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机构寻踪 > 延安中央医院 > 探本溯源

建院过程

日期:2019-08-05         文章来源:原创.延安红云         

    艰苦奋斗,白手起家

    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要建立一个正规医院绝非易事。1939年9月,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中共中央在李家 坬村山下的平地盖起了一些平房,并在山坡上挖出了两排、约40间窑洞。窑洞内砌了可以取暖的地炕,最初摆放了30张病床,病床是在架子上铺了木板和草垫做成的,担架是在木框间穿上麻绳,再垫上被褥,平时也可当作病床。用两层木板钉成的床头柜,用于摆放物品。这样,医院初现雏形。两年后,又扩建窑 洞102间,平房90间,八层窑洞排列在山坡上,显得十分壮观。1943年床位增加到170张。中央医院先后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结核科、小儿科、传染科、药剂室、检验室、X光室、手术室和护理部等科室,是 当时延安的科室和配套设备较为齐全的医疗中心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王首道等领导十分关心医院建设,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医院急需的 药品、器材。1941年12月16日,毛泽东到医院看望王观澜后题写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名言,增强了 医患共同战胜困难和疾病的信心。

         自力更生,改善设备

         当时的医用物资极端匮乏,但是大家从不叫苦,热情十分高涨,都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药品大部分来自八 路军制药厂,十分有限。医护人员给伤病员献血是经常的事。每个科室只有一支体温计,发烧病人4小时测一次体温,一般病人一天测二次体温,每次用后在酒精里泡 一会儿再用。注射器也是大、小的各只有一个,大家小心翼翼地使用,生拍打破了。手术刀和针头用久了、 钝了,磨锐了再用,磨得很短了还舍不得丢掉。镊子和便盆是请铁匠用生铁打成的,十分笨重。整个医院只有一个闹钟,他们在院办门前树上挂一段两尺长的铁轨,每小时敲一次给大家报时。给病人测体温、数脉搏、数呼吸没有钟表,他们就自做沙漏:两个注射液用的安瓿一对,一边装上沙子,再倒过来,做成按时间分为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的沙漏。后来宋庆龄从国统区托人给中共中央送来几块手表,毛 泽东指示:医疗工作需要掌握精确时间,手表发给医院各科的科主任使用。虽然医疗条件非常有限,但医院制度严密,操作正规,作风严谨,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十分到位。1942 年5月11日,周恩来和邓颖超视察医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延安中央医院是革命化、正规化、科学化 的医院。” 

        培养骨干,爱护人才

        中央医院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制定了“来去自由”的原则:来则欢迎,去则欢送,再来再欢迎。八路军真诚抗日的口碑与正确的政策,使医院不仅集中了我军最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还迎来了国际上热爱和平的 医学精英、海外归来的抗日华侨和来自国统区的爱国医学人才。他们中有山东齐鲁大学、上海震旦大学的 学者,有在协和等大医院工作过的护理人才,还有从苏联、日本、德国留学归来的专家。他们有的夫妇双 双赶来,有的带来了X光机等珍贵设备和急需药品。这些医学精英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 件,来到艰苦的黄土高原,把满腔热情和精湛才华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医院专家经常给年轻的医护人员上专业技术课,先后举办了八期护士训练班、二期医生训练班、三期高级 卫生干部进修班,为八路军各部队培养了大批医疗骨干和医务干部。