堂这个地方很富裕,大约有五百来户人家,出产大米、小麦,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河边有一些水磨,粮食都是用水磨加工的,既快又省力。在这里驻扎,给红军的休整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这天,我们来到一户大地主的门前,看见门外有两个人坐在那里,我走过去问:“你们是什么人啊?”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干人。”我知道干人就是穷人的意思。于是我又问:“你们是做什么的?”他们回答:“走河路的。”我想,这里的河这样小,里面又没看见一只船,怎么叫走河路呢?后来才明白,所谓走河路就是给别人当长工,是为别人干活的。这两个长工说:“红军先生,我们掌柜的交代,这房子里的东西要我们看好,不要给别人抢走了,红军来了交给红军先生,只要你们不杀人,不烧房子就行了。”原来,这家地主是怕我们来后会杀掉他,所以带着金银细软和大烟土逃走了。这两个长工又接着说:“红军先生,东西都在这里,你们要什么就自己去拿什么,大米和白面不够吃的话,我们给你们加工。”我仔细清点了一下仓库里的东西,大约有几十万斤粮食,主要是小麦,还有很多大米。此外还有200多斤蜂蜜以及火腿、腊肉等食品。院子里和栏里还有10多头牛、40多头猪、400多只羊、20多只鸡,非常丰富。我们十二团在大草堂住了一个星期,基本上都是吃这家地主的东西。

前一段时间,红军翻雪山、过草地,体力消耗非常大,加上行军路线又多在藏族同胞的居住地,吃得非常差。为了尽快恢复体力,我们尽量吃得好一些,所以,在这一星期内,我们天天都有肉吃,还有大米饭吃。这对我们这些以江西、湖南、福建籍为主的红军将士来说,都非常高兴,简直就像是过年一样。

红军到哈达铺后,从当地邮局得到不少的报纸,我们在报纸中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在陕甘有一块苏区根据地,有红军,有游击队。这个消息使大家都非常高兴。自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以后,开始想在湘西建立根据地,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后来又决定与二、六军团会师,湘江大战后损失太大,只好放弃了这个意愿。进入贵州后,曾决定在黔北建立根据地,遵义会议后又改变了计划。后来,随着形势变化,曾打算在川西和川陕甘建立根据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又改变了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地盘,有一个落脚点,大家的高兴劲就别提啦。

5ef1c44f14b84.jpg

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旧址

在哈达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主席任政治委员,下辖三个纵队。一纵队由红一军团改编,二纵队由红三军团改编,中央和军委直属机关编为第三纵队。

当我们在哈达铺休整的时候,敌人拼凑了二三十万兵马,准备在渭水堵截我们。毛主席指挥红军佯作攻击天水之态,将敌军主力调至天水一带后,于9月25日迅速从武山、漳县之间渡过渭水,将敌人的二十几万人马远远甩开。

9月26日,红军占领通渭城的榜罗镇。27日,毛主席在榜罗镇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将陕甘苏区作为落脚点,到陕甘去保卫与扩大苏区根据地。

微信图片_20200623165946.jpg

榜罗镇会议旧址

我们在通渭城时,还亲眼看见以刘志丹的名义发出的布告,主要内容我记得是公布红军的主张,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当时我们都非常高兴,战略转移的任务就要胜利结束了,从万般艰难中走出来的中央红军面前出现了光明。我们自从离开中央苏区后,辗转征战,流离颠沛近一年,眼看就要有家了,我们怎么能不高兴呢?

10月3日,我们胜利通过了会宁、静宁之间的陇海封锁线,紧接着,又通过了平凉、固原之间的封锁线,并击溃敌军一个骑兵团,顺利地来到六盘山下。

六盘山地跨宁夏、陕西和甘肃三省,坐落在黄土高原上。这里的风光、气候和老百姓的衣着住房,都和我们以前看到的很不相同。田野上是一片连着一片的黄土,住房多是在靠山的地方挖上一排窑洞。树枝、房屋上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老百姓的裤脚都用带子扎着,头上围着条白毛巾。

六盘山不很高,山上也没有什么树,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一片黄茫茫的,很是单调。这儿的山坡非常缓,红军将士蜿蜒行进在这黄土山上。红旗飘飘,单行的队伍看不到边。过了不多久,我们便听到毛主席的那首《清平乐.六盘山》的著名诗篇。


5ef1c4f7bf8cb.jpg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听到这首词我非常激动,特别是词的下阕,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对革命前途满怀希望。我跟随毛主席有很长时间,能亲耳聆听他的教诲,对他的革命预见性很是信服与钦佩。当时毛主席曾预言的事情,事后都证明是对的。就拿这首词的下阕的最后两句来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当时我内心想:是不是已派人打入到敌人内部,指日可待抓住敌酋蒋介石呢?后来我又想这样不可能。但我绝对相信毛主席的预见。别看我们现在只有万把人,但一定能打败蒋介石,赶走日本侵略者,迎来新中国。果然,过了一年零两个月,西安事变活捉了蒋介石,要不是我们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可以不释放他。又过了14年,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中国革命正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才最终走向胜利的。我们在长征中克服了那样多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陕甘宁,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最终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过了六盘山,我们继续向北前进。红日高照,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部队的士气非常高。在这茫茫的黄土高原上,我们顺着那弯弯的道路前进着。经河连湾到洪德城,大约是10月18日左右,我们翻过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山——东老爷山,并在山上住了一晚。再往东走,地势明显开始降低,并进入陕西境内,长征的目的地就要到了。

1935年10月19日,我们沐浴着朝阳,进入了吴起镇。

“到了!”“到了!”同志们欢呼着冲进了镇子,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走完了两万五千里路途,一路上经历了多少穷山恶水,经过了无数残酷战斗,忍受了物质上的极度贫乏,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好战友,现在终于到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这怎能叫我不兴奋、不激动!

到达吴起的第二天,中央红军就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一举消灭了马鸿逵、马鸿宾的一个骑兵团,击溃了两个骑兵团,拔掉了几个最反动的土围子,巩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随后,我们在吴起镇休息了几天,接着便经永宁山、桥富雨到下寺湾,我接到了中央的命令,奉命进行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组建工作,我亲身经历的长征到此便结束了。

在这里,我援引毛主席的著名《长征》诗作为对中央红军长征的回忆和纪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