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人物扫描 > 张茂远 > 探本溯源
中学时秘密参加抗战活动,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后参加新华书店组建和陕西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建。1960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1964年在北京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张茂远:践行初心,终生为民

日期:2021-08-04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image.png

张茂远在延安

(一)初入革命:上中学秘密参加抗日活动,动员同村伙伴投身革命斗争

1929年农历四月初二,张茂远出生在山西省清源县(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新营村。新营村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小村庄,村里当时只有200多人,张茂远自小与祖母和叔叔共住一院,爷爷张鹏歧去世得早,父亲张占中是家里的老大,在父母亲勤劳、节俭度日下,家里陆续购置了一些土地和院子,生活水平逐渐好了起来。

到了入学的年龄,张茂远被送去本村的学校上学。那时人们把学校称作学堂。新营村的学堂设在村子西北角的三官庙,正殿、偏殿供奉着天官、地官、人官等神像,教室在东、西两厢房。厢房土炕上放置着小桌,学生们围着小桌盘坐在炕上。村里学堂只有一名先生,学校不分班级,当时正是日本鬼子占领时期,没有学习的课本,小一点的孩子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一点的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学生们在先生的领读下大声诵读,但都不知是什么意思,先生也不讲解,只是让背诵,背不会打板子。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功,手经常被打得红肿,而张茂远记忆力好,一到学堂就抓紧时间背书,背会后就让先生检查,早早地就把布置的课文背完了,于是被选为小先生,代替先生检查其他同学的背诵,那时张茂远就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1944年秋,张茂远去了距离新营村几公里的柳杜村上寄宿制学校。学校里的教师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他们在学校里经常开展秘密抗日活动,抨击侵华日军罪行,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由于学校距离县城有十多公里,共产党、八路军在学校活动比较活跃,那时不少同学都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对当时强制推行的日语课,也采取了抵触应付的态度。

1945年暑假,有一个叫马占武的人告诉张茂远,西谷村要成立一个晋中中学,上学不用花钱。张茂远为了节省费用,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班里几名同学一起报了名。到位于西谷村的新学校集合时,看到校内的八路军,张茂远才知道这是参加革命队伍了,也弄清了马占武的真实身份,他是湖南人,是一位八路军的参谋。

张茂远在西谷村住了约一个礼拜,就开始跟随队伍往清源山里的晋绥根据地进发,通过封锁线,到达了清源边山解放区清三区。当时,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共产党急需扩大革命队伍。因此组织上批准张茂远回家看看,并尽可能动员更多的青年来学习。于是,张茂远由马占武护送回新营村住了两天。其间动员了四名同村伙伴与他一同到清源山区参加了革命,随后被安排到晋绥第八分区干部训练队学习,但没几天张茂远就与新营村来的其他人分开了。那时,为了家人免受敌人的迫害,参加革命的同志一般都要改名,由此,张茂远才将名字从原来的永兴改名为茂远。

image.png

张茂远(一排右二)与毛泽东合影

(二)生死时刻:到汾阳组织农会减租减息,在清源县机警叫醒战友避过恶霸夜半偷袭

1945年9月前后,晋绥第八分区部训练队设在交城县二区关头镇。干部训练队约有二、三百人(队长李琦解放后曾担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下设教师队、学生队,张茂远为学生队组长。当时学习内容主要是革命理论,有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等。3个月后,上级抽调一批干部到吕梁军区工作,张茂远就在其中。军区驻地在汾阳杏花村,张茂远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民运工作团,到汾阳六区发动农民,组织农会,搞减租减息。

1946年夏季,为了防止蒋介石、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八路军主力西渡黄河挥师陕西,阎锡山军队乘机向边山解放区进犯。农村工作搞不下去了,民运工作被迫停止。1946年7月前后,晋绥八地委组织部分配张茂远到清源县工作,担任清三区(清源分为四个区两个山区,两个平原区,三区属山区)民运干事,区驻地在枣坪。清三区赵家山村的马来俏是横行乡里的恶霸地主,县委决定把该村作为全县反霸斗争的典型来抓,派县委城工部长张一平、公安局长张超带领十余人负责抓点,动员群众进行反霸斗争。其间张茂远与张部长等5人住在赵家山村北边的窑洞院子里,由于没有采取强制措施,马来俏和他当过阎锡山队伍军官的女婿逃跑了,跑到了阎锡山军队的据点高白镇。两三天后的一个晚上,马来俏等人领着敌人摸进村来。在通向高白镇方向的村边山峁上,有民兵放哨。到了后半夜,张茂远隐约听到放哨的民兵问“什么人?”,对方回答是“十五团的!”那几天正好有消息说,解放军十五团要过来。但张茂远仍觉得有些可疑,立即推醒住在同一窑洞的程同志,跳下炕,叫醒了住在另一间窑洞的张部长。那时睡觉头朝里,不脱衣服,所以动作都很快,他们上了窑顶后,就被摸进村子的敌人发现了,一排子弹扫过来。张茂远等人迅速跳下沟隐蔽,分析对方是高白镇的敌人,于是商量约定集中地点,分头突围。这时,住在村里边的张局长等人听到枪声,也迅速冲出去了。区武委会的武同志(赵家山本村人)和村贫农会主席没跑,钻了地洞,被敌人抓住,当时就被枪杀了。张一平部长的通讯员在撤离时也受了伤。在这一事件中,二名同志牺牲,一名同志负伤,教训是深刻的。但由于张茂远警惕性高,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image.png

张茂远(左一)为胡志明(左三)讲解

(三)遇挫不馁:受批斗上山砍柴帮人放羊,遇挫折革命信念毫不动摇

为了进一步培养张茂远,县委将他送去八分区干部训练队学习。1947年1月,张茂远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那时党员的身份还是秘密的,不公开,只有上下级单线联系,组织指定让他在训练队担任组长,组里还有政府的区长和科长,可见上级对其很信任,那时张茂远只有17周岁。

1947年2月,晋绥八专署为了加强税收工作,在交城县成立古交税卡。古交是交城七区政府所在地,税卡设在古交镇,负责征收交城县二、五、七三个区的税。张茂远被任命为税卡卡长。当时主要是征收屠宰税、过往商贩的税务。1947年初冬,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一次去征税返回的山路上,张茂远不慎丢失了一本税票,这使其遭受了有生以来政治上的第一次打击。被无限上纲批斗。组织上给他一把斧头,一条绳子,让他上山砍柴,自己养活自己。张茂远每天上山砍柴,背回来卖给医院等单位,买点粮食吃。没几天手和脚磨破了,衣服被刮得破烂不堪,像个叫花子。大约过了一个月,张茂远要求到五区管辖的地方下煤窑挖煤,领导给开了介绍信,随后他到五区说明来意,但五区的同志说下煤窑又苦又危险,于是就介绍张茂远帮人放羊,放羊虽不挣钱,但有饭吃。在磨难中,张茂远虽痛苦,但始终没有动摇革命信念,相信党组织不会抛弃自己,一定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样前前后后两个多月,县委将他调回说搞错了,给他平了反、恢复了工作,并安排他到成成中学学习。

image.png

华国锋(左一)同张茂远(右一)握手

(四)开创征程:既当炊事员又当经理组建书店,支援西北筹建陕西省革命历史博物馆

没过多久,张茂远被调到晋绥新华书店第八支店,这也是八分区宣传部的发行科,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各地组建新华书店,张茂远先后到交城、汾阳、徐沟等县负责建店,常常是又当经理又当炊事员。1949年春季,晋中新华书店与华北新华书店太原总分店合并,他开始担任华北新华书店太原总分店栈务股长。1949年4月,在解放太原的炮声中,张茂远和同志们从榆次坐火车到太原市参加书店的接管工作。

1949年7月,张茂远到忻州地区筹建忻州地区新华书店,担任忻州地区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1952年底,新华书店决定支援西北,张茂远被调到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工作,任人事科长,后任陕西省新华书店副经理。1958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抽调其参加肃清反革命工作,历时一年半。1959年8月,成立陕西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调任其为筹备处主任,从此开始博物馆工作生涯。 

image.png

张茂远一家

(五)难忘时光:荣当劳模不骄不躁,赴京汇报受到毛主席接见

 1960年张茂远因工作突出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此后到延安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张茂远曾有幸接触了毛泽东、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胡志明等国际友人。

1964年6月,张茂远和有关同志赴北京汇报工作,很荣幸地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和延安很有感情,听说他是延安来的,十分高兴,在笑声中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1965年秋天,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到延安参观访问。张茂远亲自为他作讲解,他听得认真,看得仔细,随后张茂远陪同他到延安大学做了演讲。胡志明平易近人,十分朴实、和蔼。

那时,每有重大接待任务都是张茂远负责讲解,邓小平来延安时也是他进行的解说,那回随同邓小平来延安的还有李富春、蔡畅等同志。1993年的一天,博物馆老干支部组织学习。高峡馆长同张茂远说:你老乡来了。一问才知是华国锋,省文物局王局长将其领进接待室,华国锋,李立功在屋里。王局长向他们介绍说:张茂远同志是馆里的老书记,1947年在交城县工作过,李立功便问当时在什么部门工作以及当时共事的同志的情况。当年华国锋是交城县委书记,李立功是县委宣传部长,都是张茂远的老首长。谈起往事,分外亲切。

1990年,张茂远离休。

2015年4月,国家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时,受到国家表彰。

image.png

张茂远与夫人

(六)后辈缅怀:建功立业高风亮节,终生为民精神永远

2017年8月6日22时50分,张茂远因病走完了89年的光辉岁月。

先辈虽然辞世,精神永留人间。四年来,他的儿孙后辈,时刻深深怀念着老人家,缅怀他的光荣一生,感恩他的养育之恩。

后来担任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的张文波撰文回忆——

父亲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在他为党工作的革命一生中,始终不忘初心,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忠诚于党的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1947年元月,年仅17岁的父亲经历了生死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同批参加革命工作最早入党的同志。1960年父亲因工作成绩突出,思想品德过硬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特别是1964年父亲一行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成为他一生莫大的荣光。1990年4月在厅级岗位离休。2015年4月,国家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时,受到国家表彰,同年批准享受到省级医疗待遇。

父亲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追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守理想信念,坚持读书思考,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历史、文化书籍,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和省委决策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参谋服务。父亲经历了社会大变革年代,无论什么环境,都始终政治立场坚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指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为党的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是深受组织信任、大家拥戴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

父亲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1950年,慈祥、帅气的父亲与善良、秀美的母亲喜结良缘,他们一生相爱,白头到老走过了67个春秋。我们姐弟四人都很孝顺,孙子、重孙四代同堂,为年迈的父母带来幸福与快乐。

父亲的一生是严父加慈父的一生。他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我们子女如何做人、做事,要求我们知书达理、学有所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人,成为党和人民认可的人。父亲留给我们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我们一定铭记在心,传承发扬。 

父亲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为主。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终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奋斗。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品质和好作风,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努力作出新的贡献,以此告慰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